别再妖魔化团购了,别人的砒霜可能是你的蜜糖!
这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867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团购成为餐厅老板的众矢之的。
用,就割肉换客流;停,就门前车马稀。
更有甚者,将团购推上绞刑架,列举几大罪状:
① 被平台扼住生命线
② 降低利润,还遭到团购平台的无情扣点
③ 阻碍新品开发
④ 损害品牌形象
曾为餐企揽客立下“汗马功劳”的团购,正渐渐被部分餐企从主营菜单中抹去。
“无团不餐、无餐不团”的时代确已过去,团购模式真就一无是处了吗?
♨ 餐饮老板内参 闫太然 发于北京
依旧迅猛发展的团购平台
▼
在美团北京的美食板块下,依然能够看到单店最高团购达到3.8万单。大众点评北京的美食版块下,单店最高团购达到惊人的91万单。
▲团购依然一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
1月19日,美团和大众点评品合并成立的新公司新美大完成了超过33亿美元融资,完成融资后,新美大的估值达到180亿美元。
无论从团购平台的数据,还是融资发展,都能看出,团购依然一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
话题变少,是因为少了百团大战的热闹,也少了团购的恶性竞争。
不变初心的路人甲
▼
砍价的本事来源于生活的积累。但有太多如我般,积累很多,却被颜面打败而羞于砍价的人,团购正是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贪便宜”的机会。
显然,团购正是刺激欲望的利器。
由于套餐超低折扣的魅力,很多消费者会将实际使用能力搁置一旁,价格变成驱动成交诱因。
也有老板抱怨,本来,吃饭作为刚需,顾客到店已经确定是要在这消费了,可是,诡异的一幕是:客人一落座,就掏出手机翻团购,本来一个正常的单子duang的一下就缩水了……
这个问题在当下是个案,也许在“百团大战”时期是个无法避免的常态。
并且团购也许能改变顾客的消费逻辑,永远改变不了占便宜的心理。
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团购后十分钟即消费的占比?
团购平台对于餐厅
依然蕴藏巨大能量
▼
一位餐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新店在商场开业,装修上古朴高雅、餐桌餐具都具有文艺气息,人均35元,菜品也富有设计感。
开业初期,由于宣传到位,连续几天大排长队。大众点评随即联系我,签订120万元的采购合同。
接着在半年的时间,餐厅都保持一个很高的上座率。由于人气旺,别的商场就以低租金好位置邀请我进驻。
我也就理所当然的拿着大众点评的订单款,开了第二家商场店。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看出,团购依然蕴藏着巨大的势能,能帮助一些餐厅短期内打响品牌、创造原始积累。
据内参君了解,此类的补贴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团购平台依然存在,补贴力度分地域和餐厅具体情况。
万恶的“绝对论”
▼
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言论:外婆家、海底捞这些知名企业都不用团购;谁谁开个餐厅,做团购做死了… …
胖子需要的是瘦身,瘦子需要的是进补,你们俩的食谱能一样吗?
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
松鼠说,它的弟兄前两天淹死了;老牛说,只是到小腿;当小马试的时候,发现松鼠和老牛说的都不对。
团购模式毕竟解决了非标准化服务在线销售的标准化问题,是商业上很大的创新。
不同的餐厅对于团购应该有不同的适配性,千万别患上团购偏执症,要么依赖它,要么恐惧它。
团购只是一味中药
▼
规模小的餐厅,本来平均利润就低,如果采用团购,将承担巨大压力。
其结果,要么自己承担损失,要么减少菜品质量和分量,最终影响消费体验,也影响餐厅的口碑。
▲掌握团购的平衡点才能为我所用
规模大的餐厅,平均利润高,但不断上涨的房租、食材成本和用人成本等都在蚕食着企业利润,长期做团购要慎重。
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团购可作为一段时间内刺激消费的工具。就像明星,隔一段时间就要营造点话题,出现在众人面前,以防止被消费者忘却。
什么样的公司能做团购?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就像A=B,两个都是变量,也许有时候相等,有时候却不相等。
A(公司)背后承载诸多因素,餐厅不同的阶段发展主题不同,主题不同需要的营销手段就不同,不同阶段的资源匹配需求也不同… …
B(团购)背后也有诸多因素,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政策,对不同餐厅又有不同优惠活动,其中还有城市消费热点的问题……
其实团购是个工具,在拉动人气和伤害利润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让团购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之所累,这是个学问。
统筹:张琳娟|编辑:闫太然|视觉:陈晓月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inachenjiao
转载原创请加微信iyanran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中欧餐+创新营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