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发布

831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京召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等出席会议,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能源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设计单位、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及媒体通过莅临现场、观看现场直播的方式,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致欢迎辞,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院级)胡明主持发布会。


两本报告紧密跟踪行业动态,全面总结了 2022 年我国煤炭、油气等各能源品种的供需形势和能源科技、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对电力行业 2022 年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分别研判了能源、电力发展趋势,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指出,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能源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能源国际合作成果丰硕。今年是电规总院连续第七次编撰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电力发展报告》。七年来,两份报告全面记录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度剖析行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判未来趋势和重点,应需及时,对于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强调,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一轮能源革命加速推进。未来一段时期,能源改革创新必须要围绕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两个主题,着重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对接,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统筹推进锻长补短,特别要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科技攻关,深化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领域的研究基础,持续重视交能融合等“能源+”新领域的研究推进,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刘吉臻认为,电规总院充分发挥“能源智囊、国家智库”的权威优势,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学术精神,推出《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正是以创新精神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担当。

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表示,电规总院始终立足“能源智囊、国家智库”的发展定位,秉持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宗旨,胸怀国之大者,助力强国建设,致力于为“双碳”战略目标献智献策,打造了涵盖能源电力发展、发电电网新型储能等技术创新、电力技术经济研究、能源国际合作等领域的系列智库蓝皮书,汇集了电规总院一年来深入调研、潜心研究、科学求证、客观评判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体现了电规总院坚持统筹安全保障、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独有视角,彰显了70余年高端咨询机构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综合研究能力。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今年以来,电规总院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能源保障作为智库研究的首要任务。立足新阶段,面对新形势,电规总院将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加强统筹研究,推动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革新,积极策划先进技术创新示范,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主动扛起国家重点智库责任担当。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电规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饶建业表示,我国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6.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2%。非化石能源发电实现新突破,2022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7亿千瓦,占比达到49.6%。风电、光伏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能源储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电力输送通道不断完善,油气储运设施持续加强,新型储能、抽水蓄能规模再创新高。

2015~2022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增速

《能源报告》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仍呈现刚性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4.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十四五”前两年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74,与“十二五”“十三五”相比呈上升态势。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7.5%,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下降至17.9%和8.4%。煤炭发挥能源保供作用,消费比重上升至56.2%。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持续推进,2022年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0.1%,碳排放强度下降0.8%,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进。

2021年、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饶建业表示,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大容量海上风机、海风无淡化制氢、超临界CO2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水下油气等技术加速迭代升级。重大创新工程持续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库布齐沙漠开工,浙江亭山大容量换频站、安徽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站、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等项目投运。

《能源报告》显示,我国能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提出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要求。去年“十四五”现代能体系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此外,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原料用能、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包括近期出台的绿证政策等,都有效的推进了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进程。在保供方面,先后出台了煤炭、电力等领域的系列政策,也有力的保障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此外,电力市场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2年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60%,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和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绿色能源合作成果丰硕。


建设双碳目标下的新型能源体系


围绕双碳目标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报告》提出了三方面研判:

01新型能源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电力。电力系统紧密连接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够实现多种能源间的灵活高效转换,是供给侧和消费侧的核心按钮。
02能源+融合发展将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同步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清洁低碳用能。“能源+”融合的模式可以充分挖掘新能源开发消纳潜力,减碳降碳的潜力巨大。
03氢能高质量发展需重视产业链下游的多元化应用。氢能产业并不能止步于风光制氢环节,而是要包含氢能的制、储、输、用的全产业链,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经济、高效、安全的用好绿氢。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

01

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电规总院电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强表示,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 25.6亿千瓦,同比增长 7.8%;全国发电量8.7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西电东送”规模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4.2%。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2022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5亿千瓦,占总新增装机容量的83.0%;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2500亿千瓦时,占总新增发电量的84.0%。

2022 年全国各类电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亿千瓦、万亿千瓦时)


《电力报告》显示,我国电力需求稳步增长。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用电结构继续优化,保持由二产用电向三产、居民生活用电转移趋势。未来三年,全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万亿至10.2万亿千瓦时。

刘强表示,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持续改善。“十四五”前两年,煤电“三改联动”改造规模合计超过4.85亿千瓦,完成规划目标的81%。截至2022年底,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457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规模约870万千瓦。新能源消纳问题持续好转,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达到96.8%、98.3%。未来三年,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统筹优化布局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和煤电等各类电源。


02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势紧迫

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中心环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研判:

1

新型电力系统要在现有电力系统上创新升级。我国电力系统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输电电压等级最高、多区域电网交直流混联的电力系统,并同步建成完备的电力工业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统筹谋划路径布局,科学部署、有序推进。

2

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亟待提升。当前,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但实际运行中提供的可靠容量不超过5%,且大多不能提供转动惯量,尚未形成可靠替代。为实现电量替代+容量替代+安全稳定替代的可靠替代要求,还需积极应用“传统技术+新型技术(风光功率预测技术、一体化控制技术、新型储能、负荷控制技术等)”探索多种实现模式。

3

以系统观念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需结合系统需求、站址资源情况,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优化抽蓄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统筹区域与省级抽蓄布局的协调发展、统筹抽蓄与新型储能等其他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科学有序开发建设。

4

沙戈荒基地开发要确保“三位一体”。为保障沙戈荒地区新能源高质量开发消纳,大型风光基地开发应以系统思维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基地、调节能力和外送通道三要素规模、布局和时序。

5

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需坚持海陆统筹。我国海上风电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负荷中心,规模化开发建设有利于提升沿海省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需坚持海陆统筹,一体化规划。海上风电将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6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需协同建设。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变革、新能源高速发展、多元矛盾亟待协调、电力安全保供以及多市场有效衔接等发展需要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意义重大。


专题介绍

会议期间,电规总院部分专家针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面临形势和重点任务”“推进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实施路径研究 ”“沙漠戈壁荒漠外送基地规划面临的挑战和关键任务 ”“我国海上风电综合一体化开发前景展望 ”“交通与能源绿色融合发展的认识与展望 ”“推进氢能多元化应用的实施路径研究 ”“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设计技术研究 ”“ 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市场运行模拟技术研究”九大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和观点。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征程上,电规总院始终与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智库为目标,为国家及行业贡献总院之智、总院之力。将传承“报国、专业、创新、拼搏”的总院精神,秉承“科学求实、客观公正、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继续为各级政府、企业、机构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为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总院力量”。 




据悉,本次发布会线上线下共计57万余人次参与,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来源:电规总院
编辑:阮   钰
校对:刘泊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