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创新金融发展
文/马文霄,方立
经济下行期,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创新金融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简政放权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机会。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开及备案制的实施,提升了创新金融产品的发行效率。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PPP模式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场外ABS模式等创新金融模式的发展或将为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资产管理机构在参与这些投资机会时,也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PPP为资产管理机构带来的新的机会
从政府角度看,PPP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而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PPP模式为资产管理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
商业银行除了为PPP提供贷款等传统业务外,还可以从资金托管、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夹层融资、银行理财、投贷联动、投资银行业务等方式为PPP项目提供服务。
对保险公司而言,由于PPP项目大多为大型公共事业,其建设、运营周期较长,PPP项目的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项目风险环境较为复杂,保险公司可以针对PPP提供丰富的保险产品。同时,PPP项目周期较长,这与保险资金长久期的特征相互吻合,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设立保险资管计划,以债务或权益形式投资于PPP项目。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在PPP项目中,证券公司在一级市场提供投资银行、证券承销、并购重组等业务以及在二级市场认购政府债券、信用债券外,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券商直投等参与PPP项目的投资中。
对于信托、基金子公司,除了通过传统通道、过桥、名股实债额模式参与进PPP项目外,信托、基金子公司还可以直接投资与PPP项目,参与PPP项目的建设、投资和运营。
对于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机构通过联合地方政府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由金融机构投资于PPP产业投资基金的LP优先级,地方政府作为LP劣后级,由其他社会资本作为PPP的权益投资人,债权、股权、夹层融资相结合的,共同投资于PPP项目,形成低风险、中等收益、长期限的类固定收益产品。
二.PPP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国内PPP项目数量较大,并且出台大量的政策支持PPP模式发展,然而实际落地的PPP项目数量却不多,资产管理机构参与PPP模式的积极性并不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PPP项目大都属公益性项目、回报率低、回收期长、资金需求大,未来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较强,在缺少政府为项目融资兜底的情况下,资产管理机构对项目本身的风险较为担心。这也是现行PPP模式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对于政府而言,PPP模式发展初衷在于政府基础设施及公共品投融资过程中避免政府信用的介入,减少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而对资产管理机构以及其他社会资本而言,投资的安全性是其必须考量的问题之一,缺少政府信用担保必然导致投资风险增加,在目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低收益、低回报的公共品投资能够实现足够回报成为制约资产管理机构以及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的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合适的优质项目成为PPP模式未来得以发展的关键。
其次,资产管理机构对政府的仍存在疑虑,从短期看,由于社会资本担心PPP项目的履约能力,从长期看,由于PPP项目投资期限较长,项目投资回报受国家政策及行业周期影响,投资收益不确定性较大。
再次,在入库PPP项目中,交通、市政设施占据主要部分,然而由于其投资总额巨大,对于不同风险及收益偏好的机构投资者,其风险收益短期内无法平衡。
最后,PPP项目投资规模都较大,投资周期也较长,且多是非标准化和非证券化项目,资产管理一旦参与进PPP项目,往往只能通过回购的方式退出,无法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实现退出。(完)
(本文节选自《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该书已于2016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张小雨
欢迎征订《2016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6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征订联系人:
何雅婷:18680754214,hyt_226@126.com,
朱茜月:13883226796,13883226796@163.com。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