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学荣:义和团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冯学荣 读书人冯学荣 2020-02-11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huangmeifangmiku


【摘要】义和团运动是清末华北农民一场自发的朴素爱国主义运动,但是到了后期,不幸被端亲王载漪利用了。


问:发生在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有许多历史爱好者,读了不少关于义和团的书,可是还是没能彻底搞懂这件事。


答:我们国家有学问的人有许多,但是,能把自己的学问用浅显的语言向大众读者普及、让人读得懂,不但读得懂,而且能记得住,这一类学人很少。

 

问:对。许多历史类的书,行文晦涩,罗列一大堆资料,读着读着想睡觉,读不懂,偶尔读懂一点,也记不住,可见一个学人不但要学问好,而且还要懂得活用我们伟大的中文,要用人民大众读得懂的语言,去讲好历史故事。

 

答:你不但要有故事,而且你要会讲故事。你不会讲故事,故事再多烂在肚子里也没用。义和团事件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事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台前,一部分是幕后,你分“台前”、“幕后”两部分来解读,并不复杂。

 

问:所谓“义和团事件台前”,是指的什么?

 

图:义和团


答:华北各地教堂、神父、中国籍基督教徒和当地中国农民由于文化冲突、法律冲突、信仰冲突等,产生巨大的隔膜,进而演化成仇视和敌对,加上天灾减产等不安因素,在华北各地陆陆续续引发了一些冲突事件,这是台前。

 

问:各地的教堂、神父、信徒等,为什么会和本地的农民发生对立和冲突?

 

答: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太大意义。问题应该反过来问,如果一个长相、语言、思想、信仰、价值观与当地人完全不一样的新群体来到一个新地方,与新地方固有的大众不发生隔阂、对立和冲突,那才是不正常的。

 

问:人天生抵触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答:对的。这是人的天性。人天生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会产生抵触的心理。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古代史和近代史上,客家人南迁,和南方各省的本地农民,就发生隔阂、对立和冲突,而且还发生了许多的流血冲突。再举一个现代的例子,河南人来到北京、苏北人来到上海、所有的外省人来到广东,都受到歧视,都和本地居民产生隔阂、互不信任、互不认同,同一个国家的同胞尚且如此,何况是两个不同的人种?还有一个例子,自古以来华人移民到东南亚,也与本地人产生隔阂、对立和冲突,新加坡的斗争、脱离马来西亚和建国的历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898-1900年之间,华北爆发大规模的旱灾,收成不好,这个时候,有许多不满的农民,就把怨气发泄到洋人的身上,说都是这些蓝眼睛黄头发的妖孽作法,害的我们天不降雨,颗粒无收。洋人这个时候成了最佳的出气筒。

 

问: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进行管理和监控?

 

答:你问到核心了。问题不在于国人和洋人的冲突,问题在于当局是怎样处理的,这就牵扯到义和团事件的另一面,也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幕后”问题。义和团事件的“幕后”,就是慈禧太后“己亥立储”事件。不搞懂己亥立储,你就不会搞懂义和团事件的来龙去脉。实际上一开始清政府对义和团是采取压制态度的,但是到了后期,清政府突然发现义和团有利用价值。

 

图:慈禧


问:所谓“己亥立储”,就是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确立皇位继承人的事件。

 

答:对。慈禧太后把端亲王载漪的儿子溥儁立为“大阿哥”,准备继承光绪皇帝的皇位。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就是因为1898年发生的戊戌事件,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耿耿于怀,她想废掉光绪,另立一个新皇帝。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些守旧派的高官,他们担心将来慈禧太后一旦死了,光绪皇帝会对他们秋后算账,所以他们也怂恿慈禧太后废掉光绪、换一个新皇帝。

 

图:溥儁


问:明白了。老臣也没有安全感。可是立储就立储,和义和团有什么关系?

 

答:慈禧太后宣布立储,可是很意外,在北京的各国公使,都不答应,不支持,他们都认同光绪皇帝,说光绪皇帝是个开明人士,我们都喜欢他,你慈禧太后立储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废掉光绪的意思?我们这些洋人不同意。

 

注:光绪皇帝一生并未留下正面照片,此图为光绪生前画像,有一定的可信度


问:所以慈禧太后就开始,更加恨洋人。

 

答:对。洋人不同意,不支持立储。这样一来,慈禧太后对洋人的仇恨就升级了。其实早在1898年戊戌事件的时候,外国人帮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出逃,慈禧太后已经开始仇恨洋人了,到这一年洋人还要反对立储,这下慈禧太后就觉得这群洋人干涉我内政,赤裸裸欺负我。恨的咬牙切齿。

 

问:据说端亲王载漪这个人很关键。

 

图:载漪


答:对。载漪就是慈禧太后要“立”的那个“储” 溥儁的老爸,也就是说,溥儁一旦做了皇帝,那他载漪就是太上皇,可是由于洋人反对,儿子皇帝当不成,我这个太上皇也当不成了,你说我恨不恨?我恨!恨不得扒了这群洋鬼子的皮。恰好在这个时候,华北闹起了义和团,说会法术,刀枪不入,天下无敌,载漪这个人有着近代中国人典型的毛病,迷信,科学素养低,他看了几次义和团的魔术表演,就相信了“刀枪不入”的“神法”,觉得老天有意派了天兵天将来帮他的,于是,载漪就开始盘算利用义和团。

 

问:载漪想利用“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去把京城所有的洋人都驱逐出境。

 

答:对。所以载漪就不断在慈禧太后耳边煽风点火,说这些洋人啊,都是铁了心要害你,前年戊戌年,是谁保护康有为、梁启超逃出我大清法网的?答案是:洋人。今年太后您要立储,是谁反对、让您事不能成?答案还是:洋人。有这群洋人在京城一天,您太后就别想扬眉吐气。您看,我手上刚好有十万义和团,各个都会法术,刀枪不入,我亲眼见证的,真是天助我也,何不召这十万义和团进京、让他们施展法术,把这些洋鬼子,全部赶尽杀绝!

 

问:慈禧太后听从了载漪?

 

答:听从了。于是在当年(1900年)6月,下诏,召义和团进京。载漪这个时候产生了一个幻觉,他坚信,只要把义和团召进京城,让他们施展法术,就可以把洋人全部驱赶出京,这样,我的儿子溥儁,就可以顺利登基了,将来慈禧太后一死,我载漪,就是大清帝国的太上皇了。

 

问:据说这个载漪,为了促使慈禧太后对洋人宣战,还伪造了照会?

 

答:对。把义和团召集进京之后,慈禧太后还没敢真正下定决心向洋人开战,因为1894年甲午一战,输给日本,输的很惨,慈禧太后知道洋人能打,可是眼看慈禧太后犹豫不决,这个时候,载漪想出了一招,伪造了一份洋人照会,派人故意将洋人照会呈送给荣禄,这份伪造的照会内容如下:


洋人要求慈禧太后:

一、“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

二、“洋人代收各省钱粮”;

三、“洋人代掌天下兵权”;

四、“勒令皇太后归政”。


尤其是最后这一句“归政”,就是要慈禧把大权交还给光绪。


总之,一句话,洋人不但要慈禧退位,而且还要大清的江山。是可忍,孰不可忍?

 

问:这就突破了慈禧太后的底线了。

 

答:对。慈禧太后对荣禄和载漪一伙人一向很信任,她压根没想到载漪会骗她。于是这下她真火了,没退路了,洋人要我退位,你死我活,没办法了,鱼死网破,只能放手一博,只能开打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慈禧太后咬咬牙,宣布招抚天下义和团,赋予官方编制,进攻使馆,向所有洋人宣战。

 

图:荣禄


问:后来就是八国联军进京、《辛丑条约》等等。

 

答:对,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也就不说了。

 

问:载漪和溥儁父子俩,后来是怎么处置的?

 

答:后来八国联军攻破了北京,事情最后真相大白,慈禧太后有了悔意,所以会产生“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后来善后,逐一追究责任,慈禧太后将载漪和溥儁父子俩,都发配新疆,流放去了。这个,就是义和团事件的主要框架。你读许多的历史书,讲义和团事件哪个战役,死了多少人,战死了哪个将军,使馆围困了多少天,慈禧太后往西逃跑到哪里等等,那些都是细枝末节,那些都不需要记住,你只需要记住慈禧、光绪、立储、载漪和溥儁父子俩,记住这个幕后故事的框架,义和团不过是小打小闹,朝廷要压它很容易,但是没有压,反而被载漪利用了,你记住这个故事框架,你就大概知道了事件的台前和幕后。为诸君共鉴。


往期精彩文章:

冯学荣:历史上真有屈原这个人吗

冯学荣:孟姜女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冯学荣:我不会为信仰而死,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冯学荣,70年代生人,现居香港,知名作家,读史人,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是“别等”效率手册的忠实践行者与受益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