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荣:历史上的洋鬼子怎样评价中国人?
历史上的洋鬼子怎样评价中国人?
此音频是由搜狗AI技术支持
今天,我们来看历史上两个分别长期居住在清朝和明朝的、名气很大的洋鬼子,他们如何看待中国人。
注意,他们对中国人的看法,有肯定,有否定。肯定的点评,我们读了爽,否定的点评,我们读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无论如何,对我们都没有坏处,所以,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清末至民初时期,有个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54年,他名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生卒:1845-1932)。
明恩溥
这个明恩溥,在1899年出版了一本名叫《中国人的性格》(Chinese Characteristics)的书,书中充满了他对大清帝国国民的评价。
今天,我们读一读明恩溥对大清国民的这些评价,所谓“闻过则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眼睛,是我们的镜子,鉴之可正衣冠,听一听别人如何看待我们,其实是有益的。
明恩溥的书《中国人的性格》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清帝国的国民,缺乏数字上的精确性,做事马马虎虎,他们做的统计数据,根本就不可信。
(老冯点评:准。狠。好像现在还是这样。)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2:与你打交道的,不管是清帝国的读书人,还是没有文化的苦力,都一样,无不天生就会钻空子。他们就像一月里的北风,无孔不入,也像流水,见缝就钻,轻轻松松,身手敏捷。
(老冯点评:好像也有传承。)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3:清帝国的国民,对别人的苦难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只要看妇女、儿童、儿媳妇的悲惨遭遇,就明白了。
(老冯点评:鲁迅笔下的麻木围观者?)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4:清帝国的国民,彼此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制造、传播谣言彼此中伤,以致人人自危。
(老冯点评:今天的公司政治?)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5:清帝国的国民,从小便教会孩子虚伪,在清帝国最难获得的,便是真相。官府的各种通告,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但缺的便是真相。
(老冯点评:……)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6:清帝国的国民,不缺智慧,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
(老冯点评:这个太狠了。)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7:清帝国的国民,思路混乱,根本就没能力直直白白地、清晰地陈述自己,所以说话拐弯抹角、充满暗示。即便你精通汉语,你也很难听的懂他们想表达什么。但一旦你触犯了他们的忌讳,他们又会挤兑你。
(老冯点评:我们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你洋鬼子不懂滴)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8:在清帝国,明文规定是一回事,怎么执行却是另一码事,清帝国的国民,善于阳奉阴违。
(老冯点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9:在清帝国,小摊小贩充斥大街小巷,清帝国的国民,对公共资源毫不关心,把一切防范不严、容易搞到手的东西据为己有。
(老冯点评:公厕不设厕纸的渊源?)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0:清帝国的国民,要么没有信仰,要么对一切信仰都不会刨根问底,以至于什么神都信,但也只是为了捞好处,内心深处缺乏庄严感。
(老冯点评:观音在汉地很红,是因为她可以送子)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1:清帝国的国民,节约习惯的表现极致,甚至不惜反映在必不可少的饮食上。他们为了省下几个铜板往往可以不吃饭,哪怕要重负而远行。
(老冯点评:这个倒未必是缺点。人家节省,是因为穷。)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2:最令人生气的是,清帝国的国民在社交访问时不守时,他们缺乏时间观念还在他们劳作过程中,他们干活总是姗姗来迟,早早而去,动辄歇息喝茶。
(老冯点评:100多年了,不守时这点,传承得很好)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3:清帝国的国民不明白,为什么外国人热衷于事事都要一丝不苟,搞的准确无误。在清帝国,满街都有制秤的人,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在秤杆上镶上点点,买秤的人往往都有两种秤,一种是卖东西用的,另一种是用来买东西。秤的标准只能根据每个购买者自己来定。
(老冯点评:人家不是不求精准,人家是为了多赚一点)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4:清帝国的国民,在数字上缺乏精确性,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甚至在文字的书写和印刷上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很难找到一本廉价书没有错别字。
(老冯点评:差不多主义)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5:清帝国的国民就是不愿讲真话,官方生活便是最完美的例证,讲究形式和矫揉造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即便是最没有文化的,也会随机应变,即兴想出种种牵强的借口,这种非凡的能耐无不令人吃惊。
(老冯点评:鬼子直来直去,确实可以节省许多交易成本)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6:在执行命令方面,清帝国的各级官员间,或多或少也盛行阳奉阴违的现象,连高层的官员也如此。他们不执行命令有的是个人懈怠,有的是碍于情面,最重要的是金钱的诱惑。官府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国人要长期不断地观察就能发现。
(老冯点评:明知水深你还来?)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7:在中华历史的关键时刻,尤其是改朝换代之际,总有一批忠诚而果敢之士挺身而出,勇敢献身所信奉的事业,他们得到最高的褒扬,这证明了他们在具有公共精神的领导人带领下,完全有可能激发出英勇的气概。
(老冯点评:终于有一句赞美的话了。)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8:清帝国的国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这幅员辽阔的帝国,无不证实我们的“人口过剩”的第一个印象。不管破坏力多大,只要有几十个太平和丰收年景,帝国的几乎所有地方都能从接连不断的灾难中复员过来。换言之,极端的贫苦也不能使他们的人口有明显减少。惟有嗜吸鸦片才会持久而有效地遏制他们的人口增长。鸦片和战争、饥荒、瘟疫一样,是中华民族致命的敌人。
(老冯点评:典型的幸存者偏差。适者生存。“不适”的早就灭绝了、或者被赶走了、或者被吸收了,例如百越、匈奴)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19:清帝国的国民,外出移民适应能力很强,很完美,他们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精神是当地人所不及的,他们的团结和凝聚力非同一般。
(老冯点评:这个说对了,东南亚土著民族都干不过汉人,所以马来西亚法律要限制华人)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20:在我们看来,清帝国的国民的耐心最引人注目地表现在能毫无怨言地默默等待,泰然自若地忍受。这个帝国所有地方经常要发生大规模灾难,这时候他们表现出的忍耐精神给外国人留下很深印象。1877年到1888年祸及数百万人的那场饥荒,目睹其惨状的无不印象深刻。
(老冯点评:性格如此。好像没变。)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21:清帝国的国民的无边忍耐力,才导致出现可悲的景象:成千上万的人默默地挨饿,而堆积如山的粮食近在咫尺,伸手可及。问他们为何不能抱成一团向受灾地区官员告助,回答是:“不敢”。
(老冯点评:儒家文化,百姓怕官,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也有弊)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22:我们再重复一次,如果说历史教导我们“适者生存”的话是真理,那么,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定是光辉灿烂的。
(老冯点评:希望你言中)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23:在清帝国,为父母办丧事被认为是做儿子一生中应尽的最重大义务。有的人为了像样地举办丧事,不惜卖掉最后一亩土地,甚至拆掉房子出卖木料。
(老冯点评:犀利,精辟,其实,生前尽孝更重要)
明恩溥点评大清国民之24:清帝国国民的忍受能力超绝,一切来自权力和权威的打压,他们都默默忍受,于是也就维持着故旧的体系。权力者只要给他们一丁点儿的光,他们便心满意足,绝不敢拼命抗争。
(老冯点评:......)
明恩溥在中国游历留影
好吧。
明恩溥的评价,我们这次就看到这。
明恩溥对当年大清帝国国民的观察与点评,我们现在听起来,仍然有很熟悉的感觉,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在一些地方有所改变,在一些地方,则似乎还是当年明恩溥眼中的大清国民那个老样子。
可见,文化就像人的DNA一样,是真的可以一代传一代。
细想之下,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利玛窦对大明帝国国民的评价。
明朝万历年间,从意大利来了一个名叫利玛窦(Matteo Ricci)的传教士。
利玛窦
利玛窦在北京期间,得到了万历皇帝的信任和喜爱。
万历皇帝特许利玛窦长期生活在北京,传播西学,例如几何学等等,就是利玛窦带进中国来的。
利玛窦在北京,一直住了9年之久,并且最终老死在北京了。
至今,利玛窦的坟墓,仍在北京。
利玛窦和他的明朝朋友
利玛窦死了之后,留下一本厚厚的日记。
后来,比利时传教士把利玛窦留下的这本日记,带回了欧洲,并且在欧洲出版了,起书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中国札记》记录了利玛窦对大明帝国子民的点评。
我们在这里摘录几段,读一读,也是饶有趣味:
利玛窦评价大明帝国国民之1:在大明帝国这样一个几乎具有无数人口和无限幅员的国家,各种物产又极为丰富,虽然他们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很容易征服邻近的国家,但他们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他们和欧洲人很不相同,欧洲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政府,并贪求别人所享有的东西。西方国家似乎被最高统治权的念头消耗得精疲力尽,但他们连老祖宗传给他们的东西都保持不住,而他们却已经保持了达数千年之久。
(老冯点评:利玛窦说明朝不热衷于扩张,确实符合事实,但是利玛窦有所不知:明朝不热衷于扩张,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训,朱元璋在世的时候特意留了一篇祖训给他的子孙,其中郑重警告子孙不要扩张国土,因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意思是说,太远的国土,就算拿到手,也没多少意义,因为那里的物产和人力调配到中央,往往连路费都抵不过。)
利玛窦评价大明帝国国民之2:明帝国的国民,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做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如果他们偶尔在他们的著述中有提到外国人的地方,他们也会把他们当做好像不容置疑地和森林与原野里的野兽差不多。
(老冯点评:这确实是个坏习惯,而且从明朝一直延续到清末,后来在亡国的边缘,终于醒悟过来,并且奋起直追)
利玛窦评价大明帝国国民之3:在明帝国,大臣们作威作福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他所有的一切。正如这里的人民十分迷信,所以他们也不大关心什么真理,行事总是十分谨慎,难得信任任何人。
(老冯点评:资本主义在明朝“萌芽”了好久,都萌芽不起来,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利玛窦评价大明帝国国民之4:明帝国的子民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内在的联系。
(老冯点评:利玛窦的意思是,明朝人爱讲道德,但讲的是程朱理学那一套道德,由于那一套道德缺乏逻辑的论证和支撑,所以其实往往走向不道德)
利玛窦评价大明帝国国民之5:在明帝国,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除非由于家务或才力平庸的阻挠而不能致力于那些被认为是更高级的研究。钻研数学和医学并不受人尊敬,因为它们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学生们因希望着随之而来的荣誉和报酬而被吸引。
(老冯点评:利玛窦这一点观察,入木三分,他的意思是说,明朝的人民对研究科学不感兴趣,那是因为明朝崇尚科举,崇尚文科,不鼓励人民学习理工,人们出于功利心态,都学文科,考科举,当官,所以,理工科在中国一直低水平发展)
利玛窦评价大明帝国国民之6: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明帝国的国民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他们国家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越骄傲,而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老冯点评:其实就当时而言,明帝国周边国家的文明水平,确实低于明帝国,这就是明帝国的子民看不起外国人的原因,不过,欧洲文明水平已经超越明朝,但是,欧洲太远,明朝的人民看不见,利玛窦西学东渐,则看得很清楚,后来也是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才慢慢发现自己落后于世界)
老铁们,读完明恩溥、利玛窦两个洋鬼子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点评,你有什么感想呢?老冯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好像明清两代的中国人的性格、想法和行为倾向,和我们今天其实并没多大的区别,所以我想,假如我们乘坐时光机器回到明清两朝,我们可能很快就能适应那时的社会。
尾声
各位粉丝朋友,今天为你写到这,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趣又有料,请帮我转发给更多的朋友,期待更多人因为读史而受益!
粉丝们,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冯说的,就尽情留言吧,老冯会尽量回复!您的每一句留言,我都会认真看哦!
冯学荣电子文集,每集约200页、每集含文约30篇,PDF格式,下面是书单:
《冯学荣谈经济常识》《冯学荣说大千世界》一套五册《冯学荣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册《世界的真相其实很有趣》《冯学荣杂文集》一套两册《冯学荣谈历史》一套五册《日本为什么侵华》《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冯学荣谈财富、三观与自由》《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中国历史的侧面Ⅱ》
共24本电子文集原价近千元,粉丝优惠价仅需199元。
方法一:扫下面这个码,加我微信,微信转账。收到付款后半小时内给您发书。(注意腾讯规则:新加的微信好友之间转账,微信可能会弹出风险提示,请您忽略微信提示、直接操作即可,老冯我不可能卷你199元的款潜逃的,放心)
近期精彩回顾:明朝皇帝贪玩带兵打仗,被蒙古人抓走了……袁崇焕做错了什么?崇祯皇帝为何一定要杀他?
郑爽代孕这种事,在古代中国也有吗?这些抗日烈士,竟然是日本人亲友钱易借,人情债难还古代的汉人部队有军妓吗?关于中国古代战争的五个真相我们的敬酒文化到底有多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