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学荣:当我知道历史真相是这样,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冯学荣 读书人冯学荣 2021-10-18



知道历史真相是这样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今天老冯和大家聊两个问题:
 
问题一:自古城市都是在平地建起来的,正常人不会在山上建一座城市,为什么古人偏偏在重庆这座大山上面,建起了一座城市?
 
问题二:北京话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当年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推广北京话、而是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从哪里来的?
 
这两个问题有趣,涨姿势,也有启发性,建议朋友们读完。

山城重庆
 
1
 
我们都知道啊,重庆是一座“山城”,这个城市,是在山上建起来的,地势高低不平,忽上忽下,爬起来,挺累人的。
 
敏锐的读书人都能想到这么个问题:重庆这座城市建在山上,其实是违反常理的,因为爬上爬下,真的不方便,不舒服。
 
好,那么我们的古人,为什么要在重庆的山上,建设一座城市呢?难道我们四川没有平地吗?我们的古人的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呢?

山城重庆
 
重庆这个城市,确实奇葩,这件事也确实违反常理,但是,即使看起来违反常理的事,只要发生了,就一定有它的理由。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这样的:
 
没人想要在山上建一座城市
重庆的形成是商业发展的自然结果
 
是的,重庆这座山城,不是谁有意建设出来的,它是在我们古人的经济生活中,逐步自然形成的。
 
要解说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把重庆的卫星地图摊开来,就看得清清楚楚:

绿色的是嘉陵江,黄颜色的是长江,夹在中间的狭长地带是重庆市中心
 
原来,重庆是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整个川北和川西北的物产,通过嘉陵江,顺流而下,到达重庆码头,而川南川西的物产呢,通过长江,顺流而下,也到达重庆码头,刚刚好,所有人都在重庆汇合,开展交易。
 
也就是说啊,重庆,是整个四川商人交通的最大公约数。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还不算,我们再看看整个四川省的水系图:


这个水系图,把问题说得更加清楚了,看到了吗?四川省内几乎所有的江河,什么岷江、沱江、白龙江、涪江、南江、嘉陵江……归根结底,最终都是流到重庆这个点,然后汇合成一股水,统一向东流,一直流到上海,然后,汇入大海的。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几乎整个四川地区的物产,都可以通过水路,运到重庆这里来,然后,集中交易,为什么要集中交易?因为啊,要节省成本,集中交易,最便利,费用最低。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偏偏要走水路呢?走陆路不行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在古代的中国
水路就是高速公路
 
是的,在古代的中国,没有火车,没有飞机,没有汽车,走水路,就是最快捷的、最省钱的、也是最快的,所以,古代的水路,就是当时商人们的高速公路。

对于近代以前的商人来说,水路就是“高速公路”
 
换句话说:
 
重庆是古代四川地区所有
“高速公路”的最终汇合点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在古代的四川地区,所有的大商人,都跑到重庆这里来做生意,是最便捷的。
 
举个具体的例子,在秦汉时期,四川广元地区农业大丰收,商人马云收集了各个村里大家吃不完的余粮,一共30万斤,那么,这么大的交易量,马云就会发愁,因为很难寻找那么大的买家,怎么办呢?马云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雇佣船队,把这30万斤粮食装上船,顺嘉陵江南下,来到重庆,在重庆码头和成百上千个商人见面,在这里寻找买家,出手之后,把钱运回广元,简单地说,这就是重庆这个大商埠的意义所在。

山城重庆
 
可是呢,古代四川商人集中来到重庆做生意,做完生意回家,来来回回,感觉不方便,岁月久了,就有人突发奇想,干脆在重庆码头的山坡上,建了房子,住了下来,因为实在是懒得跑来跑去了,于是,其他的商人也纷纷效仿,时间长了,重庆就成为了一个大商埠。重庆之所以能在古代成为一座城市,简单地说,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当时谁都知道:重庆码头(渝中区)是在一座山的脚下,谁都知道,在山上住下来,不如住平地方便,但是考虑到商业便利度带来的巨大利益,于是,咬咬牙,大家都接受了,所以呢,日久天长,重庆渝中区的山上,就建满了房子,人哪,密密麻麻,越来越多,重庆这个城市,也就这样形成了。

备注:昔日秦国灭巴国之后,在重庆筑城,属于军事意义的工事,和本文讨论“贸易自然形成商业城市重庆”属于两个概念,互不矛盾,请知照。

山城重庆
 
2
 
很多朋友一直以为,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其实:
 
这个说法是错的
 
此外,也有一些历史文化爱好者,从某一些文章读到,说普通话其实是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老百姓说的话
 
这个说法同样也是错的
 
今天这篇小文啊,老冯用大白话,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中国人的普通话,它是怎么来的。
 
当年我们建国了,要在全中国,推广一种统一的语言,当时立马就有人提出来,就地取材,直接推广北京话,就可以了。
 
但是,马上有很多人提出异议,为什么呢?
 
因为啊,
 
北京话不适合做普通话
因为儿化音、吃字、土语太多
 
是的,北京话的儿化音、吃字、土语太多,在建国那会,已经不纯正了,已经变得不规范了,老冯我为大家举一些例子:
 
例如说,北京人老王家藏了个价值连城的古董,是一个“宝贝”,这种情况,“宝贝”不能加“儿”。
 
但是呢,老王说“我家宝贝儿刚考上大学”,这里的“宝贝儿”,指老王的小儿子。
 
所以,北京话什么时候加“儿”,什么时候不加“儿”,这里面有一整套学问,你让广东人、福建人、湖南人拿北京话做普通话,学习哪些场合要加“儿”,哪些场合不能加“儿”,许多广东人、福建人、湖南人,就会被你逼到想死,想自杀,为什么呢?因为啊,这北京话的规矩,实在是太难把握了。
 
可见,早在建国那会,北京话已经变得不规范了,不好学了,不易推广了。


再举个例子,北京话还有“吃字”的习惯,也叫“吞音”,举几个例子:
 
例一:“老师好”北京话说成“老儿好”。
 
例二:“西红柿炒鸡蛋”北京话说成“胸是炒鸡蛋”。
 
例三:“中央电视台”北京话说成“装垫儿台”。
 
例四:“不知道”北京话说成是“不儿道”。
 
这里面的规矩,你让南方人去学,也是等于变相逼人自杀。
 
不但如此,北京话还演化出来很多土语,外地人根本听不懂的,例如说:
 
例一:规范汉语说“从这里开始”,北京话说“打这儿”。
 
例二:规范汉语说“最后”,北京话说“末了儿”。
 
例三:规范汉语说“丢面子”,北京话说“跌份儿”。

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些北京话土语,看完,想死的心都有了:太难了。


所以,我国当年准备推广普通话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北京话,儿化音太多,吃字现象太严重,土语词汇太多太杂。
 
总之:
 
作为汉语
北京话不规范
不能作为普通话
 
是的,当时我们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人员,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北京话不能直接做普通话、不能直接在全国推广学习。
 
那么,怎么办呢?当年工作人员讨论之后认为:
 
应当对北京话进行提纯
然后才在全国进行推广
 
是的,提纯。

清末,学习正统北京官话(不是北京话)的培训班
 
要先把北京话提纯了,然后形成普通话,再推广到全国各地。
 
提纯。就像金子混杂了其他杂质一样,先把杂质剔除掉,淘出纯粹的金子,也就是说,把北京话的杂质排除掉,制作成一整套的“普通话标准语法和发音”,然后再全国推广。
 
于是呢,当时有人提出个问题,说咱北京话身为几百年历史的正统官话,为什么会被“说歪”了呢?也就是说啊,在1950年代,北京话里面的“儿化”、“吃字”、“土语”,都是怎么来的呢?住在皇城根子下,语言怎么会“变歪”了呢?
 
一查,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
 
都是人口流动造成的
 
事情简单地说,原来是这样的:
 
原来啊,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北京是个大熔炉,大杂烩,不断有外地人涌进来,例如山东人、河南人、山西人、陕西人……等等,这些人扎堆居住在以南城为主的紫禁城外地区,各省各地的都有,各种语言混杂在一起,所以,北京官话经过几百年,被这些外来人口一代一代“市井化”了、说歪了。
 
工作组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北京话确实属于北京官话,但是,已经被讲歪了。
 
所以,要把纯正的、规范的北京官话,找回来。
 
可是,到哪去找呢?
 
当时我们的工作组啊,去问北京的历史学家。
 
历史学家们告诉工作组:在清朝,有一些八旗驻兵,被清廷派驻到河北一些县去驻屯、生儿育女,例如滦平县,那些地方,相对闭塞,人口流动很少,所以,两三百年以前的纯正的、规范的北京官话,在那里还保存得不错

滦平县位置图
 
于是呢,我们的工作组,依据历史学家的指引,找啊找,找到了位于北京以北一百多公里的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果然发现,这里的人讲的北京官话,字正腔圆,没有儿化音,没有吃字,没有北京话的那些市井歪音。

滦平自称普通话之乡,但滦平话和普通话仍有区别,只是滦平境内某些方言岛完好地保存了规范北京官话

于是,工作组眼睛一亮,终于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
 
从北京官话
的怀承片和京师片
采集标准语法和发音
编纂成普通话教材下发全国
 
是的,工作组发现:虽然北京话已经“变歪”了、已经不是标准北京官话了,但是,标准北京官话的发音,还在北京周边、河北某些地方完好地保存着,所以,只要采集一下,编纂一下,就可以集成一套普通话标准语法和发音,下发全国。
 
所以,1953年,中央派出了工作组,到北京附近的河北各个县城,去调查和采集标准北京官话,这些采集地区,既包括了北京城区本身,也包括了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等等一些河北地方城乡。
 
好了,说到这,我们就明白了,普通话不能简单等同于北京话,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滦平话,普通话是一个集大成的产品,打个比方说,老王夫妻两人死了,留下八个孩子,四处流散,各自组织家庭,失去了联系,后来,国家把这八个孩子的后代,一一找到,然后,把一整个家族,重新拼凑到一起。
 
比方也许不太恰当,但普通话的采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如图,滦平话不等于普通话
 
在文章最后,老冯为你简单总结一下:
 
总结一:建国之后,我国决定以北京话为基准,推广全国统一的语言,称为“普通话”,并成立工作组,负责推行。
 
总结二:工作组发现,北京话存在大量“儿化”、“吃字”、“土语”等不规范现象,难以直接推广到全国,必须对北京话进行“提纯”。
 
总结三:工作组发现,在京郊以及河北省存在一些“方言岛”,那里曾经驻屯八旗兵,所以北京官话的发音被保存得较好。
 
总结四:所以,工作组从北京以及河北周边,采集正统北京官话的发音和语法,编纂成全国标准普通话教材,推广学习。
 
总结五:普通话不是北京话,也不是滦平话,而是工作组尽最大努力尝试还原明清以来正统规范的北京官话的产物。
 
好了,希望今天的文字,能帮你开眼界,老冯就写到这儿了。

中秋粉丝福利来袭

 

老冯和助理们,把老冯过去两年里创作的文章,编成了电子文集,是PDF格式,图文并茂,一共12册,它们是:

 

《冯学荣解读历史真相》3辑

《冯学荣:历史的十万个为什么》1辑

《冯学荣漫谈中国史》3辑

《冯学荣趣说世界史》2辑

《冯学荣:你不知道的历史》3辑

 

部分封面如下:


 

12本电子文集,每集约300页,每集约含老冯的最新文章35篇。也就是说,12本电子文集,共含400多篇老冯的原创文章,都是精华,数量质量管够。

 

注意,这12本电子文集,和2021年5月30日之前在公众号公开发售的24本电子文集不一样、不重合,这12本是全新的内容,部分目录如下图:



老冯的文字作品,它的知识含量、信息准确率、通俗可读性,都是有口碑的,这12本崭新的文集,毫无疑问值得你珍藏。

 

12本电子文集,原价199元,现以中秋活动价99元,活动时间:9月19-9月21日,赶紧加微信入手吧:

 

添加老冯的微信号购买

(长按扫码即可)



近期精彩回顾:
这些剧毒心灵砒霜,再一次刷新人的三观
抗日战争,鲜为人知的十二个真相
恒大给吃瓜群众的40个教训
难怪长期受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历史!
花木兰的九个历史真相
武汉律师被枪杀的四个教训
又是假历史,今天真相大白
美国911给我们三个惨痛教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