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跳是吉还是凶?华西专家掐指一算:如果眼皮紧到跳,多半遭了面肌痉挛!
出现眼皮跳,你的第一反应是啥子?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还是左眼跳灾、右眼舍财?
拿不准干脆把手机摸出来搜一搜,
咦,网上说的更专nie,眼皮跳预测吉凶不仅要看哪只眼皮跳,还要看跳的时间——上午左眼跳有意外的运气,右眼跳开车要谨慎,下午左眼跳打牌要输钱,右眼跳有桃花运……
那,要是两只眼皮一天到晚都在跳又咋说?
眼皮跳几乎是每个人都出现过的情况,至于眼皮跳跟运势有没有关系,这个属于玄学的范畴华西专家莫法回应,但华西专家敢打包票说:要是眼皮紧到跳,那可能是生病的预兆,尤其是面肌痉挛这种病的表现!
“面肌痉挛?就是脸上抽一抽嘞嘛,那不是叫面瘫吗?”
面肌痉挛的确会引起眼皮跳、面部抽,但跟面瘫的确是两回事!下面,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司马秀田医生来讲一讲,哪种眼皮跳是面肌痉挛的征兆,面肌痉挛跟面瘫又有哪些区别,该如何治疗。
一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表现为颜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地反复抽动。面肌痉挛多数情况下都是单侧性发作,双侧面肌痉挛极其少见,但是当病变引起双侧面肌痉挛时,往往两侧抽动不同步。
从症状来看,分为典型面肌痉挛和非典型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一般是下眼睑)开始,逐渐向下发展影响面部表情肌、口轮匝肌(不晓得口轮匝肌在哪里的人,可参考下面的画脑补一下),也就是说从眼皮跳逐渐到连嘴角也抽。
而非典型面肌痉挛正好相反,先从嘴角开始抽动,最后发展到眼皮跳。不过从临床上观察来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典型面肌痉挛,非典型面肌痉挛较少。
问:
“医生,我们平时说眼皮跳,主要是上眼皮跳得嘛,这里面你又说是下眼睑呢?下眼睑就是下眼皮哇?”
答:是的,眼睑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也就是大家说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有的人临床表现可能是上眼皮跳,有的是下眼皮跳。
二
一提起面部发生抽搐的,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遭了,面瘫了!甚至不少患者来到医院确诊了面肌痉挛,都还在问:“医生,我就是遭面瘫了噶?”
在这里华西医生要给大家说清楚,面肌痉挛和面瘫是两种不同的病!
面肌痉挛会引起眼角、嘴角等部位的肌肉抽动,而面瘫正好相反,会让患者面部一侧的表情消失、眼睛闭不到、嘴巴合不拢,一侧的面部肌肉动不到。另外,从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来看,面瘫有个“瘫”字,就是莫法扭了,而面部肌肉一直在抽、一直在扭,算啥子瘫喃?!
三
1. 间歇性发作:
面肌痉挛一般间歇性发作,不发作时完全就是正常人,也没有任何不舒服。一旦发作,一般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不等,表现为眼角或整个面部抽动。
2. 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
面肌痉挛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发病初期仅表现为轻微的眼皮跳,一般只持续数秒钟,感觉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抽动范围越来越大,可扩到口角,严重的甚至累及颈部;抽动的幅度越来越大,眼睛无法睁开,口角歪斜;抽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分白天黑夜。
3. 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面肌痉挛常在情绪激动、劳累、紧张或长时间用眼等因素后诱发加重。
四
研究发现,90%以上的面肌痉挛都是由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的,这一类通常称为原发性面肌痉挛。
因为面神经在脑干的发出部位这一空间内,神经血管密布,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血管和神经很容易互搭在一起,血管是博动性的,长期的压迫可能导致面神经脱髓鞘改变,引发面肌痉挛。就比如神经是根电线,长期压迫导致电线脱皮,电线就容易出现短路,于是就引起了面肌痉挛。
除血管压迫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导致面肌痉挛。如桥脑小脑角的肿瘤、囊肿、面神经损伤、炎症等,这些称为继发性面肌痉挛。
虽然面肌痉挛表现在脸上抽搐,但病根在脑壳里面,所以医生一般会建议面肌痉挛患者做一个特殊序列的头部磁共振(MRI)——颅神经水成像扫描,排除继发性的面肌痉挛,并尽可能识别是哪根血管压迫了神经,以帮助后续的治疗。
五
1. 男女都可能发病,但面肌痉挛而更“青睐”于中老年女性,高峰发病年龄在40~50岁,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2. 目前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是面肌痉挛发病的危险因素。
3. 研究发现,面部痉挛更常见于亚裔人群中,这可能和颅腔容积狭小有一定关系。
六
面肌痉挛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虽算不上什么疑难杂症,也不危及生命,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 影响形象。面部肌肉频繁抽搐,患者无法控制自我表情,一天到晚“挤眉弄眼”嘞,引起社交尴尬,也影响了工作。
2. 影响生活质量。严重的面肌痉挛患者可能一天到晚都在抽搐,眼睛也睁不开,影响阅读、开车、看电视等日常活动。同时,口角抽到歪斜,甚至流口水,也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此外,有些面肌痉挛患者夜间也频繁抽动,或伴有耳鸣,导致经常失眠,十分痛苦。
3. 影响心理健康。面肌痉挛患者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害怕在公众场合露面、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及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由于面肌痉挛会随时间的延长加重症状,所以当长时间眼皮跳且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口角抽动的朋友,要尽早来医院就诊。
七
问:
“医生,眼皮跳这种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未必一跳就可能是面肌痉挛啊?”
答:当然不是,虽然眼皮跳是面肌痉挛的显著表现之一,但并不是说眼皮跳就一定会遭面肌痉挛,因为眼皮跳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下面我们详细讲一讲。
1.大多数眼皮跳是生理性的 几天就能好
你们应该感受过,电脑看久了、熬夜耍手机耍久了、麻将打久了,也会出现眼皮跳的情况。这种就是属于过度劳累、过度用眼、紧张、失眠后,出现的生理性上眼皮跳动。一般经过适当休息也不需要特别治疗,过几天就会自动缓解了。
2.除了面肌痉挛 还有这些病会引起病理性眼皮跳
病理性的眼皮跳也就是说是因疾病而引起的,除了面肌痉挛这种病会引起眼皮跳之外,还有双侧眼睑痉挛、梅杰氏综合征、咬肌痉挛、面瘫后遗症等疾病都可能会引起。
所以,当眼皮跳连续出现3个月没有缓解,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或者周围亲朋好友明显地指出了你眼皮跳的问题,就需要重视了,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就诊,请医生帮助诊断到底是那种原因引起的眼皮跳。
特别提示
由于眼皮跳或嘴角抽动是间断性发作,来医院的就诊时不一定在抽,所以建议患者在就诊前抽动发作时,可录制一个面部抽动的视频,就诊时带去,以便帮助医生诊断。
八
目前面肌痉挛有以下三种治疗方式:
01 药物治疗
早期轻微的面肌痉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大,使用一段时间后药物作用逐渐减弱乃至无效。
02 肉毒素注射治疗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主要应用于症状轻微,或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术后复发的患者。90%以上的病人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后症状改善的时间为1~8个月,大多集中在3~4个月,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
03 手术治疗
多数面肌痉挛的病根发生在颅内,由血管压迫导致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是唯一能够根治的治疗方式。目前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功能亚专业组已经开展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超1500例,总体有效率在90%以上,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特点。
图片来源:www.surgicureinternational.com
目前来看,有近30%左右的面肌痉挛患者在做了微血管减压术后不会立刻治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临床上这部分患者称为延迟恢复,一般在手术后3~6月逐渐停止痉挛。若术后1年痉挛仍然存在,则需考虑进一步治疗。
九
1. 面肌痉挛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不要过度焦虑,焦虑也会引起疾病加重。
2. 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熬夜、劳累、长时间用眼等。
3. 不要听信偏方。偏方莫得用这件事我们说过一万次了,第一万零一次再说一遍,偏方不要信、不要用!
4. 不要迷信所谓的扎针。目前各种微创扎针治疗广告满天飞,但几乎都是不靠谱的,因为这些疗法都是通过破坏面神经来达到短暂控制,穿刺后常常会出现面瘫等严重后遗症,得不偿失。
再隔几天就是元宵节了,
预示着这个年就彻彻底底地结束了。
一想起跨年夜那些新年宏愿,
要认真工作/xio习,要多看几本书,要早睡早起,
要多减几斤肉,要耍男/女朋友,要生娃儿……
完不成得不得遭报应?
这么一想,不仅眼皮狂跳,简直心擂心跳!
参考文献
1、Duarte GS, Rodrigues FB, Castelão M, Marques RE, Ferreira J, Sampaio C, Moore AP, Costa J. Botulinum toxin type A therapy for hemifacial spasm.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0 Nov 19;11
2、Yaltho TC, Jankovic J. The many faces of hemifacial spasm: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unilateral facial spasms. Mov Disord. 2011 Aug 1;26(9):1582-92.
3、Cheng J, Lei D, Hui X, Zhang H.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mifacial Spasm Afte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A Prospective Study. World Neurosurg. 2017 Nov;107:549-553.
4、McLaughlin MR, Jannetta PJ, Clyde BL, Subach BR, Comey CH, Resnick DK.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of cranial nerves: lessons learned after 4400 operations. J Neurosurg. 1999 Jan;90(1):1-8.
5、H.RICHARD WINN, Youmans Neurological Surgery ,6th Edition.
(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司马秀田副主任医师,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推荐阅读
看完记得给我们点赞和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