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话少、性格孤僻就是孤独症?华西专家说,这些才是早期迹象

心理卫生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24-11-15



一提起孤独症,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孩子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但其实孤独症的孩子不仅仅是这些表现,还可能有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常伴有智力缺陷、语言障碍等问题。

虽然孤独症目前还不能治愈,但尽早地确诊并进行康复训练,孤独症孩子的症状是会得到改善的,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家长并不知道甚至不愿意承认孩子的“不一样”,而耽搁了孩子的治疗。

4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黄颐教授团队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个疾病,并告诉大家,哪些才是孤独症的早期行为迹象。

对了,预告一下,在4月2日当天华西专家团队还会有线上线下的义诊活动,欢迎有需求的家庭参与。






案例: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

和同龄人有很多“不一样”

小明今年5岁了,从小开始他就和其他同龄孩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他2岁以后才会独立走路,摇摇晃晃地容易摔倒,说话也很晚,到现在只能简单说“妈妈”“爸爸”“要吃饭”等简单的话,不能连贯、完整地跟家人交流;想要玩具了,也不会直说,只会直接拉着妈妈的手去够玩具。

平时他总喜欢一个人玩,对周围的人事物好像完全没有兴趣,他在客厅玩的时候如果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了,喊他逗他他头也不会抬,爸爸妈妈主动跟他互动,他的眼神也飘来飘去地,很少和别人对视。

小明对地图、公交地铁路线非常感兴趣,随时看到类似的图片、车站都要停下来认真观看,反复说他认识的地点、站点的名字,看起来非常开心,兴奋起来还会不停地转圈圈、拍手,他这样做的时候非常沉迷,会玩很长时间,家人拉也拉不走,经常耽误重要的事情。别看他平时不爱说话,兴致一来他还会一遍一遍地背诵各个国家名称、各条公交地铁的沿路站点名称,记忆力特别好,从不出错。

但在幼儿园里,小明却很难遵守老师的要求,不参加集体活动,不和同学一起玩,上课时想走就走,经常一个人在角落里躺着玩,甚至有时还莫名其妙地打同学。爸爸妈妈反复教他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他也不能理解规则,老是乱玩,这么大了从没看过他像其他孩子一样模仿大人打电话、做饭之类的动作。而且小明似乎看不懂别人的表情,妈妈故意做出伤心、难受的样子他即使看到了也从没有关心、安慰的表示。小明还有些特别的习惯,比如他特别挑食,很多食物怎么也不吃,只固定吃米饭、面条、猪肉等有限的几种食物;爸爸妈妈从不敢带他出去过夜,因为他晚上睡觉必须在自己的小床上,闻着自己被子的气味,否则就会大哭大闹。

爸爸妈妈对小明的这些表现非常头痛,幼儿园老师也经常来投诉,建议家长带他去医院评估一下。爸爸妈妈开始很抗拒就医,但是经不住小明确实和同龄人有太多不同,而且“屡教不改”,这才来到医院。

类似小明这样的孩子在我们华西儿童心理卫生中心门诊经常能够见到,经过详细地检查和评估,医生告诉小明家长,他其实不是不想和同龄人一样,而是小明缺乏同龄人该有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是一种明确的疾病,叫孤独症谱系障碍。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常伴有智力缺陷、语言障碍、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问题、焦虑抑郁等。

疾病通常会延续至成年,不仅导致患者难以成家、立业,甚至基本的自我照料都有困难。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


01

孤独症的病因



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孤独症相关的环境因素有父母高龄生育,母亲妊娠期高血压、超重、先兆子痫、妊娠期用药、感染、重金属等可能与后代患孤独症的风险增加相关。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孤独症发病的绝对特异性因素。


Q

“那孤独症是不是原生家庭、家长的教养方式造成的?”


答: 这也是很多人对孤独症认识的误区,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不是造成孤独症的原因,所以家有孤独症孩子的家庭,家长们千万不要陷入自责的泥潭里。



02

孤独症的患病率



根据美国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疾病监控中心(ADDM)的数据统计,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孤独症的确诊率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根据2020年ADDM最新公布的数据,美国每36个8岁孩子中就有1名孤独症患者。男孩的患病率大概是女孩 4-5 倍。2022年8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制定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指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也有其他国内的研究指出,我国孤独症的患病率大概为1%。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

孤独症的表现多种多样,绝不仅仅代表个性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的意思。孤独症的患者没有能力维持正常、有效的沟通交流,无法理解深刻、复杂的语言文字和情绪;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固执而狭窄的爱好,比如重复转圈、玩手,执着于研究地图、地铁线路,喜欢盯着转动的风扇、流水、灯光,把玩具按特定顺序排成一排,这些行为没有原因并且不断重复。

Q

“听说有孤独症的娃娃多数都天赋异禀,在某些领域是天才哦!”


答: 这其实是大家对孤独症孩子的一种误解,在孤独症孩子中,的确有部分拥有惊人的记忆力或数学能力,有的在美术和音乐方面颇具天赋,但他们通常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或灵活运用这些技能,所以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孤独症孩子早期的可能表现

虽然很多人都听说过孤独症,但哪些表现是孤独症的早期迹象,很多人却不太清楚。下面,我们梳理了0-3岁孩子可能因为孤独症出现的早期行为迹象,如果孩子比较符合这些情况,那么家长们就一定要重视起来,去儿童心理专科去看看。



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

最佳时间是6岁前

孤独症谱系障碍中有两个字是“谱系”,其实是说明了孤独症的多样性,不同孩子具体表现差异性很大,所以不能单靠“性格孤僻”“不爱说话”这些特征就觉得孩子一定是孤独症。

在医院,孤独症的诊断需要详细收集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征、躯体情况、在家庭学校等环境的日常表现,结合面诊检查、鉴别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对医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Q

“医生,我听说孤独症是治不好的哦,那就等娃儿这样啊?”


答: 虽然孤独症还无法治愈,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干预和改善。

在确诊后,孤独症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和健康状况,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常用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育、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等。对于大年龄的孤独症患者,有针对性地社交功能训练也很重要。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孩子症状和预后。

同时,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养策略,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养能力,比如:

(1)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其需求和功能;

(2)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并正确运用;

(3)学习行为干预策略,不强迫孩子沟通;

(4)学习某些专业的沟通技能。

对于孤独症患者可能伴有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抑郁焦虑、攻击行为、精神病性症状或与孤独症相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经过专科医师评估后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疗法缓解。



孤独症专场义诊

 线上线下都有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华西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将举行线下线上的义诊活动,聚焦各年龄段孤独症患者的诊断干预、认知、行为、情绪、睡眠、社交、康复等问题提供全方位、免费健康咨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线下义诊



时间:2024年4月2日 10:00-12:00

地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第二门诊)一楼门诊大厅

义诊专家:司徒明镜、黄雪花、杨涛、陈月竹、马菁、阳雨露、黄丽娟、张天麒、罗婷婷、赵盛男、陶煜杰等

参与方式:大家直接来医院参与即可。




线上义诊



义诊时间:2024年4月2日

义诊对象:孤独症患儿

义诊医生:殷莉、董再全、蒋莉君、杨潇、司徒明镜、任虹燕、蔡佳、孟雅婧、张霓(参加义诊医生具体名单以实际当日情况为准)

参与方式

1.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主页中选择“线上义诊”进入线上义诊活动;

2.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进入线上义诊活动,4月2日9点开通可申请

注意事项:

1.在线向医生描述疾病情况,可提供近期清晰的检查报告/结果,医生给予相应的建议。

2.必要时医生会在线上开具相应检查,部分检查项目可直接在线预约,后期可在手机上查询检查报告。

3.线上义诊后需到医院面诊的患者,医生可直接为患者预约线下的号源。

4.如果医生线上义诊时开具了处方,患者可直接选择药品配送到家或自购自取






      当你身边有孤独症小朋友时,他们的行为,可能看起来古怪,但并不是故意想与众不同。      希望大家都能接纳和尊重他们,因为这些善意对他们来说,都是成长道路中温暖他们的阳光。






本文作者





参考文献


1.Hirota T, King B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Review. JAMA. 2023;329(2):157-168. doi:10.1001/jama.2022.236612.国家卫生健康委, 《关于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22]12号), 202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