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中共中央
3
123456
4
法明传[2024]173号
5
九边
6
赵紫阳
7
帝国政界往事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中共中央
3
123456
4
法明传[2024]173号
5
九边
6
赵紫阳
7
帝国政界往事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履行强军使命 建设航天强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航天科工
2024-11-12
履行强军使命 建设航天强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
组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6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向强的跨越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
一、深刻认识党领导中国航天事业接续奋斗65年来创造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为航天事业根植了姓党为党的红色基因血脉。65年来,中国航天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走过了一条强军报国的艰辛之路、奋斗之路、光辉之路,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
(一)党中央高瞻远瞩、英明决策,领导开辟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起步时期,朝鲜战争的战火就烧到鸭绿江边,新生的共和国经济被封锁、物资遭禁运、领土被侵犯、遭受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凡的气魄,果断作出研制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发展尖端武器的伟大战略性决策。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满怀着信念、嘱托和梦想,中国航天事业毅然起航。面对当时国内技术落后、基础薄弱的困难条件,党中央组织动员和调配全国范围的物资和技术人员,统一目标,协同攻关。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以聂荣臻、张爱萍等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久经战火考验的解放军指战员和以钱学森同志为代表的一批至诚报国的科学家,加入并组建起中国航天奠基和发展大军。
国防部五院创建之初,党中央确定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发展方针。1960年7月,我国导弹研制任务进入决战阶段,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撤走全部专家。毛泽东同志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尖端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党中央果断实施“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科技方针,集中26个部委、20个省区市、1400多家单位的科技人员大力协同、集中攻关。技术断援后仅3个月,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由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粉碎了帝国主义“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妄想,“争气弹”打出了中国航天的希望。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试飞成功。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腾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6年10月27日,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甲”完成两弹结合,核爆试验成功,打破了核大国的技术垄断。196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防空导弹红旗二号定型列装,成功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迫使入侵者再不敢进犯我大陆领空。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进入外层空间的序幕。“两弹一星”工程取得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善了国家的安全环境,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二)党中央运筹帷幄、科学领导,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创新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航天事业逐步实现了从导弹工业到航天产业、从国防安全向富国强军、从传统封闭模式向开放融合模式的历史跨越。党中央对国防工业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同时着眼长远作出跟踪发展世界战略性高技术的部署,将航天技术列为重要发展领域。航天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逐步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格局,科研生产秩序走上正轨。1980年,洲际导弹东风5号全程飞行试验成功;1982年,潜地导弹巨浪一号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1999年5月,美国悍然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再次警醒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党中央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作出了加快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一大批填补空白、开创先河、满足急需的导弹装备应运而生,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础。一批重要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发挥了巨大的创新溢出效应,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1999年7月,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两大航天集团,建立起了政企分开、产研结合、适度竞争的新体制。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航天科工积极投身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全面融入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社会影响力,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从刚成立时的亏损面超80%,逐步走向全面脱困,并发展成为我国导弹工业的主导力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航天发展之路。鼎力支撑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成功实施,大力推进航天动力、航天电子、航天材料和航天制造等优势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链延伸。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服务国计民生,防伪税控系统为税收征管保驾护航,安保系统保障“平安奥运”“平安世博”“平安亚运”,航天技术打造的奥运火炬在世界第三极成功点燃辉映全球;重型特种车、电力装备等产品分远销海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党中央立足大局、统揽全局,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由大向强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亲自擘画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航天聚焦2027年建军百年战略目标,认真履行强军首责,大力推进国家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和重点型号任务实施,特别是“东风”“红旗”“鹰击”“长剑”等多个系列化产品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强有力支撑了国防高技术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构筑起我国陆、海、空、天、网一体的攻防装备体系。航天科工30余型装备威武亮相“9.3”阅兵、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国庆70周年阅兵,振国威、扬军威,有力支撑了世界一流军队建设。
进入新时代,中国航天取得了重大武器装备研发、关键技术突破以及月球采样返回、北斗组网运行、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航天器成功着陆火星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就。航天科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10%以上的强度,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5次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累计获得有效专利3.1万余项,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引领带动了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科技水平的进步与全面提升提供了重要动力。
进入新时代,航天科工持续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勇敢扛起商业航天发展大旗,快舟固体火箭形成常态化发射能力,创造国内发射时间间隔最短记录。成功发射天鲲一号、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星、行云工程双星并完成相关技术验证。高速飞车项目全尺寸试验线工程在山西大同开工建设。肯尼亚电力传输项目列入“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库。港澳地区出入境管制系统项目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智能制造对德合作进入两国政府间合作框架,形成工业互联网多领域全方位国际合作新格局。
二、深刻把握党领导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取得的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
65年来,在历尽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探索实践中,中国航天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定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为新时代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增强了勇气、底气、信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65年来,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航天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亲切关怀航天科研队伍。每逢重大试验成功、每遇重大科技突破,习近平总书记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提出航天梦、强军梦,到设立“中国航天日”,从概括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推动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发展航天事业的制胜法宝,是建设航天强国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实现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两个维护”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确保我国航天事业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坚持大力协同,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是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略。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65年来,举国体制、大力协同始终贯穿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全过程。“两弹一星”时期,中央专委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全国、全军一盘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统一调度,组织了全国大协作,解决了研制中遇到的100多个重大问题,安排了尖端武器所需的特殊材料、部件和配套产品等2万余项的研制生产任务,大大加快了研制的步伐。实践证明,航天工程具有系统复杂、技术密集、风险性大、研制周期长等特点,航天事业的成功是全国大力协同、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的结果。新时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必须毫不动摇坚定制度自信,更加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各方面科技力量创新活力,切实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航天发展优势。
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自主创新史。65年来,从仿制改型到自行设计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中国航天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创造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填补空白的“第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实践证明,自力更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发展的基因禀赋,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自立自强是中国航天事业跨越腾飞的必然路径。新时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把自主创新摆在建设航天强国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坚决把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系统观念,创新实施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思想,是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65年来,中国航天在钱学森等的倡导下,首创提出和成功实践了航天系统工程方法,科学构建协调高效的“两总”系统,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决策体系、以项目管理为抓手的组织体系、以工程总体设计部为龙头的技术体系、以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产品保证体系、以凝心聚力为导向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有力保证了航天重大工程任务的圆满成功,建立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四个一代”协调发展格局。实践证明,越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与建设项目,越要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越要狠抓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新时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全员“零缺陷”质量意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调动和发挥各分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武器装备高质量生产保障能力,更好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人才强企,充分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65年来,从经历革命战争考验的领导干部,学成归国、技术精湛的专家学者,到新时代投身航天事业的青年才俊,航天战线上始终战斗着一支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干部人才队伍,这是我们的力量之基、活力之源。中国航天始终坚持人才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聚焦“高精尖缺”领域,注重与重大工程、型号任务需求精准对接,持续加强型号“两总”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加快建设航天强国需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践证明,人才强则事业强。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才的高度就是事业的高度,只有坚持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才能牢牢掌握事业发展的战略主动。新时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一流军队建设的需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提供人才支撑,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打好人才基础。
坚持文化引领,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是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柱。
65年来,中国航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刻苦钻研,集智攻关,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涌现出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孙家栋、陈定昌等一批批时代先锋和航天英模,在不同时代铸就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与党的十八大以来铸就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等一道,成为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这些伟大精神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实践证明,航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航天的鲜明表达,是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思想支撑、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新时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将航天人许党报国、奉献人民的爱国情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本色,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融入到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以“赶考”的清醒,认真答好建设航天强国的新时代答卷。
三、在党的领导下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党中央对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寄予厚望、赋予了新的更大使命。航天科工必须坚决履行好“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神圣使命,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镌绣在旗帜上,体现到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天65年发展史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的艰辛创业奋斗史,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的每一步仍将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航天科工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组(党委)“第一议题”,落实“第一责任”,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发挥好党组(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推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与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坚强战斗堡垒。
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使命,全力抓好航天防务基业,履行强军首责。
中国航天65年发展史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的科技强军奋斗史,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建强装备,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航天科工处于关系国家安全、铸牢国防基石的关键领域,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聚焦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持续优化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加速科研生产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撑型号装备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成本发展。构建新时代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深化全员“零缺陷”质量意识。着力打造适应国际安全新形势、竞争新态势的装备体系和能力体系,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先进的技术基础、物质保障和强有力的导弹武器装备战略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关键核心技术的“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中国航天65年发展史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的自主创新史,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全面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航天科工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优势专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坚决突破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和薄弱环节,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自主可控,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强化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攻关联合体。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行动纲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奋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现代产业链“链长”。
增强系统观念,强化战略引领,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中国航天65年发展史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的改革自强史,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坚持战略引领,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航天科工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战略引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一个目标三步走”战略目标和“1+4”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增强战略规划的引领性、有效性、严肃性,提高约束力。深入实施改革三年行动,积极稳妥推进内部资源整合和专业化重组。聚焦产业化发展与协同发展,打造若干有行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支柱产业。坚持合作共赢,在共建“一带一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坚持人才强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建设德才兼备的干部人才队伍。
中国航天65年发展史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史,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航天科工要认真贯彻刚刚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精神,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实施,发挥航天防务领域国家队作用,完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人才机制,加强专家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干部体系,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实施人才专项工程,着力加强型号“两总”、质量管理、数字化、标准化等高层次、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建设,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潜能,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奋斗新时代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中国航天65年发展史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的航天精神传承史,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必须继续在伟大事业中孕育伟大精神,以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航天科工要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航天精神融入企业发展理念,贯穿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领域各环节,推动航天精神与航天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思想政治保障体系作用,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面向全社会弘扬航天精神,广泛搭建航天精神宣讲平台,用航天精神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航天高技术优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国航天科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建功立业,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 /
END
/ ————
推荐阅读
▼
来源 ✎
中国航天科工
封面图 ✎ 张彤
编辑 ✎ 张彤
校对 ✎ 于倩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航天科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