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筑牢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思想根基
10月19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刊发了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题为《筑牢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思想根基》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筑牢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思想根基
□ 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
袁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航天科工”)党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不断筑牢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思想根基,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政治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航天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自1956年创建伊始,就同步设立了各级党组织和工作机构,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航天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航天科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科研生产经营全过程,牢牢掌握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
中国航天科工党员干部职工代表集体参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拧紧思想政治建设“总开关”。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理论武装,党组和各级党委坚持从内容策划、督办落实等方面建立中心组学习闭环管理体系。高标准举办读书班,形成专题领学、辅导助学、现场教学、交流研学、集体联学“五位一体”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共产党员”教育平台和“航天科工大讲堂”、企业党校、航天云课堂等平台,发挥航天展览馆、三线教育基地作用,对全体员工开展教育培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强化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建立党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员工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需求,着力开展覆盖全部项目、贯穿全部过程、涵盖各类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成员绩效年薪挂钩。把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情况纳入党委书记年度述职评议内容,在每季度党委书记例会上,坚持问题导向,“指名道姓”点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注重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中国航天事业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
打造科研生产任务“强引擎”。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科研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立航天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加强型号“两总系统”(总指挥系统和总设计师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两总”系统在“急难险重新”任务中的带头表率作用。深入开展型号外场试验项目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团队规模建立党工团临时组织,建立项目外场职工小家,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保障,全方位保障外场项目团队工作和生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针对外场试验队制定开展一次理论学习、一次专题研讨、一次专题党课、一次主题培训、一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五个一”方案,与试验基地开展军地联学、党日联办、党课联讲,密切军地协作关系、保障试验圆满完成。坚持开展“项目党建”,通过创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等,充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让党员队伍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加强思想教育,牢牢把握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航天科工注重发挥传统优势,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航天精神教育和典型教育,抓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企业核心价值观,践行“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历史使命。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发挥航天企业传统优势,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发展方方面面和职工日常生活中,在全系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学习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史,从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进一步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履行强军首责,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主动作为,勇当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建设航天强国的主力军、科技自立自强的先锋队,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突出航天精神教育。将航天精神融入企业发展理念,推动航天精神与航天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钱学森、黄纬禄等老一辈航天人先进事迹宣传,形成一批以《航天院士传记》《共和国航天往事》以及电影《钱学森》、电视剧《聂荣臻》等为代表的高质量文化作品。深入挖掘航天精神教育基地资源,打造“一馆一园五基地N展厅”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以“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进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等为主题精心设计推出一批学习体验线路,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参观考察调研,感受幸福生活,铭记党的恩情。深化拓展群众性主题实践,以“中国航天日”为契机,举办航天科学讲堂、知识竞赛、开放日活动等,面向全社会弘扬航天精神,广泛搭建航天精神宣讲平台,用航天精神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突出身边典型教育。培育选树新时代践行航天精神的先进典型,构建起国家级、省部级和集团级三层级先进典型矩阵,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尚向善的良好氛围。大力宣讲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战略科学家陈定昌院士为代表的新时代航天典型,积极推树“央企楷模”“大国工匠”等一线先进典型。通过每年评选表彰“航天科工感动人物”等,引导干部职工向先进学习,向典型靠拢,向榜样看齐。编辑出版《新时代航天追梦人》《筑梦苍穹》《砥砺前行的航天人》系列丛书,激发职工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行动自觉。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学雷锋进社区、青春伴夕阳、捐资助学、帮困扶贫等志愿活动,不断壮大以文明实践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工作队伍。
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高度重视与职工的沟通交流,每年开展职工满意度调查,坚持“零距离多渠道”,做好释疑解惑和思想疏导。通过民主生活会前意见征集、现场办公、接待日、座谈会、职代会、领导信箱、领导联系点制度、问卷调查等方式,多层面开展沟通交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心里,把组织关怀落实到职工身上。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既办好企业的发展大事、要事、实事,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办好群众的民生小事、难事、暖心事,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群众满意度。
加强新闻宣传,牢牢把握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舆论导向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内在要求。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守好、建好、用好思想舆论阵地,科学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正面宣传时度效,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一盘棋”抓好舆论阵地建设。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统筹基层各类宣传阵地,着力提升宣传实效和影响力,建立“中央厨房”工作机制,构建“一报”“一网”“两微一端”和“抖音号”“强国号”等15个媒体发布平台,在航天云信开通直达全体员工的“航天新闻”新媒体平台。规范建设涵盖二级单位、三级单位的航天科工网站群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矩阵,确保重要消息第一时间直达全级次15万职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引领作用,围绕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提炼、完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规范企业形象系统,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融合发挥“1+1>2”的组合效应,持续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一条链”抓好主题宣传策划。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中,紧紧抓住全国“两会”“中国航天日”等重要时点,参与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任务、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任务和专业展会、行业论坛、文化交流、参观参访、智库研讨等重要契机,开展日常新闻发布和重大宣传选题策划与实施,注重早发声、准发声、巧发声,把握好时度效。探索形成“有宣传方案、有新闻通稿、有丰富素材、有新闻发布、有总结报告”的重大主题新闻宣传模式和“事前预热、集中报道、事后延伸”的宣传节奏及“主消息+评论+案例+图解”立体化宣传形式,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张网”抓好舆情监测管控。构建落实“五级新闻传播”和“三级舆情管控”网格体系。严格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规定,建立党群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新闻线索、策划宣传方案、审核发布口径的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分级分类开展宣传。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媒体舆情监测服务平台,配备专职舆情信息监控队伍,扎根在各大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舆论阵地,重点事项实施7×24小时舆情监测,推动更好发挥舆论的发展“推进器”、民意“晴雨表”、社会“黏合剂”、道德“风向标”作用,为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保障。
—END—
来源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编辑 ✎ 张彤
校对 ✎ 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