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参学心得

2017-04-22 子开班学生王亦如 明圆书院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在这美好的阳春三月,我们十分有幸的参加了河北廊坊市“纪念李瑞东祖师逝世100周年暨李派太极研讨大会”,感恩学校提供了如此难得的机会,感恩杨老师对我的苦心栽培与指导,心得与体会有很多,包括去之前和去之后心中亦是截然不同,下面我简单做一总结。



一、直面大师,开拓眼界

这次行之前,我的心中,与其说激动,不如说更多的是紧张,在我的心里,“大师”时很遥远的,可以仰慕而无法接近,而对“大师”的潜在印象,就是很高傲、很高大,故而心中想到要直面大师就有些紧张。


但真正面对这些大师时,感受到的却是对文化同样的认同感,同样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对小辈的关怀和鼓励,张绍堂先生按辈分是我们的“太师爷”,全国一流的高手,他讲“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还说真正习武者没有大老粗,都是文修武备,否则无法著书成文,也就无法将李派太极传承下去并传扬光大。



虽然此次展演项目中有极威猛的“六合八式”、“金刚八式”,这样的地盘拳、少林拳,但徐师爷在主持时清晰的强调说“金刚八式可真不是人人都能练的,你没有天盘拳的松柔功,是练不了金刚八式的”。


有一支哈尔滨代表队习练的是“六合八式”,让我头一次见到了真正的“六合八式”的刚劲,真如猛虎般,锐不可挡。


这支队伍里的成员看样子都在四五十岁以上了,在打拳时却似青壮年一般,精气神充满,虚实分明,让人敬佩,就在这支队伍里,有一位长辈,我们向他请教呼吸,他从“调心、调神、调息”三方面次第讲述,首先在练拳之前先将心调正,而后使神安宁,专一拳法,再加上如法调息,使丹田鼓荡,元真充盈、轻灵松柔、浑然一体,这不就是《大学》中讲的“诚意正心”吗?



如此,之所先后,则近道矣,在练中去体悟,去渐修,不去急功近利,这又与老子的“无为”相合了。


在车上,一位师爷与我们谈及“自由”的问题,我回答他说:“我们不认为外面孩子们是自由,而是放纵。”这位师爷马上很高兴地说“对,放纵这个词用得好,动物才追求自由,我们人要自在!”为什么我们的思维会如此统一?为什么谈话时会如此契合?这就是师承的力量啊!没有文化做积淀,哪里会有如此的缘分,又怎会有如此的收获呢?


什么是“大师”?就是将一个普通人视为技艺与学科的事物提升到“道”的高度之人,文以载道,武以演道,去“仰观天地,俯察品类”、自得其乐,轻灵自在,这便是“人法地、法天、发道、法自然”了。



二、诚敬之心,安学之基

李派太极的标志是金文书写的“金丹大道”四字,“金”是至善,最好的意思;“丹”是至纯;“大”是至大无外;“道”是法则, 以太极演绎大道,从某一方面来讲,确是很高深的境界,不可急功近利,而应以一颗诚敬之心学习,孟子云:“道在迩”,如同习练之前先须正心调神一般,一招一式皆与经脉呼吸相和合,都是从自身开始,这是其一。


在武祭展演中,在场的许多前辈都给予我们赞许和鼓励,尤其当听到我们学习李派太极仅一年时,更加发出称赞之词以表欢喜,但我心中很平静,因为我自知我们能有如今这样的成绩,乃老师苦心教导之劳,而能在大师们眼中短期达到这样较好的程度,亦是“深入经藏”而得的诚敬的力量。


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没有学经典,没有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法用心、专一努力、宁静安详”,那么首先我的学习进步将是极其缓慢的,甚至会如“七八月之间雨集”之无源水,中道而废,即使得到这样难得的机会来亲近大师,亦是对于这些前辈们的谆谆教诲“不知所云”,说白了就是“听不懂”,也会听不下去的,


故,这才是能使我们成学成事的基础,必须牢牢把握,不可懈惰,这是其二。



先师孔子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于前辈们的赞叹,除了以上所知之外,我想,这对于前辈来讲,更是对“后继有人”的期许,仅仅一年的学习,自知连根基都还不稳固,而乃是当今年轻一辈习武者寡,能文修武备者少之又少,所以长辈们才如此欢喜吧。所以,面对这些赞许,首要以诚敬心去面对,而成为日后学习的动力与信心,这是其三。


两天的学习时间真的很快,这些大师们的身影也变成了一幅幅镜像,存留在了我的大脑中,“相逢恰似故人归”,这句诗在这次参学中体会到了,这不仅是缘分,更是我们的福气。向前走吧,怀着一颗真心;向前走吧,留下一路风尘。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前行。

 

 学生:王亦如2017.4.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