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必看干货 | 掌握4点,能力成长也变小case

2015-06-20 笪开源 培训杂志
点击上方「培训杂志」可直接关注


作者 | 笪开源

来源 | 训讲堂


常常看到学员热衷于参加这样或者那样的培训或训练,学习各种新的“方法”、“工具”和“逻辑”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与金钱,但效果真的如何?对于企业,提升员工能力也是投资学习与培训的重要目的,有些是面向高潜人才的,有些则可能是面向大部分员工的。


但是调查数据显示,人的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长期的过程,包括:


●知识学习:获取、记忆、理解,实现知识由外而内的迁移

●能力构建:模仿、练习、熟练,推理,整合有的经验与能力

●扩展应用:实际应用,获得体验并反思,最终通过积累成功经验形成能力

这个过程往往至少需要3-6个月的时间。


好消息是,科学设计的学习计划,是可以加速某项能力成长,并同时提升学习能力的。但是,这个能力加速计划必须符合以下4个要素:


一、学习者中心


以学习者为中心,已经是一个口号了。但是不是一个行动呢?请看:


任何学习者进入一个课堂(或工作坊或论坛等学习环境)的时候,都是带着先前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不管我们如何提醒自己带着“空杯”心态。这些原有的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知识与技能的接纳与习得。所以,学习者中心需要培训组织或实施者清楚的知道:


a、前来学习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b、对于学习主题,他们都带着哪些原有的理解?


至少基于这两个基本点进行学习计划的设计和开发,才能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标准。


案例剖析:


不少企业组织语言类培训,员工报名非常积极,学习“需求”很强烈。在学习开始前,供应商提供了英语语言能力的测试,评估学员的原有语言能力。这个项目的设计符合学员中心吗?


—— No!


第一,报名的方式是调动了员工的欲望而非真正的了解需求。其实,如何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员工报名动机至少有3类:


●工作上遇到了瓶颈,必须学好语言,以完成工作绩效。

●有进一步发展的想法,学好语言后能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公司有免费资源,为什么不享受一下呢?


如果细分,恐怕比这个还复杂。因此把明显不同的需求,放到同一个项目中,失败不可避免。


第二、培训机构的测试,是从语言水平的角度去进行测试的,并且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员工的原有理解水平是多个角度的,很多并非语言使用角度,而是语言与工作相结合的角度。所以与他们的英语应用情境与专业结合越深,普通的培训机构越无法做到以学员为中心。


应用建议:


培训设计者:需要设计相应的环节和措施,帮助我们掌握参与学员这两方面的信息,或是通过确定培训对象参加培训的前提条件,来筛选过滤掉不合适的学员。


培训管理者:需要检查供应商的解决方案里,是否提供了这两方面的相关信息,或是提出要求,看他们是否能够实现这一要求。先看有没有,再慢慢看程度如何。


二、完整的知识


在实践中,知识传授已经偏向于两个极端:要么是把学习者当容器,进行填鸦式的教学;要么认为知识不重要,能力实践才是基础,在培训中让流程、工具、方法等替代知识。


其实,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不仅仅包括记忆这个信息是什么,还包括为什么,在什么情境(时间、地点,对象)下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以及成功或失效模式。需要学习方案的设计从注重教授知识的数量转向教授知识的完整性——一定的数量广度和一定的质量深度,以及不同知识颗粒间的联系。


完整的知识可以帮助对象从记忆型学习快速转入理解型学习。


案例剖析:


常常在朋友圈看到很多朋友分享学习和应用引导或教练技术,特别是学到的某个结构化的引导流程非常有用,并建议和推荐其他朋友去学习。


无论是引导还是教练,都是具有高互动性的促进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武器。这种武器基于的前提是,参与学习者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但处在“我不知道我行”的状态下。但实际工作中,这种武器不适用于大部分情况,特别是在对对方缺乏了解的情况下。首先还是需要识别状况、分析问题、寻找并验证原因,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武器,用合适的力度来开展工作。


也许有人能够举出引导或教练在很多情况下都有效的例子。这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在大部分情境下,普通培训和学习促进方式也可以用,甚至一个简单的提问就可以达到效果。而引导与教练则环节更多,成本更高。


还有2个比较近似的生活中的案例,就是抗生素和剖腹产的滥用。


如果运用上述的知识完整性来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客观的理解和应用我们所学的知道,更有效的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应用建议:


培训设计者:在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考虑知识点罗列和堆砌,更要考虑知识的广度范围和深度,并建立从易到难的学习逻辑,这可以加速形成理解性学习。


培训管理者:不要自己会什么就想做什么,自己擅长什么就建立什么。建立培训管理完整的知识架构和体系。对于供应商的解决方案,不要关注知识点的多少,而要关注知识点的完整性。


三、发展性评价


这是学以致用的关键。要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必须提供足够的初衷与反馈的机会。而大部分能力发展项目并没有考虑这些,仅仅是课堂上的体验和反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规划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应用计划,并提供持续的反馈。这也可以使学习者不仅仅关注绩效结果,更能及时真正重视过程中能力的形成。


案例剖析:


不少企业都有完善的管培生培养或新人融入计划,里面提供了大量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还委派导师、组织分享,甚至组织考试。但是投入产出却不成正比,无论是员工成长速度还是保留率都不理想。


仔细分析,缺乏发展性评价是一个重要因素。考试只能测试知识保留程度,而发展性评价则可以帮助员工对照发现自己的进步程度,同时建立成功的经验和积极的动机,从而来加速能力形成的过程。


比如,在发展呈现技巧的过程中,除了确定最终要达到能力程度结果外,还需要评估发展对象当前水平与目标的差距,科学设定过程中的能力里程碑,从呈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到一个复杂的主题,从在一个小团队面前讲,到更多的人,直到在企业高层主管面前呈现一个综合的主题。在整个过程中,每个里程碑都给予反馈,记录采取的方法并反思其有次性。这就能显著加速学习培养过程。大家有兴趣可以试一试。


应用建议:


培训设计者: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评估的方法和尺度也应当有所差异。因此,在项目设计中,需要事先根据潜在目标学员的现状和学习目标,依据培训主题的划定科学的标准和节点,并设定定期反馈和辅导的机制,能有效加速学习效果。


培训管理者:有没有发展性学习评价机制,是衡量培养解决方案效果是不是高于一般水平的检验标准。或者可以结合企业实践,与供应商一起建立发展性评价的机制与方法。如果发现员工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显得能力不足的时候,往往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难度较低的简单问题,这可以帮助员工同时建立信心与能力。


四、学习共同体


大部分能力发展,特别是专业能力发展,都是单独进行的。当我们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常常会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觉得无法应对。这是因为我们见到学到的都是成熟的最终结果,而不是整个发展的过程和结果。这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基于相似主题和过程的共同体一起学习,就会非常有效。


案例分析:


做妈妈,是女性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适应的过程。如果我们去听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妈妈的经验,学到的东西往往并不有用。因为成功需要万事俱备,失败只需要一个因素。而万事都要靠自己摸索,显然代价高,周期长。


因此,最好的能力发展过程就是有几个同龄孩子母亲,在共同学习过程中,随时分享和反思成败得失。这在以前比较复杂,但这几年,随着各类社交媒体的兴起,这种分享交流和同步就变得方便很多了。


其实,学习成功企业也是如此,你看到的是今天的成功,但其实整个过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是不太可能全部参考的。而分享经验的时候,大约也不会分享那些可能很重要、但是拿不上桌面的成功要素的。


应用建议:


培训设计者:设计课后基于社群的交流机制非常重要。在这种机制中,往往不是由资深的导师来进行指导,而是由正在经历,或刚刚成功经历过的人,他们更容易共享情境,学习的感受和能力的成长基本同步,这非常有利于促进整体学习效果。


培训管理者:在外派培训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如果真的要推广,只派出一两个人学习,不如举办内训,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触,当然,案例需要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要让一个学习项目真正取得效果,近距离的跟进这个学习共同体的情况,鼓励大家在这个共同体里充分的交流和分享,是确保学习效果的方式。相反,如果不能形成充分的互动,这类学习往往不太能够落到实地的。


写在后面的话


其实,除了培训项目设计者和管理者外,我们往往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学习者。上述四个标准可以帮助你评估,究竟什么样的学习项目是值得你去真正投资的——不是学费,而是时间和精力;不仅仅是参加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更是为了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的实践、反思和互动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往期文章推荐(可点击阅读)

比让员工积极工作更难的是—让他们持续积极!


新手培训师必看,玩转课堂的20条秘诀


员工参训率不高?从这5方面找原因!


员工的大脑里,藏着哪些秘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