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已被证实!英伟达斥资 400 亿美元收购 Arm

出品丨自主可控新鲜事

本文内容综合自网络

正文共2166,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美国当地时间9月13日,英伟达发布声明表示将斥巨资400亿美元收购ARM。围绕 ARM 的一系列收购意向的讨论终于可以暂停了,最终这家芯片大厂归了英伟达,这也被誉为芯片史上最大一次收购案。



01 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以现金和股票的方式收购ARM的全部股份,该交易不包括ARM的物联网业务。同时两公司发布了一则联合声明:如未来ARM的业绩达到特定目标,软银还可能获得额外的50亿美元现金或股票。收购之后,还有价值15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将向员工支付。

英伟达方面表示,该交易将整合其在AI方面的专业知识与ARM庞大的计算生态系统。在收购之后,ARM现有商业模式不会改变,仍然保持开放授权的商业模式运行,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同时英伟达将在英国建立世界一流的AI研究和教育中心,并将建造一台基于ARM和英伟达技术的AI超级计算机用于研究工作。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这笔交易将使英伟达引领由数万亿台运行AI的计算机的物联网时代。ARM首席执行官Simon Segars则称两家公司会共同致力于通过节能计算解决从气候变化到医疗保健的诸多问题。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这笔收购堪称半导体领域最大交易,创造了历史纪录。在业界看来,这笔收购可能导致半导体行业出现新的垄断巨头,引起行业格局重大变化,并因此加剧政府监管部门与其他企业的担忧与警惕。考虑到垄断性结果,政府监管部门很可能介入此交易,并要求英伟达作出一系列承诺,包括保持ARM在产业设计及技术授权上的独立性,而不能将其运用于自身芯片生产,从而带来“不公平优势”。


目前该交易已经获得英伟达、软银和ARM三方董事会的批准,但仍然需要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监管部门批准。


02 英伟达收购ARM,意味着什么?


其实,在英伟达官宣之前,这笔交易已经有不少风声。


芯头条此前报道,今年软银因新冠疫情和在 Wework 的投资失败等因素,决定出售 Arm 部分或全部股份,或通过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让 Arm 重新上市。


据悉,此前英伟达、台积电、富士康、苹果、高通、三星均考虑收购 Arm,目前看来只有英伟达进入了谈判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Arm 作为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苹果、高通、三星、华为等公司均使用该公司的 IP 授权制造智能手机芯片,使得 Arm 的市场覆盖范围达到 90%。因此,将 Arm 纳入麾下,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对于英伟达来说,如果交易达成,它将受益于收购 Arm 产生的协同效应。


黄仁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收购完成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将英伟达的技术与 Arm 的庞大客户网络结合起来,他表示:(这次收购)将会改变的是我们路线图的速度。我们可以肯定地知道,数据中心和云正在争夺 Arm 微处理器,即 Arm CPU。能源效率直接转化为计算能力,计算吞吐量和预配置服务的成本。



Arm CEO Simon Segars 表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软件不只是在一个地方运行的世界。如今,应用程序可能在云中运行,可能在手机上运行,并且可能在设备上运行某些嵌入式应用程序,但是随着 5G 和其他技术的推出,我认为这种应用程序将遍及所有这些地方。交付并管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一切都需要一种计算架构,该架构可以从最小的集扩展到最大的超级计算机,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都是收购当事人的看法,不过行业人士对这次收购有其他的看法。


彭博社认为,如果英伟达成功收购 Arm,英伟达将在绝大多数手机、平板电脑芯片领域掌握绝对话语权,并在部分 PC 和服务器领域拥有一定生态。


另据 BBC 报道,Arm 联合创始人 Hermann Hauser 表示,如果将 Arm 出售给英伟达,将会是一场灾难。他认为:几乎所有的大型芯片制造上都在使用 Arm 的技术,如果它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那么大多数技术许可者都将成为英伟达的竞争对手,自然也会寻找 Arm 的替代产品


实际上,比起被英伟达收购,Hermann Hauser 更希望看见 Arm 在伦敦和纽约的证券交易所都上市——在 2016 年,Hermann Hauser 曾经反对软银收购 Arm。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注意到,在 2016 年软银收购 Arm 的时候,英伟达的市值不过是 300 亿美元,而如今,在收购 Arm 之时,英伟达的市值已经达到 3000 亿美元


当然,目前英伟达和软银之间的这笔关于 Arm 的收购,还有待中国、美国、英国和欧盟等监管部门的批准——英伟达在官方声明中做出的某些承诺,也许有助于加速监管批准进程。


但一切,都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收藏丨国产信息基础软硬件行业深度报告

>>>文印安全:企业内部的“新基建”

>>>国产CPU按下“快进键”

>>>反思华为,无“根”之痛

>>>沸腾的十年大潮:投资人眼中的国产替代

>>>为什么说BMC才是国产服务器的“命门”?

>>>湖南大学教授张吉良:自主可控并不能保障安全

>>>盗版才是扼杀软件行业核心技术的元凶

>>>重磅丨《2019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附文件)

>>>公安部五亿元大标来袭!相关产品全部要求采购国产

>>>重磅!突破美国封锁,国产操作系统“天赐”即将诞生,火爆知乎

>>>80%打印泄密事件涉及商业机密!打印流程该如何“保密”?

>>>国产芯片制造有多烂?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181页报告全景揭秘中国电子产业崛起!(附下载)

>>>国产操作系统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