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调查:新冠疫情改变中国人用餐习惯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4月23日刊发题为《新冠疫情改变中国人用餐文化》的报道,在这篇报道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对中国民众进行了采访,以了解新冠疫情对消费者的餐饮习惯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将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的疫情高峰在3月中旬已经过去,当时全国的公共交通已经恢复,咖啡馆、餐馆和购物中心也开门营业。
但人们仍像过去一样对进入餐馆和咖啡馆感到担忧,而是更倾向于待在家里。一些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疫情期间人们的饮食偏好没有发生变化,但必须待在家中、遵守预防措施已经教会他们自己做饭,有些人甚至打算把新近养成的习惯保持到疫情结束后。
北京的蒋女士说:“疫情前后饮食习惯和偏好没有发生变化,不过我没有再点过外卖,基本都在家做饭。”
▲4月13日,在河北廊坊市安次区一家餐厅,服务员为客人分餐。(新华社发)
北京的郭先生则坦言:“疫情前我在外用餐比较多,口味偏重。疫情期间则基本在家自己做饭,口味也越来越清淡。不过这种变化是被动的,等疫情结束后,我还是会选择在外用餐,毕竟方便。”
还有一些人指出,他们开始吃得更多。惠州的孙女士说:“因为还没有复工,所以饮食时间有所变化,从过去的早中晚一日三餐改为了早午餐、晚餐和夜宵。”
尽管如此,人们在翘首以待疫情彻底过去,好再次前往自己喜爱的餐馆,品尝在隔离期间日思夜想的美味佳肴。孙女士说:“疫情过后我会最先去火锅店。”北京的郭先生说:“能够去餐厅的话我应该会最先点麻辣小龙虾。”
▲在河南省郑州市豫菜老字号二合馆餐厅,餐桌上摆放着文明用餐提示牌。(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一位研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专家指出,疫情可能促使中国用餐文化发生某些转变。
这位专家说:“我认为饮食结构和菜肴内容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小,因为饮食结构的稳定性很强,清淡、素食或重口味等习惯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考虑到饮食卫生问题,可能一些饮食方式会发生变化,比如实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勤洗手等。”
本期推送还有↓↓↓
一人红码乘车致全车乘客被隔离?武汉公交集团回应
英媒:英国首相约翰逊将重返工作岗位
文章编辑 | 卫嘉
微信编辑 | 江华宇
微信审核 | 冯灵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