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不知道真正的焦虑症患者到底有多焦虑
最近频频听到身边人说些这样的话:“我这人吧,特别强迫。”
或是“别理那谁谁谁,他神经病,精神分裂。”
“强迫”“分裂”这样的词最初来源于对心理疾病的描述。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么简单。
今天决定做个科普(认真脸),看看大家有哪些对心理疾病的典型误读——当一种心理疾病被过度误读,对真正的心理疾病患者就是个灾难。
大多数人可能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比如说不停地考虑第二天的面试或约会而一时无法不去想,或关好门窗又重复检查,但在强迫症患者身上,这种想法或行为会更持久、苦恼,而且明显不合理,对日常活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干扰(钱铭怡,2006)。
正常的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它是一种情感表现,一种当人们面对潜在或真实的危险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
这些焦虑往往因一定原因引起(考试、就业等),一般是可以理解的、适度的。
成年人中常见的病理性焦虑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广场恐惧症、特殊恐惧症、惊恐障碍。
这概念大家太熟悉了。毕竟这类精神疾病戏剧性非常强,从电影到小说到电视剧,都很喜欢选择这个题材创作。
但是,精神分裂症却和分裂的人格一点关系都没有。
存在两个或更多的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这可能在某些文化中被描述为一种被(超自然的力量)占有的经验。 身份的瓦解涉及明显的自我感和自我控制感的中断。 伴随与情感、行为、意识、记忆、感知、认知和/或感觉运动功能相关的改变。
这其实就是我们在《致命ID》等电影中看到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多重人格。
最后想说:
常常被误解的心理/精神疾病,除了这三个,当然还有很多。
比如自闭症,根本就不是“不喜欢和别人来往”这么简单,也不是什么“天才病”,而是很严重的一种先天性障碍。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往往背负着社会的许多不理解。
幸好,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心理疾病。许多借用心理疾病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媒体,也有了更多对心理疾病更准确的描绘。
不滥用心理疾病的名称,就是对心理疾病患者的一种尊重啊。
1. 李飞, 师曾洁, & 张亚林. (2015). 《理智胜过情感》 手册治疗强迫症患者的个案报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9(3), 178-181.2. 钱铭怡. (2006). 变态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张道龙. (2014).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 册(案头参考书 )(第五版)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天猫精灵语音讲一句:“简单心理”,你就可以进入简单心理专区,轻松收听我们的音频内容,都是精选的优质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