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冠阳性亲历者」的9个建议
几天前,我们向大家发起了「新冠亲历者」的故事征集,想听听感染者们的真实情况。
看完数百份投稿,最大的感受是:个体间症状差异很大。
有人扁桃体「疼如刀割」,高烧 40 度给自己叫了救护车;也有人吃着麻辣火锅「味同嚼蜡」才发觉自己阳了。有人完全没有后遗症,也有人感觉到记忆下降,开会时容易断片。
除此之外,他们主要回答了 2 个问题:
新冠究竟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面对生病时的不舒服,有什么建议想跟大家说?
注:由于投稿均来自简单心理读者,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人群偏倚。为了不造成误导,关于个体的用药经验我们一并过滤掉了,并在结尾附上了香港药剂师学会建议的「家庭常备药清单」。
01
@Iris
这题绝大多数留学生都会。无论是接种国内的灭活还是国外的 mRNA 疫苗,从 2022 年开始阳性的同学病程都在一周左右。最开始症状是咽喉不舒服或者咳嗽,一两天后开始发烧,两到三天退烧,伴随咽喉痛日益严重。最近的新变种咽喉痛非常厉害,甚至会疼到耳后根都是疼的,嗓子也恢复的时候就好了。目前已知阳过的朋友没有任何后遗症。比普通感冒严重,但和流感确实难受程度差不多。
@Loe
前两天康复,omicron 变异株,总的来说就是嗓子拉刀片,低烧两三天。十天转阴,然后咳嗽又持续了一周。目前状态良好,味觉嗅觉均已恢复,偶尔有疲劳感。得病期间确实没法下床,三餐靠外卖,疯狂喝水睡觉,吃喉糖和感冒药,感觉就像是加强版的季节流感,但得了是真难受。
@hang
本人是极度抗造的工科人。刚知道自己感染了其实感觉挺刺激的(也就我这么想吧,哈哈)。第一天我是抗原没有阳性,但是发烧到了 40 度,并且伴有严重的酸痛;第二天开始头疼,但已经开始退烧,中间我顺便考了个试做了个实验(什么大学期末狗),下午出现咳嗽流鼻涕以及喉咙痛;第三天恢复简单的有氧运动,烧完全退了,身子也不酸了,但是喉咙和鼻子非常痛以及严重的咳嗽;第四天只剩下咳嗽,第五天核酸阴性。可能是我平常锻炼多一些,所以抵抗力强一些把。记得多吃一些蛋白高的食物。
@和空
坐标河北,已经完全放开了。之前对新冠的印象停留在网络上说的:大号感冒。自己得了以后,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是嗓子痛,几个小时后开始发低烧,睡一晚上后,第二天完全起不来床,转为 39.5° 的高烧。我这辈子没发过这么重的烧,随之而来的是眼球烧的要爆炸、头疼、心跳过速,半夜惊惧着醒来,吃什么药都不管用。第三天降到低烧。最大的心理难关是会被自己的体温吓到,期间嗷嗷哭了很多次,担心自己高烧不退会不会烧傻。
@樱桃子
27 岁,两针北京生物。不知道是不是个人体质的原因,我感觉要比其他人严重很多。刚开始发烧,浑身酸疼。尤其是腰部,像被拦腰斩断,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吃了一些常规退烧药和感冒药,但烧一直没有退下来,目前第三天还是 38 度左右。第二天嗓子非常痛,像刀割一样,无法吞咽。肠胃也非常不舒服,恶心,想吐,第三天开始上吐下泻,因为一直吃不下东西,吐的都是酸水。
日常生活受影响还挺大,这两天基本无法工作。情绪也随之很低落,因为身体很难受,也不知道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有一种无力感。请务必做好防护,不要掉以轻心,能防则防,它不是一种得了也无所谓的体验。
02
@Lijie
打了三针疫苗,今年 8 月初第一次得,坐标英国。最开始头疼欲裂,因为忙着搬家以为是劳累过度。三天后在家吃麻辣牛油火锅味同嚼蜡,立刻使用自测盒,确定感染。之后在家隔离,没有发烧也没有喉咙痛,只是短暂失去味觉+嗅觉。首次测出阳性四天后转阴,嗅觉味觉也同时恢复。中间头疼时吃过扑热息痛,在家隔离时精神不错,可以正常上班。身边的同事、朋友基本上和我差不多,都是轻症在家治愈。
@Allen🏀
我在美国,感恩节假期之前的一周感染了。发烧一天,之后嗓子一直有些不舒服,大概五六天转阴。我有个同学,她爷爷奶奶之前一直害怕新冠,在家都让人带口罩,结果有一天去做体检,医生说他俩都得新冠了,结果人家俩人自己都不知道。🤣🤣🤣
@匿名
我刚开始是早上起来有点头晕,但没当回事,慢慢开始发烧喉咙痛。前两天比较难受,最高烧到了 38.5,带喉咙痛。第三天退烧以后精力马上恢复了,症状在第五天基本结束。男朋友的情况是全程只有咳嗽,别的啥事没有,天天打游戏。总体来说感受是:就这?还没小时候流感难受。关于后遗症,咳嗽和肌无力一直持续了两周,两周后吃嘛嘛香。同事五岁的孩子也是差不多过程。总结:不要恐慌!!!!当时最难过的是应该在不知道感染的第一天出门了,很怕传染别人,还有旅行计划因为隔离泡汤了。
03
可能会脑子反应慢、喘不上气、容易疲倦,但也有很多人说:没有任何后遗症
@匿名
今年 20 岁,在英国得过两次新冠,后遗症嘛,就是呼吸不太顺畅,跑完步就很容易气喘吁吁。戴口罩更累也是真的。
@小白熊也太可爱了吧
我是五月份上海感染的。首先,嗓子一侧疼,吞咽困难。第二三天开始发烧,没被拉走前就是稍微有一点发烧,之后转运转来转去的一直在冷风中,入住方舱后开始发高烧,最高 39 度。烧了大概两三天,没有吃退烧药。还有肌肉疼,特别疼。快要转阴的时候,开始呕吐,一天吐七八次。回来上班之后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具体表现为不记得别人刚才说过什么,然后间接导致我和别人做咨询的时候困难,因为我不记得他说过什么,接不上他的话。别的玄学一点的就是感觉脑子没那么灵光了,人好像变钝了。五月份感染到现在差不多半年了,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还是觉得思维迟钝。
@匿名
我个人没有其他后遗症。周围朋友同事有些人会在转阴后持续咳嗽或者感到容易累。不过各种症状都在两个月内完全消失。
@茄子
坐标澳大利亚,工程师,30岁,三针 mRNA 疫苗。今年 7 月底,我得新冠的时候周围一半多的人都得过了,所以没有担心。症状是轻微流鼻涕,头疼肌肉关节酸痛一天,吃了止疼片就没什么感觉了,确实是累了几天,嗅觉失灵了一两个月,吃什么都不好吃,后来慢慢好的。看过几篇文献说,新冠嗅觉失灵对大脑认知有影响,还是担心了一下,但现在几个月过去好像感觉也没什么影响。虽然和感冒还是不一样,但新冠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并不很严重,我得过很多次流感,症状严重好多。
@匿名
年初美国奥密克戎大爆发的时候,我和老公都得了。当时我们已经打了两针 mrna,感染后各发了一晚上烧,之后的症状非常不同。他不怎么难受,主要症状是大量咳嗽,一直到三四个月后还是偶尔咳嗽。我彼时怀孕三个月,免疫力下降,在十天左右的时间内身体关节、肌肉各处剧烈疼痛,加上怀孕的痛苦,隔天就疼的哭一鼻子。除此之外无其他症状。医生告诉我泰诺对胎儿是安全的,因为病毒无法通过胎盘,而抗体可以。我靠着泰诺和给宝宝增加抗体的心态撑了过去,之后没有感觉有长新冠症状。现在宝宝已经快四个月,我们出门就尽量不戴口罩了,希望让她看到正常的社会活动和人类间带表情的社交互动。
生病一定会难受,感冒也没人愿意得。但奥密克戎传染性强,得病早晚是必然。我想给大家建议的是:1)尽快打疫苗,我们周围打了加强针的朋友很多人几乎没有症状;2)如果不幸你的症状较重,也别太担心,病情早晚会过去的,没听说身边谁有后遗症的人,长新冠都极少(我老公可以算一个);3)不要因噎废食,生病是难受的,但放弃生活更是不可取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04
歧视、排斥、孤独、被抛弃的感觉
@匿名
24 岁,在欧洲上学。我得了两次,都是奥密克戎。我觉得最大的影响就是「对感染者的歧视」。说个比较好笑的, 得病后我做过最害怕的噩梦是梦到自己回国没走闭环但是被感染了,结果全网扒出我的个人信息然后网暴我本人以及我的朋友。
@匿名
我觉得对于新冠患者的污名化在国外也是存在的。我在的研究组有 20% 左右的人特别注意防护,每天除了吃饭都带着口罩。当他们谈论起某个的新冠的同事时,会开玩笑说「他比我们都玩得野,就是因为去了某个狂野派对,才会感染新冠」, 但实际上别人并没有。但这件事情让我对自己感染新冠这件事情感到羞耻。因此,求求大家不要有「你得新冠是因为你做了某件事情」的表达,毕竟得新冠更多还是环境所致。
05
1. 症状消失后,也不要过度劳累
@匿名
年龄 30+,男,工程技术类,坐标北美,三针疫苗,终究还是感染了奥密克戎。主要症状是嗓子疼,低热,乏力,持续一周多,我的总体症状比较轻微。但是!即便测试转阴,症状消失之后,也不要过度劳累!我之后一周去了趟健身房,第二天嗓子疼和乏力的症状就回来了,而且持续了两天。这个不是后遗症(这边后遗症定义为 12 周之后),只是身体没有完全恢复的表现。转阴之后大概一个月,我再出去浪就没有任何不适了。
2. 退烧后才会「显阳」
@拙劣钢琴手
最开始是嗓子很疼,疼的睡不着的那种难受程度。然后朋友们谨记:最开始那天已经有症状感染了,但是当天的抗原测试是阴性。直到后面开始发烧才呈现弱阳,退烧再变强阳,再变弱阳,再转阴。全程大概 5 天。
3. 早点准备抗原和常备药,放开后就不好买了
@香蕉鸽子
建议还有没彻底开放的城市,要提前买抗原,放开后会有不同程度抗原挤兑。要注意保暖,喝水,另外如果阳了的话一定要去舔舔任天堂的卡带(编者注:任天堂的卡带是苦的,舔着没味道可能说明味觉丧失 😂)。还有发烧时有人陪很重要,因为发烧了很不舒服,如果能有人能陪陪你可以抱抱你是最好的哦!病很快就好啦。
4. 穿防护服之前抹护手霜(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手膜)
@匿名
居家抗疫,更多的情绪是担心传染给家人的自责。所以我会戴好口罩和手套,去哪里都消毒。PS:戴手套前厚厚抹一层护手霜,隔离病毒还能做个手膜,等身体痊愈了还额外收获一双纤纤玉手~
5. 很多人低估了「手部消毒」的重要性
@匿名
科学而言,omicron 高达 10 的 R 值,感染每一个人只是时间问题,为此做好准备是上策。一旦感染也不必过于惊慌,自己做好手部消毒(很多人意识不到手部消毒的重要性,这其实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途径),戴口罩等防护措施,避免接触他人。
6. 囤一周的半成品菜(重点:容易做的菜)
@silenner
19 岁留学生,十月初在英国感染。刚到国外人生地不熟,很多东西还没置办的时候,还是尽量做好防护,备好药,毕竟一堆事情没干完就病倒了真的难受,病着的时候还要爬起来去买药或者买吃的做饭那就更……(别问我怎么知道)。增强体质,多多锻炼,吃好喝好。
@匿名
自行抗疫最大的难关在于保持心态+保持生活轨迹和习惯,我感染期间坚持爬起来做饭,吃水果,大量饮水,尽最大努力保持心态平和,基本是床上+灶台两点一线。
7. 有焦虑情绪的朋友,可以准备一个「血氧仪」缓解焦虑
@芸清🥥
今年一月份在德国得了一次 Omicron,大概是 10 天转阴。我的症状不是特别典型,主要是头痛、疲惫、发烧(最高 40 度)、腹泻。其中腹泻是最让我不适的症状,最严重时二十分钟去一次厕所,一天上厕所次数数不清。伴随着的是味觉短暂失灵,吃啥就只是「哦,咸的」。大概是属于轻症。希望大家不要紧张:我就是发烧 40 度那天太紧张了,然后身体又觉得很冷,超级使劲呼吸,结果喘不过气来。和男朋友紧张死了,把救护车叫来了。其实我只是过度紧张导致的 hyperventilation,血氧浓度都正常。紧张的话看血氧浓度和身体其他指标其实挺让人有数据支持的心安。现在也没啥后遗症。味觉回来了。得了新冠就吃点好的,补充营养来支持身体里努力的细胞吧!
@袁冰希
分享年初确诊新冠的体验。我是在几次惊恐发作之后去看医生,同时在医院感染新冠的。症状还挺多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由于同时受到焦虑困扰,可能很多症状是由于焦虑症引起。比如气短,失眠,心慌,咳嗽一直不好等等。想和大家分享,如果焦虑(担心惊恐发作)的同时感染了新冠的话,可以买一个血氧仪,在胸闷呼吸不畅的时候测量血氧,在正常值之内的话就不用担心,由此缓解焦虑。
8. 找到你的「发烧友」互相帮助
@熊
阳性中,我觉得这次生病没有很崩溃很大原因是我有很多社会支持,包括心理上的,还有可以真实互相照顾的人。我们有一群朋友都陆续感染,这几天在群里一直互相报备身体状况,分享一些缓解症状的心得,帮忙找可以外卖的物资等等,因为大家一起得病,反而病耻感没有那么强,自己的难受和担心都被很好地回应和共情,大家都互称发烧友。同时群里好几个人都是情侣,因为生病进展不一样,住在一起谁比较有精神就互相照顾也不觉得发高烧的时候那么孤独和难熬。
几个生病的建议:
务必提前备抗原和药,药的话最重要的就是退烧药,其他没有也别太担心,临时买真的很难买到。
大量喝水,如果胃口不好吃东西少,考虑把水换成电解质饮料,我喝的是宝*力、椰子水。
坚持吃东西,一有胃口尽量多吃点,发烧很消耗体力。以及不要只吃白粥,营养单一,我这几天吃得最多的是菠菜鸡蛋汤、鸡蛋羹、香蕉、牛奶。
尽量保证能睡好觉,退烧药算好时间吃,因为起效需要时间,我一般在睡前两三个小时吃。
发高烧的话可以考虑物理降温,用水擦拭腋窝、腹股沟之类的地方,或者用退热贴。
不危害别人的情况下,什么让自己(不管身体还是心理上)舒服就做点什么,鼻涕太多推荐洗鼻器,后期嗓子疼可以含润喉糖,我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是疯狂买东西🙃
9. 心态放平,「新冠只是生活里大大小小的压力源之一」
@匿名
我是到这周六正好十八岁的北京高考生。在我发出投稿的时候,体温还在 39 度左右徘徊。感染上新冠以后就是全身疼,使不上劲儿,有时候还一阵冷一阵热,冷的时候手抖得根本握不住笔。现在通过吃退烧药、感冒药和消炎药来保持在上课的时候至少能够集中注意力。因为是在家上网课,所以学习上反倒不耽误。其实我觉得患了新冠不要过度担心,到时候等到疫情过去成为历史了,就可以说我的体验感可不限于封控和居家的时候,自己可是在那种疾病下都挺过来了的人。
@祈冬
在美国读书,22 年 7 月感染的。有症状的时间大概持续了五天,吃了三天感冒药不算很难受就停药了。最不舒服的症状对我来说居然是牙痛,当晚吃了药睡一觉就好了。整体就是喉咙痛,头痛,四肢无力。后遗症是有的,大概十月十一月左右嗅觉变得不那么灵敏,闻东西没问题,但是吃东西的时候有味道却没有香味,特别是巧克力。但我本身从 21 年开始有过敏性鼻炎,鼻子经常是堵着的,所以也很难把这个归咎于新冠。身体疲惫也有感受到,但是生活和学业压力也在增加,很难区分到底是因为什么。现在感觉新冠只是生活里大大小小的压力源中的一个。不是无关紧要,但也绝不会是最重要的一个。
@匿名
今年二月感染的新冠,人在海外,算是症状中等的,整体而言,和会发烧程度的感冒差不多。最先出现的症状是咽痛,接着是发烧,还有四肢乏力,上述症状均在一周内消失。从第五天起失去嗅觉和味觉,大概第十四天恢复。因为独自在国外居住,家人都不在身边,同时在赶工作还有论文,一个人生着一场尚无医学救治方案的病,还要做这些,的确压力很大。不过现在回看,只是一个小插曲,和人生要遇到的千千万万件小事没什么分别。
在科学层面之外,希望这些「过来人」的温暖讲述,可以带来可参考的个体经验,帮助消除病耻感,摆脱非理性恐惧。
👇 附: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家庭常备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