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师育人故事 | 理学院马军安——天津大学第十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号候选人

天大研会 2022-09-30



2号候选人

理学院马军安




马军安,天津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PI。1999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RNS)及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MPI)作博士后研究。2005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018年度中国化学会黄维垣氟化学奖获得者。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数十项。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参编中英文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论文被引用10000余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70余次。

团队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及不对称催化合成方面的研究;酶催化含氟化学品及重要手性分子的合成;基于超快反应的生物正交化学等。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022年初,天津市疫情突然加重,各个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北洋园有前往社区做抗疫志愿者的活动,马老师鼓励课题组同学报名参加,为前往的同学加油打气,并特别的关注到课题组成员的安全。与此同时,马老师作为共产党员,疫情期间无法进校指导科研时,便在社区主动担任疫情志愿者,并鼓励组里同学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为学校、为社会做贡献。马老师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在封校期间,每当学院需要志愿活动时,组里的同学纷纷报名,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例如,疫情初期需要志愿者录入信息,新校区12人都选择报名,食堂需要值守志愿者时,组里大师姐每日早起值班并担任组长圆满完成任务,按宿舍楼检测核酸,我也作为层长协助老师快速集合同学,使核酸检测井然有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科研指导上,马老师严谨认真,每天都会了解学生们的实验情况,时刻关注课题组成员的课题领域的新文献和学生共同学习。对于学生的课题安排,马老师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安排相适应的科研任务,并且时常和学生讨论,及时调整,不让有科研水平同学的发展受到阻碍,也不让基础稍差的同学刚开始就接手特别困难的任务从而丧失科研信心。马老师时刻关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管平时在课题组的工作群中,还是在每次的组会上,马老师都经常强调,同学们除了完成手头的课题,平时阅读文献时一旦产生了好的想法,在查阅有关文献之后,要勤于分析,多加思考,可以和老师讨论,如果理论可行便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尝试,课题组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完备的科研条件和相对自由的 科研环境。在对学生论文的修改上,马老师更是一丝不苟,始终秉持着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原则。论文的标点符号、逻辑顺序、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引用内容的正确性,马老师都会认真核查,一篇论文反复修改几遍,每个部分都力求完美。这种认真的态度也深深的影响课题组的同学,马老师以身作则,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始终铭记“实事求是”的校训,脚踏实地的工作,积极开拓,踔厉奋发。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马老师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总是鼓励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深造,深耕一片田地。但是对于有就业需求的课题组成员,同样也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每当看到相关的就业信息时,马老师首先会确认消息的真实性,以防大家上当受骗,第一时间分享给组里同学,鼓励有意愿的可以尝试。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秉持着在课题组的精神教育,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发光发热,为天大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春风化雨,良师益友

在疫情封校的特殊时期,马老师时刻关心同学,多次告诉同学,因为药品问题或者心情问题可以暂缓或暂停实验,不能实验脱岗,而给他人造成生命危险。对于组会上容易紧张的同学,马老师也不会批评,而是循循善诱,和蔼的给予指导和鼓励。马老师注重培养课题组的团队精神,时常强调高年级同学对于低年级同学的指导要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低年级同学向高年级同学的请教要温恭自虚,纳善如流。正因为如此,我时常感受到课题组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氛围,以及整个课题组互帮互助,一起努力,勇攀科研高峰的信心。




德高望重,和蔼可亲

每次假期,马老师都会鼓励同学回家,珍惜和父母团聚的时间。每次放假回家前,马老师都会认真叮嘱,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平安到家。对那些回不了家的同学,马老师也会为他们灵活调整假期时间,并且坚持在每个假期期间来看望留校同学,给予陪伴。今年元宵节的时候,马老师“逆流”来到新校区看望留校同学,和我们促膝长谈,那时的他,不像一位老师,更像是我们尊敬一位长辈,让我们即使在学校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对于学生的补助,马老师也从不吝啬,按时发放,给留校的同学还有额外补助,尤其是遇到困难的同学,2021年河南省难忘的7·20特大洪水灾害,马老师时刻关心家在河南的同学,自掏腰包,为受灾同学发放了临时困难补贴,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


图文来源 | 天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会

图文编辑 | 天津大学研究生会

审核 | 孔 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