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育人故事 | 医学部孟琳——天津大学第十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10号候选人
✦
10号候选人
医学部孟琳
✦
孟琳,女,研究员,现任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智能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PI,博士生导师。于2016 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2016-2018 年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大学北洋学者计划,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在智能人机交互康复工程领域,研发主被动融合驱动踝关节机器人,融合被动储能外骨骼与电刺激技术,提升卒中康复训练主动性;结合复杂双任务范式研发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可穿戴步态评估系统,为帕金森、脑卒中等患者临床诊断与康复评估提供客观评价指标,已于合作医院实现临床应用。主持研发“神工三号”脑控外骨骼混合助行机器人,构建全下肢电刺激自适应控制模型,在多家三甲医院实现临床示范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在IEEE Transactio ns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等重要期刊及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6 篇,其中一作/通讯论文18 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 余项,受邀进行国际学术会议报告20 余场,参与出版英文专著1 本,担任《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编委。
潜心治学,科研指导
在学生心中,孟老师学术水平一流,专业务实且富于创新精神,非常具有学术热情,同学们每次和老师交流都能学习到许多新思路新技术;对待学生成长也是亲力亲为,昼夜心耕,有明确的学生课题规划,按时布置任务,积极督促学生但又不过分严苛,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当组内同学因为希望探索创新型工作而被科研问题困扰时,孟老师就是坚强的科研后盾,每次和老师沟通之后,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当孟老师发现学生有不足之处时,孟老师从不直接否定或质问,而是就事论事分析利弊,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改正的方向。指导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但孟老师的建议不仅方向正确,而且观点前卫,能够从最新的科研成果出发,角度独特而又不失可行性,这体现了导师对学术的精准把控以及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用心关切。
同时,孟老师工作勤奋,作息规律,工作效率很高,以身作则,也让学生心生敬佩,见贤思齐,这也是组内科研氛围浓厚的重要原因。学生们都表示,孟老师会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谆谆善导,经常肯定鼓励学生,及时给出解答和耐心的指导,让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不气馁,相信自己,最终做出傲人的成绩。
职业规划,就业赋能
每逢求职季,孟老师总是主动询问组内学生的求职意向,充分尊重大家的个人职业兴趣,关注同学们是否遇到困难,鼓励大家勇敢开启属于自己的职场。在看到适合的就业信息和最新动向时,孟老师会第一时间转发,心中时刻挂念着学生们。同学们如果有好的去向,老师也会很开心。课题组内的研究生表示,在研一时,老师就询问大家的实习意向,在孟老师的指导下,许多同学在环湖医院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充分做到了将科研课题与实习经历相结合。在毕业求职阶段,孟老师会站在学生们的角度为大家考虑,为大家安排好课题进展,留出足够的时间找工作,无论是有好的实习机会还是去外地面试的机会,都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鼓励。
目前已经有同学成功入职华为等知名企业、迈瑞等医疗设备公司、还有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研究院等事业单位。
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从2020年至今,每每疫情来袭,孟老师为了保证学生们的科研质量,毕业生顺利毕业,多次主动请缨与同学们在校内完成科研任务,还在学生们焦虑时经常买来水果甜点慰问大家,安抚学生的情绪。
已经毕业的小王同学说自己在实验不顺,特别焦虑的时候给老师发微信,孟老师直接打电话过来说没关系不要急,帮她想办法捋思路,最后也告诉她有问题一定要跟老师讲,这样老师才能知道你遇到了困难然后帮忙解决。
作为导师,孟老师不仅在科研上鼓励督促学生,即使工作再忙,也要经常开会关心学生们的科研进度,偶尔闲话家常,聊聊流行的明星和发色,就像邻居家的大姐姐。
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在科研态度和思想方面,孟老师一直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回国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申请入党;在学校和学部的各项组织活动中,都有孟老师的身影。目前孟老师已组织多期TJU青椒学术沙龙,具有良好反响,也为学生们做出了榜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在大家眼里和心中,孟老师不仅是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而且是中国当前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尺讲台之上,孟老师不仅教授学问知识,也授予学生做人之道,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无论是学术和生活,都要做到笃学慎思,明辨尚行,不可急功近利,也不可不甚了了,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
学生评价
学生们这样评价孟老师:“与其说是导师,孟老师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能和我们平等交流的大朋友,除了科研方面的困惑,有任何心事也可以和老师倾诉。还记得当时为选择科研方向踌躇不定时,正是孟老师对我的重视和包容坚定了我的最后的选择,时至今日我也庆幸自己能拥有一位这样负责的导师”。
总之,孟琳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对科研浓厚的兴趣感染着学生,带领学生在学术的海域遨游探索。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和本科生班主任,压在孟老师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她的脸上从未出现过倦怠。每当学生对自己课题迷茫怀疑的时候,她总是会给予耐心深刻的解答,帮助梳理思路。在忙碌充实的科研之余,孟琳老师不忘关心学生的生活,还为学生组织放松的团体活动和体育锻炼,一起聚餐、庆生,与共同交流生活状态。同学们都说,“对我们而言,孟琳老师不仅是我们专业的导师,更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友,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解惑者”。
导学共育视频
图文来源 | 天津大学医学部研究生会
图文编辑 | 天津大学研究生会
审核 | 孔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