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师育人故事 | 建筑工程学院巴振宁——天津大学第十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17号候选人

天大研会 2022-09-30


17号候选人

建筑工程学院巴振宁




巴振宁,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计划”、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天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获得者。多年来既立足科研,砥砺奋进,硕果累累,又深耕讲台,与生为友,桃李天下,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典范,他是我们心目中好导师。




严谨教学,深入浅出

对待教学工作,得益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科研积累,巴老师的授课总能做到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尽管现在PPT等电子课件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为了使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巴老师上课仍会坚持板书,以“讲写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巴老师思维活跃,每次上课都会随着自己的认知提升和技术发展更新课件内容,以保证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知识。课堂上,巴老师总是教导学生,“做科学研究,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先打好理论基础,再应用软件建模”。




求真务实,克难攻坚

巴老师长期致力于地震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紧跟国际前沿,勇于攻克难题,现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参编标准3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印度地震学会 Arbinda Mukhopadhyay 奖1项,取得诸多优秀研究成果。巴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传承他严谨的态度,因此在科研方面给予了学生较为严格的要求。巴老师常教导学生应注重规划、具备时间观念,鼓励学生发扬刨根问底精神,从原理出发弄清问题本质,要求学生每篇论文均应字斟句酌、反复揣摩,并坚持与学生共同讨论、修改论文细节,即便周末,也会亲自到学校辅导学生。在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课题组内各届学生成果丰富,多名硕士生、博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巴老师亦获得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度天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巴老师会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后,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学生入学后,巴老师与每个学生都曾单独讨论科研和人生规划,鼓励学生紧跟时代步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了解各个学生基本情况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紧张有序的科研生活,并依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毕业学生目前均就职于知名企业、高校及基层单位,在不同岗位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严慈相济,亦师亦友

巴老师尽管在科研上要求较为严格,但日常与学生相处却平易近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例如:为方便学生线下讨论交流,巴老师的办公室从来不锁门,专为学生讨论提供场所;每年新生入学后不久,巴老师都会邀请学生到自己家中聚餐,所有人都会参与到晚宴的制作中,这不仅促进了大家的感情交流,还营造了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




春风化雨,无微不至

由于深知学生压力,巴老师尤为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时刻了解学生生活和心理状况,鼓励学生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巴老师经常在食堂与课题组的学生一道吃饭,并利用吃饭的时间与学生谈心,询问学生的诉求,以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尽其所能帮助学生疏解压力。尤其当学生因科研问题而满心焦虑时,他总是先安慰学生“慢慢做,不着急,我们的成果一定要保证是对的”,然后耐心、细致地了解、分析问题,并与学生一同讨论解决方案,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巴老师生活朴素俭约,工作恪尽职守,为人坦诚低调,以身作则,用切实行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引领。尤其今年一月,突发的疫情导致巴老师也被封控在学校里,但疫情并没有打乱巴老师的工作节奏,无法回家的不便,反而让他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辅导学生和工作科研上。同时,在得知校内辅导员人手不足、经常白天黑夜连轴转的情况后,巴老师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志愿者,承担起了本科生核酸检测带队的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供稿 |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编辑 | 天津大学研究生会

审核|孔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