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基建 :把握新引擎,蓄力新动能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1-08-11


主持人、执笔:本刊记者 郑岩

新基建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面战略转型的新支点、新引擎。聚焦金融行业,新基建的本质是数字化基建,它正从理念、业务、技术和数据等方面为金融业带来转型升级的窗口机遇。为加强金融同业对新基建工作落地思路的思考,《金融电子化》杂志邀请5位专家做客“对话”,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新基建政策对金融行业的现实影响以及后续推进思路。


对话嘉宾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业

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    

杨竑

中国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

副主任    杨晓勤

太平金融科技服务(上海)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锦珊

安信证券信息技术总监    

许彦冰

华为中国政企金融业务部

副总经理    黄河


新基建下的金融新机遇

主持人

新冠疫情冲击下,国家稳经济、行业稳经营的诉求提升,新基建已被提升至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对比基础设施建设的一般定义,我国的“新基建”呈现哪些新特点?


杨竑

“新基建”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特殊时期的重要部署。一般概念上讲,基础设施建设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马克思对基础设施的论述是:基础设施为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提供一般且共同的生产条件,对资本是极其必要的,并且有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功能。


“新基建”有别于传统基建,它的提出时逢我国信息化向数字化的融合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家为主导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基础设施转型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过投资基础设施领域能够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高社会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体现出国家投资具有长期效应、规模效应等突出特点。


主持人

国家层面的新基建统筹将对金融业有哪些关键影响?


杨晓勤

首先是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随着新基建在5G、物联网等下游应用层的部署,海量数据将汇聚至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应需而生,数据中心将产生大规模算力及存储的增长需求,进而形成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第二是促动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效率。金融机构存储了大量的数据,联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开发出更多新产品,在用户体验、场景融合以及模式创新上挖掘出更多的潜力,进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产品链。


第三是激励智慧金融快速发展。新基建的技术赋能使数据在更广范围的共享成为可能。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加速开拓线上业务,加速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金融业随之加快布局相关数字经济业务,同步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许彦冰

新基建政策的推进落实,将带动证券行业及上下游数字化生态加速完善,行业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人才环境将得到较大改善,为金融科技发展夯实基础,证券经营机构也将从中受益。比如5G技术的发展,结合物联网智能硬件,将推动券商智慧网点建设的加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将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各类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将进一步提速。


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行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也将发生较大变化,这将对金融机构的人才、技术、运营模式等形成巨大挑战,如不能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及时转变思维,调整发展模式,将逐渐在数字化竞争中失去优势。


杨竑

以金融科技为手段的金融创新快速进入以移动互联、数字化为特征的转型发展阶段。目前,其发展模式体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基于企业信息化基础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形成规模创新生态;二是对基础支撑的零散的、个性化要求逐步向形成共性需求发展;三是对基础设施的高度依赖,期待可持续发展支撑环境的建立与完善;四是积极推动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破解当前的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状态。


因此,一面是以应用创新为驱动的金融服务,不断支持和满足经济和社会民生的需求,与金融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不充分、不满足的现状矛盾,而另一面则表现出社会资源的无所适从,包括基础研究、应用产品等,何为共性、何为个性的金融需求,可否持续投入等问题,直接约束了金融服务的快速推进,也影响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这些体现了发展的客观过程。应该说,目前,金融业的共性发展需求逐渐明朗,依赖于国家基础设施的支撑,直接效益体现在5G的推广、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推动。可以说,新基建是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助力器,是支撑和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融合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再提速


主持人

金融业既是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提供金融支持的骨干力量,又是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肩负改革转型任务的市场主体。金融业已经进展多年的数字化转型与新基建是什么关系?如何在规划层面将二者结合?


杨晓勤

我们所理解的新基建,实际上是围绕着数据,在四个方面提供了新的动力。物联网是大量数据的来源,数据中心、云计算提供了与数据相关的基础环境和计算能力,人工智能提供了数据分析与推理的能力,而5G提供了无限的连接能力,让数据能够在末端、边缘与云之间高效传输。整体来看,这是一套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操作系统。而数字化转型,其本质也是围绕着数据,用算法+数据,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进行决策,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黄河

一方面,金融数字化转型为新基建的新技术应用提供落地场景,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金融数字化转型本质上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效能。在FinTech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对精准获客、实时风控、精益经营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利用数据湖+AI融合的统一技术平台,通过实时和非实时的分析和挖掘解决业务问题。


另一方面,新基建加速新技术成熟,提速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业的未来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除了现在已经使用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从集中式架构往分布式架构转型中,还需要新的高效计算芯片、新的分布式数据库、新的分布式PaaS框架、多地多活数据中心等,供应链金融、智慧网点、移动展业和用户体验提升,还需要5G等高速网络支撑,这些创新基础设施将因新基建政策的扶植,极大地加快孵化速度,最终为金融业发展赋能。


杨竑

以新基建中的大数据中心为例。首先,我们的共识是大数据带来的是非传统策略和技术,需要机构做适应性调整,做好适应研究应用和未来发展的技术与人才储备;第二,未来的核心是数据,是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KYD(了解你的数据)是根本,掌握和应用关键技术迫在眉睫;第三,关注万物互联的数据全集,追踪和观察事物的发展,目标是预测分析、动态感知和风险洞查,实现从时间到空间的转化;第四,数据只有处理、整合之后才有意义,但又要通过不断科学训练,实现验证的不断完善与上升。


主持人

有观点认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在于资金、人力、风险等成本较高,虽然银证保机构都在内部积极推动,但效率堪忧,新基建为金融业深化落实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了一趟高速顺风车。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李锦珊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难点除了主持人提到的,还有文化和观念的转变。只有切实将数据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来运营,建立数字化思维,才能有效深化和落实数字化转型工作。新基建确实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趟高速顺风车,它不仅为数字化、智能化搭建了更高起点、更高质量的支撑平台,也将大大促进相关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普及,提升企业和个人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深度。


黄河

新基建可以在以下方面加速金融行业数字化进程。一是催熟基础技术,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打通产品上下游、推广应用,加速新技术及行业应用的成熟过程,这对技术本身的快速迭代更新,至关重要。例如,算力芯片生态的成熟周期相较软件迭代周期长,更需要芯片产业的整体进步、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配合。二是加快培育新基建所需复合型人才,转变现有人才观念,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然牵引教育、科研等行业加大对新基建ICT人才的培养和既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行业需要。三是新基建将有效引导行业和产业技术结合的创新机制。对准行业场景,形成行业应用和技术发展协同效应,通过产业和金融行业内组织实施的创新示范应用等评奖方式,激励新技术在金融行业加速应用,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联动新基建,强化技术应用创新

主持人

有人评价新基建的大数据、5G、人工智能,属于高风险、高投资回报领域,您是否同意?您如何看待新基建投入的短期以及中长期回报?


许彦冰

从短期看,新基建确属高投资、低回报,甚至看不到回报,也存在一定的跟进预研试错风险。但从中期看,新基建的价值会逐渐显现,完善的底层数字化支撑能力可以帮助上层数字化应用以更低的成本、更敏捷化的方式实现构建和迭代,从而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和业务创新。放眼长远,在数字化已成定势的大背景下,如果建设步伐没有及时跟上,在未来更加激烈的数字化竞争中沦入劣势,甚至逐渐被市场淘汰,这才是最大的风险所在。


杨竑

这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国家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以国家投资进行的新基建,起到拉动生产力,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作用。纵观人类社会进步,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会经历初期探索实践、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一种新型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可控发展的过程。“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大多技术应用的回报分为两层,一是直接效果,二是长期或基础效果。前者是展现层,通过业务经营而显现,产生可量化计算的直接效益。后者则体现在转型的基础支撑,包括网络、数据管理、智能控制等,产生综合效益的集合。新基建的应用投入产出,微观上看,需要企业的管理会计能够精准计价产品创新的全部成本。


杨晓勤

技术的变革会产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上质的飞跃。因此,“新基建”不是高风险投资,而是经营的必要手段,越早动手越有先机。“新基建”的投入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其收益回报也要用综合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眼光来看待和衡量。目前,我国的四大银行在规模上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无前人可学,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是间接性的短期效果,而“新基建”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则打开了企业的“第二发展曲线”,有一片新的天地去创造和挖掘。破局需要投入,只有具备重大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保持活力。


李锦珊

对于新基建中的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投资,应该分不同的层面。在基础核心技术的研究方面,确实是高投入、高风险,一旦研究成功也必然达成高回报。金融业在新基建方面的工作主要还是基于新技术在业务应用层面的建设,虽然任何投资都会有一定风险,但是,一方面,在数字经济时代,核心技术应用势在必行,这也是分享数字红利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只要找准业务应用场景,风险应该是可控的。


主持人

在新基建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领域,金融业当前有哪些工作着力点?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目前是如何实施的?


杨竑

新基建工作的着力点受综合因素影响,不同机构的各自优势不同,大体有以下几点是必备的。一是根据新基建的发展,制修订自身的发展规划;二是在保障现有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构建好新型体系架构,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三是研究制定实施方法论和路线图;四是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五是投入相应的物资和财力。“没有投入就没有数字化”知易行难,需要有决策的科学与魄力。这是一项长期和系统性的国家工程,即有宏观,又有实现,稳健、合作、才能共赢。


杨晓勤

建设银行正在纵深推进TOP+金融科技战略落地。在业务领域,通过快速应用5G、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新技术,打造了5G智能银行新型网点;规划了“云管端”三层架构,建设建行云、软件定义网络、智能前端体系;构建了大物联体系,通过融合通信、视频客服、云工作室等新型服务方式,服务于智慧金融、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场景。以数字化经营为主要业务指引,将数字能力建设作为战略工作全面推进。


李锦珊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太平集团建设智能技术共享平台,通过引进技术及内部联合创新等方式,为集团业务提供智能技术赋能。2017年推出的太平智能客服“小慧”,经过3年来的持续优化,已经为150多万客户提供了服务。今年,集团下属太平人寿子公司首次试水智慧营业厅,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


许彦冰

我举两个实践案例。一是利用证券期货的行业基础设施,构建企业自身的“两地三中心”高可用数据中心,重点建设集“监、管、控、营”为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的IT基础运营保障平台,为系统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建设集中管理、自助式按需分配资源的智能化混合云平台,为微服务架构、DevOps提供高弹性、易维护、快速可用的基础设施。


二是建设上线大数据平台,从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数据服务等方面,着手开展数据中台建设,已较好支持了精准营销、数字化运营、客户实时资产服务等业务应用场景。建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语音智能、OCR、生物特征识别、RPA等AI基础能力平台,为智能客服、智能投研、自动化运营、智能质检等多种智能化业务场景提供支持。


黄河

利用5G+大数据+AI技术,华为和建行合作创新5G智慧网点,探索传统网点转型;利用云计算技术,华为和工行合作的分布式核心系统改造,探索将传统核心向分布式核心转型、探索新型互联网核心系统建设,华为和中国人寿合作探索多云资源生态整合的混合云+云市场模式;利用融合数据湖+AI技术,华为和多家银行合作探索在反欺诈、反洗钱等金融风控业务中的高效数据加工、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华为和招行共建新一代数据仓库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面向未来10年技术领先的数据仓库平台。


新基建酝酿新亮点


主持人

匹配新基建环境,金融业需要快速衔接新基建能力,快速梳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任务。对于金融行业,新基建的未来市场空间呈现在哪些方面?


黄河

金融行业会加速在传统核心分布式改造、融合数据湖、网点转型、数据中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一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支持传统核心系统的分布式改造和新型分布式互联网核心系统的建设;二是利用数据湖+AI技术,支持风险控制和经营分析业务的智能高效处理;三是利用5G、IoT、边缘计算、AI、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网点智慧化,提高网点效益、运营自动化水平,降低安保风险;四是多地多活多中心建设,实现绿色环保、智能运维、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新型数据中心和算力,提高业务连续性水平。


杨晓勤

目前银行普遍按照每年营收的一定比例作为科技预算投入,基本上处于2%-4%之间。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例,6家银行2019年金融科技投入超过700亿元。其中,建行的投入金额达到176.33亿元,占营收的2.5%。同时,率先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多年来,建行沉淀的技术和方案具备极强的“外溢性”,可为同业和“BCG”端客户提供服务。


主持人

在防疫“新常态”与新基建机遇下,金融业下一步的新基建工作目标及重点举措有哪些?


杨竑

一是应用技术:充分发挥行业的共性需求优势,推动国家新基建的应用落地。如5G应用,建设银行的5G智慧网点、远程金融服务等;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行业内都有很好的成功案例。二是标准先行:集行业共识,快速建立相应标准,搭建行业新型架构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金融服务环境,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主体参与共建,共同发展生态环境、产业链条以及投资链条。三是协同合作: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积极开展新基建创新研发,形成联合共建态势,发挥各自优势。四是形成政产学研用的发展生态,在政策支持下,形成发展生态,协同市场和参与方资源,有效解决当前难点问题,让金融直达经济实体,让普惠成为现实,让风险可控。


杨晓勤

金融科技在疫情管理、物资调度、群众生活、远程办公、线上经营等方面的诸多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层面,打造建行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分布式微服务、流程机器人等一系列金融科技支撑平台,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构建智能运维平台,提升运维数字化水平。业务层面,满足“零接触”服务需求,推进“纯线上”服务方式。如快速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助力小微企业平稳度过疫情;全面推广“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助力疫情防控管理;推出“网上菜篮子”,便利百姓日常生活。生态层面,加强平台生态运营,与行业头部互联网企业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立战略级合作,建立运营业务生态平台,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黄河

一是围绕分布式核心、融合数据湖、智慧网点、新型数据中心等领域,持续与金融机构联合创新,将新基建的基础技术和行业场景、应用和产品服务创新结合,为客户和伙伴持续创造价值。二是联合伙伴打造金融行业的“黑土地”,构建鲲鹏+昇腾生态、发展华为金融团体云和应用市场,与伙伴一起为金融机构的新基建和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做出贡献。


李锦珊

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在抗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疫情也极大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行为习惯的进一步线上化。结合新基建中5G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广应用,金融业应抓住机遇加快业务场景的线上化转化,推动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增加用户接触点,为客户及员工提供更为全面便捷的移动服务。


许彦冰

在防疫“新常态”与新基建机遇下,金融行业势必在开放、融合和共享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一是尽快跟上大环境新基建节奏,加快规划和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二是及时调整数字化投资思路,由“粗放式规模发展模式”向“内涵式集约发展模式”转变;三是更多、更前瞻性地考虑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数字化应用的开放性、扩展性和标准化,为将来对接行业及社会化数字资源打好基础;四是根据社会化数字服务资源的完善成熟情况,及时优化数字化建设策略,在合规前提下,适度使用公共资源、行业基础设施以及合作共创建设方式。


(以上内容选自2020年7月15日出版的第7期《金融电子化》杂志,全文请参阅原杂志)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回顾


■ 实战丨招商银行分布式交易平台建设

■ 案例 | 新基建助推保险云更上一层楼

■ 实战丨智能客服驱动信用卡服务价值裂变

■ 观点丨区块链的核心价值

■ 发布 | 中信银行投产分布式架构核心业务系统,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关于仿冒我刊收费的声明





我刊自创刊以来,从未向投稿人收取过任何费用。任何以刊发文章为名向投稿人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于对投稿人的欺诈行为。


我刊官网地址为 www.fcmag.com.cn。

我刊投稿邮箱为 fcmag@fcmag.com.cn。


对于仿冒我刊网站、网页的违法行为,我社将追究其侵权责任,以维护我社和投稿人的合法权益。仿冒网站、网页举报电话:010-88232443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潘婧 傅甜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