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海钧:构建民族地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广西是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原因,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发生率大幅高于其他地区。目前,在全国52个未脱贫县中,广西就占8个,其中6个为少数民族自治县。为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广西金融系统积极依托扶贫特色产业,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政策工具,探索形成以“都安样本”和“罗城样本”为代表的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全力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冼海钧
“贷牛(羊)还牛(羊)”的“都安样本”
1.都安瑶族自治县“贷牛(羊)还牛(羊)”产业扶贫模式基本情况
都安瑶族自治县既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又是国定贫困县,还是石漠化片区县域,贫困问题突出,2019年末,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75万人,贫困户4733户,贫困发生率3.36%。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都安县全力打造“贷牛(羊)还牛(羊)”产业扶贫新模式,由当地扶贫龙头企业将牛犊或羊羔“贷”给农户进行种养,并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肉牛回收,企业再集中对牛羊肉进行深加工,通过冷链运输,完成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增强产业扶贫效应。
2.金融支持“贷牛(羊)还牛(羊)”产业链的主要做法
围绕“贷牛(羊)还牛(羊)”产业发展需求,都安县金融机构创新和丰富金融支持模式,突出金融资源与扶贫产业链的紧密结合,有效提升金融扶贫的产业带动效应。一是当地人民银行优先安排扶贫再贷款额度,金融机构在信贷资源和信贷政策优先支持,并优先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购买牛犊,优先创建金融扶贫示范点和便民服务站。二是积极发挥保险作用,人保财险将“贷牛(羊)还牛(羊)”项目纳入农业保险范围,为该项目保驾护航。三是推动地方政府向农户发放牛栏建设补贴等资金,发挥各类扶持政策合力,实现产业项目“扶上马,送一程”。截至2020年6月末,该项目已累计获得银行贷款融资3.56亿元,保险基金融资0.94亿元,带动614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实现了“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社、户有牛羊”的阶段性目标。
3.“都安样本”的经验启示
一是精准确定产业链核心。“贷牛还牛”项目首先明确嘉豪公司肉牛繁育基地、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粮改饲”高产示范种植区作为产业链核心,保障了项目的稳定可持续。二是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金融机构加大产业链核心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安排贫困户就业,或与贫困户签订牛(羊)借贷协议、牛(羊)代养寄养协议、玉米秸秆牧草收购合同等途径,辐射带动周边种养殖产业发展,有效确保贫困户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三是促进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积极鼓励脱贫户扩大养殖规模,充分满足其信贷需求,支持脱贫户帮助其他贫困户代养牛犊或羊羔,进一步发挥带动示范效应,能够激发更多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
“保险+期货+白糖”模式的“罗城样本”
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保险+期货+白糖”模式基本情况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于2020年广西计划脱贫摘帽县之一,2019年末,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户3.07万户,贫困发生率2.21%。依托当地传统制糖产业,罗城金融系统创新“保险+期货+白糖”金融扶贫模式,引进郑州商品交易所扶贫资金为蔗农购买“白糖期货区间价格保险”,锁定蔗农收入,避免因终端白糖产品价格下跌传导至上游蔗农导致其收入下跌。
2.打造“保险+期货+白糖”模式的主要做法
项目有效通过期货市场风险对冲,为甘蔗价格下跌风险提供保护,自项目落地以来已成功赔付两期,充分保障了蔗农的生产收益。一是创新信贷产品,结合项目需求和地方产业特色,创新甘蔗种植贷款品种7个,截至2020年6月末,罗城县制糖企业贷款余额1.5亿元。二是加强协调联动,召开“保险+期货+白糖”项目座谈会,组织相关部门和承保机构进行座谈协商,重点保障蔗农预期收益,保证罗城县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三是开展项目培训及宣传,由信贷人员和蔗培员共同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甘蔗种植风险点解读,并详细说明理赔流程,培养农户“敢贷”意识。
3.“罗城样本”的经验启示
一是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牵头引领作用。在县域缺乏保险、期货监管情况下,当地人民银行主动调研制糖业对保险、期货金融服务的需求,就项目具体操作及签约活动方案进行组织专题研讨,积极参与引进郑州商品交易所扶贫资金,确保项目顺利落地。二是注重项目“普惠性”和“精准性”。罗城“保险+期货+白糖”项目惠及罗城县约8000户蔗农,以白糖期货合约为保险标的,精准定制白糖价格风险管理方案,为贫困县蔗农提供“保险+信贷”综合金融服务,受众广、针对性强,有效实现产业发展、贫困户收益目标。三是挖掘项目延展性。罗城“保险+期货+白糖”项目对同类农产品风险防控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普适性,各民族地区可加以借鉴,通过项目保单质押、期权质押等创新方式进一步引入信贷资金,逐步充实金融扶贫主体链条,凝聚金融合力助力脱贫攻坚。
构建民族地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建议
1.优化民族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民族地区金融资源供给能力
一是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撑作用。在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反哺地方经济的同时,积极推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优先向民族县域延伸网点和服务,补齐民族地区金融服务短板。二是充分发挥农业担保、保险、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协同作用。优化农业担保业务办理,取消反担保、降低担保费率、提高代偿率;深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扩大民族地区涉农保险覆盖面和保障范围;发挥好小额贷款公司机制、成本和效率优势,满足民族地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频、快”融资需求。三是拓宽民族地区直接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区域股权市场,扶持民族地区扶贫企业在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融资、并购重组;组建地方法人期货公司,鼓励扶贫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稳健经营。
2.金融惠企助民,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一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民族地区信贷投放。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优惠存款准备金等“一揽子”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源持续向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发挥央行低成本资金优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坚持“户贷户用”投放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在充分行使自主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础上,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融入产业发展链条,与扶贫企业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三是利用政策契机加大民族地区产业项目信贷投放。结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实施,依托各类产业引导基金、风险奖补“资金池”,进一步加大沿海沿边民族地区特色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
3.结合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创新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聚焦民族地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进一步挖掘在糖业、水果种植、养殖业等民族地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切入点,尤其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民族地区产业的复苏转型,因地制宜创新各类“金融+”产业扶贫模式,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扶贫产业。二是聚焦民族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加快研究出台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办法,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厂房设备和闲置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唤醒沉睡资产。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营实体,优先予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三是聚焦民族特色产品销售。鼓励各金融机构直接采购民族贫困地区农产品,积极支持参与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扶贫产品展销会、爱心认购、乡村采摘体验等活动,发挥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网点优势,助力民族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文件]■ 观点丨基于安全多方计算与区块链技术数据共享机制的思考
■ 发布 | “金融标准挑战赛”正式开启!
■ 一图读懂 | 《银行业集中营运规范》JR/T 0173—2020
■ 一图读懂 | 《中小银行信息系统托管维护服务规范》JR/T 0140—2017
■ 发布 | 《金融企业数字化中台》9月10日直播新书发布
关于仿冒我刊收费的声明
我刊自创刊以来,从未向投稿人收取过任何费用。任何以刊发文章为名向投稿人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于对投稿人的欺诈行为。
我刊官网地址为 www.fcmag.com.cn。
我刊投稿邮箱为 fcmag@fcmag.com.cn。
对于仿冒我刊网站、网页的违法行为,我社将追究其侵权责任,以维护我社和投稿人的合法权益。仿冒网站、网页举报电话:010-88232443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潘婧 傅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