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文 /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李群 冯永利
农业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长、因农而强,脱贫攻坚对农业银行既是政治任务,也是职责所在。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紧盯“区域落后、能力缺失、供给不足”三个贫困根源,积极开展金融扶贫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金融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本文在总结农行山东省分行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五覆盖一力争”工作体系为例,提出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巩固脱贫成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金融服务路径提出工作思路及具体策略。
金融服务脱贫模式探索与实践
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将金融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盯准区域落后、能力缺失、供给不足的“穷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加强资源保障,以金融力量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
围绕重点领域,助力破解区域性贫困。山东省“4个2”深度贫困地区和黄河滩区,集中了全省60.9%的贫困人口。助力深度贫困地区区域性整体脱贫是金融机构的重要任务。
一是“交通+扶贫”模式。农行山东分行把支持贫困地区交通运作作为重点,先后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农村公路11条、高等级公路7条,有力改善了贫困区域交通条件。农行菏泽分行发放的“助减贫、惠民生”项目贷款,支持巨单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山东单县、成武最后两个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实现了山东县县通高速。
二是“三保障+扶贫”模式。积极支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和黄河滩区的农民住房建设,向贫困地区医疗、教育领域加强信贷投放,提升贫困人口“三保障”水平。累计向贫困人口投放住房贷款260亿元;20个县和黄河滩区医疗行业贷款余额达到57亿元,支持20余家医院扩大规模、购进设备;教育行业贷款达到16亿元,支持了17个学校进行大班额改建,改进教学条件。
三是“基础设施+扶贫”模式。对“农村路网、电网、水利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补短板领域项目加大信贷投入,补齐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截至6月末,已累计为16个农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个供暖供电项目、8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7个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投放贷款,累计39万贫困人口受益。
四是“旅游+扶贫”模式。创新推出县域旅游景区收益权专项贷款产品,支持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带动周边贫困农户受益增收。先后发放蒙阴岱崮景区、沂南竹泉景区等贫困地区旅游景区贷款1.8亿元,吸纳贫困户120人在景区从事卫生保洁、餐饮、保安等工作,带动80余户贫困户从事“农家乐”经营。
实施产业引领,着力提升贫困户个体能力。农行山东分行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支持贫困人口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一是“产业+扶贫”模式。直接向贫困户个人发放生产经营贷款,支持其找准增收的经营项目,提升生产能力,尽快产业增收脱贫。通过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等方式加快贷款投放效率,让更多贫困人口受益。
二是“龙头企业+扶贫”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探索政府、企业、农行、贫困户“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创新推广“农行+龙头企业+农户”“政府扶贫资金+农行+企业+农户”“富民生产贷+农户”扶贫模式,实现“政策引导、银行支持、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光伏+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因病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土地和房屋资源,落实国家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累计为11个县的光伏扶贫项目、74个新建村级光伏电站发放贷款,惠及30个乡镇,支持贫困人口19万人,助力贫困户实现稳定收益。
四是“消费+扶贫”模式。借助农行渠道优势和线上平台,在农行掌银端开设“特色农产品团购商城”,开发“山东农行微银行”平台,设立“精准扶贫(山东馆)”专区,助销深度贫困县特色产品。在营业网点、掌银等渠道加强专项宣传,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近4000万元,助力贫困人口产业增收。
加强资源保障,打通金融供给“最后一公里”。
一是加强贫困地区服务网点建设。加大20个县贫困地区物理网点建设力度,完成25个物理网点项目建设立项;创新移动金融服务模式,为贫困人口较多的分行配置移动金融服务车,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二是助力贫困地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在网点覆盖空白乡镇增设惠农服务站,增强对贫困乡镇金融服务覆盖能力;加大惠农通服务点建设力度,全省20个县的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7%,安装智能机具6000余台。
三是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在省市县三级农行专门成立扶贫开发金融部,组建金融扶贫工作专班团队,确保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出力、全员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与省委组织部合作,选派100名干部到地方政府挂职,28名干部直接承担脱贫攻坚职责。
四是加强信贷资源保障。对贫困人口生产经营贷款、深度贫困县(市、区)的法人扶贫贷款,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单独匹配扶贫贷款信贷规模,确保全额满足脱贫攻坚信贷需求;深度贫困县(市、区)农行的贷款经济资本由省分行全额承担。
科技助力金融服务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两会”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立足山东省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的实际,农行山东省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4个2”区域和黄河滩区为重要阵地,把金融扶贫构建的机制、创新的模式、形成的经验,移植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体制机制,提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五覆盖一力争”目标,全面提供“强村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服务、农户信息建档、惠农通服务点、“掌银”“三资”管理平台等一系列现代化优质金融服务,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巩固脱贫成果,助力贫困地区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过渡。
创新推广“强村贷+扶贫”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明确未来3年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村达到行政村总数的40%以上,金融支持潜力巨大。农行山东省分行创新“强村贷”专项产品,主动融入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程,牢牢把握“党建引领”主线,将贫困地区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及贫困户致富愿望有机结合,推广“强村贷+扶贫”金融服务模式,把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情况作为优先支持的标准,支持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务工、就业、分红等帮扶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在“强村贷”业务全面落地的同时,为简化和畅通业务流程,探索线上审批的可行性,积极推进“强村e贷”项目研发。
加强贫困地区“村集体”金融服务,推广上线“三资”管理平台。山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列为国家整省试点,2020年底将完成全部改革任务。为积极服务贫困地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行山东省分行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户专项服务活动方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免收开户费用和电子银行产品使用费,为全省1.28万个“村集体”提供开户、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为贫困地区乡镇上线“三资”管理平台,为农业农村部门提供“村集体”财务和资产资源管理工具,有效提高“三资”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助力实现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
实施“农户信息建档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示范村”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工作,为有致富意愿、有产业支撑、有信贷需求的贫困人口建立信用档案,实施“白名单”建档,助推农户有效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创新推广“惠农e贷”产品,实现贷款自动审批、自动发放、便捷获贷,实现“数据多跑、农户少跑”。
做实做优惠农通服务点,完善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结算体系。依托农家店、农资超市,设立“惠农通”服务点并上线“惠农e商”,提高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与施可丰等农资行业骨干企业合作,打造惠农通工程“银企共建”升级版,建成精品型、标准型服务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不断优化移动营销PAD、便捷式超级柜台等机具功能,开展智能支付通大屏新机具试点,为农村地区开展现场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加快推进惠农通业绩评价系统研发,为提升服务质效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掌银推广,促进农村互联网普及和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利用移动营销设备,集中进村上门“开卡、开掌银”,方便更多的贫困人口使用到现代化的金融工具。积极开展“掌银合伙人”营销服务活动,助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实施,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和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互联网金融和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关于仿冒我刊收费的声明
我刊自创刊以来,从未向投稿人收取过任何费用。任何以刊发文章为名向投稿人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于对投稿人的欺诈行为。
我刊官网地址为 www.fcmag.com.cn。
我刊投稿邮箱为 fcmag@fcmag.com.cn。
对于仿冒我刊网站、网页的违法行为,我社将追究其侵权责任,以维护我社和投稿人的合法权益。仿冒网站、网页举报电话:010-88232443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潘婧 傅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