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丨数字化创新助力小微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数字化创新为例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1-05-21

欢迎金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newmedia@fcmag.com.cn

                                           ——金融电子化

文 / 台州银行南片区域副总监  叶本喜

银保监会也在《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中提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81%,与小微企业贡献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的行业地位并不匹配,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小微企业也必然随着经济发展要进行转型升级,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是外销转内销、向上下游延伸、产业转移、产业升级、机器设备升级还是打造自主品牌,都会引发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更加凸显,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在高质量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大有文章可做。本文以某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创新为例,帮助新常态背景下企业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碰到的融资难题,如何在融资服务过程中提高的金融服务的质效,为银行同业助力小微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融资难题背景

1.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难。首先,小微企业由于资本少,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存量都相对较少,更缺乏合格、有效的抵押品,从而影响了其融资能力,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在缺少抵押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寻找担保也比较困难,小微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或者信用担保公司做担保。同时,效益好的小微企业也不愿意为其他企业做联保,因为一旦其他联保企业无法偿还贷款,联保互保反而会成为惩罚效益好的小微企业的机制。


其次,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在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导致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全面、充分地了解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情况等信息,导致借贷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银行金融机构在处理贷款过程时信息失真,在贷款审查时存在一定的限制,从而也削弱了其在银行机构融资的能力。


再次,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存在自身资金实力较弱、生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生命周期较短等问题,加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够完善,银行金融机构很难获得关于小微企业准确的用信信息,无法准确地识别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积极性、意愿不高。


综上原因,小微企业可获得银行贷款比例较低,且获得贷款周期长,导致这些小微企业往往错过最佳用款时机。这在各种市场调查和银保监会公开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个事实。


2.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一是小微企业从正规渠道融资的成本较高。据银行监管部门和部分城市小微企业融资调查显示,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一般较基准利率上浮30%~45%,加上手续费、承兑贴息、联保保证金、评估费、登记费、担保费、公证费、咨询费等各种费用,累计成本更高。


二是面对可获得性低的正规银行贷款,大量小微企业转向民间借贷,从而进一步推升企业融资成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网贷公司等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收取高昂手续费,并按贷款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控制风险,造成企业的隐性融资成本高企。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第三方金融机构丰富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但融资成本较银行较高,部分小微企业获得的第三方机构无抵押信用贷款有的月息达到23%到25%,甚至超过了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三是甚至少部分小微企业为了抢占商机或还贷掉头等,利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网贷等高达40%以上的短期过桥民间高利贷进行短期融资。高昂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挤占了其狭窄的利润空间,导致小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策略

1.建设小微金融智能服务平台,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一是该行利用目前最新的金融科技技术,自主建设小微金融智能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小微企业资料收集、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等线上线下相结合,融合银行内部数据与政府、第三方数据等外部数据,深化数据应用驱动,推进企业用户行为数据在授信和风控领域应用,推广云证书和人脸识别认证方式加快客户身份识别和防欺诈,提升授信流程线上化、数字化,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二是深化数据运营能力,回归信贷本源,挖掘小微企业全量信息,降低资金风险成本。该行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小微企业360度精准画像,实时掌握贷款第一还款来源的经营情况和信用资质,跟进贷后管理,切断小微企业联保互保可能出现的风险,不断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从根源上防范违约风险、保障资金安全,进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提高可获得性。


三是整合内外部信息数据,持续推进信用贷款的发展,提高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利用小微金融服务智能平台对接外部平台,依据客户外部信息记录如征信、税务、电力等,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中进行建模并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强化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在风险识别中的作用,探索、完善信用贷款的调查、审批机制;同时,持续抓信贷人员开展客户实地调查,对企业的经营、信用、人品等相关信息线下完善,经过线上线下交叉检验,从而对坚守主业、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稳定等特征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减少企业担保成本和担保风险。


2.参与地方政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地方社会信用建设。一是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当地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在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造成获贷过程中的高成本,这也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利用互联网+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小微企业的借贷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单靠某一金融机构力量又难以实现,只有推动地方政府以金融科技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互通的合作模式建立起来,实现客户信息资源共享,才能解决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单一机构人力成本较高等问题,从而更好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在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达的市场环境中,任意企业经营场景中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残缺、数据零碎、数据获取成本高、数据准确性不高等问题,而在政府行政场景中又会有大量有价值的企业及法人数据资源被闲置,这就给我们建立一个综合、多维度的数据化借贷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思路。这个平台主要以金融科技为基础支撑,以公共信用数据库和小微企业自身数据库作为补充,同时将借贷业务的模块进行分化,将借贷场景中的信贷业务主体都纳入该平台中,再对各个模块中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进行开放,通过参与自身优势环节,能够更好的发挥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不仅能够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且对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也有促进作用。


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结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小微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推动地方政府探索建设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政府信用为背书和其他担保方式为辅为发展方向,为当地小微企业实现信用增级,实现信用共享、风险共担,以此提高小微企业担保效率,降低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所需支付的担保费用。其次,完善担保资金补偿机制,扩宽担保资金发生风险时的补偿范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借鉴,在政府将财政预算中以一部分资金作为应对担保公司发生风险时的补偿,并且运用财税政策对向小微企业贷款业绩突出的典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发挥带头作用,弥补补偿机制缺乏的问题。再次,要不断完善抵押物担保机制,不断扩充抵押物的范围,逐渐将抵押物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等领域扩展,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将商业信誉、知识产权等都囊括进抵押范围,推进抵押质押担保方式应用于更大的范围。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加强与当地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合作,推出信保基金业务,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探索有效途径。


(栏目编辑 :马  俊)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观点丨瞄准“零售+绿色”金融,以科技创新促战略落地

● 观点丨把握创新“数字消防”契机,引领银行业消防管理发展趋势——对银行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 观点丨积极探索农商银行消防安全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 观点丨银行消防安全管理的痛点与解决之道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潘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