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数据治理夯实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数据基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明确了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性资源的地位。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清算所)作为我国兼具集中清算和中央证券存管双重职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注重以标准化为抓手,一体推进数据治理落地生根,通过打通数据统一整合的“堵点”,解决构建完善治理体系的“难点”,消除数据安全共享的“痛点”,深入挖掘数据“富矿”应用价值,努力夯实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数据基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二次跨越”。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汪洪波
明确战略方向,全面推进数据治理
贯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等政策指引,上海清算所结合国际数据管理协会数据治理标准,从公司战略高度建立适合公司发展的数据治理体系,明确公司数据战略发展方向,构建以核心业务数据为基础的数据综合利用能力,建立管理规范、使用安全、利用充分的数据管理新格局,全面推进相关数据治理与信息监测数据标准项目,更好为债券、利率、外汇、大宗商品、信用衍生品5个市场20余种交易,以及金融债、公司信用债、货币市场工具、凭证类信用衍生品等约20种证券,提供统一、专业的清算结算和登记托管信息服务。
一是通过开展深入全面的调研分析,摸清数据质量和数据分布现状,定位数据使用中的痛点难点,深入挖掘监管、业务和技术需求,明确了数据治理成熟度现状和发展目标。二是立足数据基础、聚焦公司战略,擘画数据治理顶层设计,制定了上海清算所数据战略总体规划,形成了数据战略蓝图,明确了数据治理顶层组织架构和决策体系。三是通过建立规范化、层次化的数据治理制度体系,明晰数据治理职责分工,建立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四是通过全面数据资产盘点,建立了字段级的数据资产目录,完成了基于业务价值的数据资产分类分级,实现了数据的资产化管理。五是建立数据标准定义框架,明确数据标准制定原则,以债券市场监测数据标准建设为试点建设数据标准体系,推动关键数据质量提升。六是开展债券市场交易报告库数据标准建设研究。
构建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数据治理制度化全覆盖
上海清算所坚持“源头治理”“流程治理”“系统治理”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立符合公司现状和发展需要的数据治理框架和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数据业务价值化的建设目标。
1.明确数据战略蓝图,合理设计治理架构。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管理要求和业界数据治理成熟度模型,并借鉴同业领先实践经验,通过数据治理现状调研、访谈,全面把握公司数据管理的组织架构、政策制度、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等现状,结合公司长期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数据治理蓝图规划,指导公司高效、顺利地开展数据治理相关工作。同时,因地制宜建设数据治理体系,发布数据治理管理规定,明确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设计数据治理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数据治理配套力量,形成数据治理组织架构设计。
2.发布数据资产目录,明确数据主体责任。盘点公司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资产,明确数据业务定义及技术属性,界定了数据边界,确定数据归属部门。发布数据资产目录及数据资产报告,明确数据作为公司重要资产的归属管理部门和主体责任,有效保障数据资产在公司有效管理和使用。同时,持续加强宣传和督导,组织数据治理系列培训,在员工间树立数据是重要资产和数据应真实客观的理念与准则,强化用数意识,遵循依规用数、科学用数的职业操守,促进良好数据文化的建立。
3.搭建数据治理制度体系,发布数据治理制度及流程。建立公司数据治理政策制度及各数据治理领域管理办法,细化重要数据治理活动的流程及要求,形成一套完整、层级明确的数据治理制度体系。
比如,在数据标准方面,制定数据标准管理办法,规范数据标准的管理工作;在数据质量方面,制定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明确数据质量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管理等的管理职责和要求,促进实现业务与技术协同治理的端到端数据质量管理闭环;在元数据方面,制定元数据管理办法,规范元数据的统一管理,促进元数据的使用,支撑业务、技术、数据人员更加高效、便捷使用公司数据;在数据模型方面,制定数据模型管理办法,明确数据模型管理职责,并制定数据模型设计评审的流程;在主数据方面,制定主数据管理办法,明确主数据管理要求,推动公司主数据标准和流程的建设;在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方面,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要求,以及数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数据安全要求,明晰数据使用过程中,权限范围管理,授权与使用流程;在数据服务管理方面,制定数据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数据采集服务、数据分析挖掘服务等的管理部门及职责要求。
4.构建数据标准体系内容,推动关键数据质量提升。建立公司级数据标准体系,明确债券市场监测数据的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制定债券主题数据标准,形成并发布公司数据标准库。积极开展数据质量专项提升,以债券业务关键数据项数据质量提升工作为开端,在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与信息系统中全面落实债券业务参与者数据标准,构建全面的参与者分类体系和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球法人识别码(LEI)为主键的参与者行为穿透式监测体系,业务系统研发、上线、运营与数据标准动态更新联动,促进数据治理管理机制在公司的有效运行。
5.明确数据安全等级划分,保障数据安全。遵循《金融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分级指南》(JR/T0197-2020),明确公司数据安全五级分类,并依托债券业务数据标准梳理以及数据资产盘点工作,推动业务部门明确所辖业务领域数据的安全等级,为后续数据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地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6.探索数据标准应用,建设债券市场监测数据标准。开展债券市场交易报告库数据标准建设课题研究,对全球交易报告库数据标准框架进行对比,研究了国内债券市场数据标准建设现状,通过业务与技术的积累,总结提炼出一套债券市场数据逻辑设计方法,探索建立债券市场监测数据模型,对金融交易市场的主体、标的、事件三大组成要素分别进行信息要素的识别、分解和整合,并以上海清算所工作实践为例研究了标准的贯彻及应用方法。
以规范化的全生命周期治理,实现标准化的数据利用
相关数据标准化建设成果,解决了公司数据利用中诸多痛点和难点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在债券市场深化对外开放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以流程化的数据采集为支点,上海清算所积极参加我国跨境法人数字化身份识别试点,利用数据治理成果建设LEI管理平台,目前已为债券发行人、投资人提供高效、便捷的LEI注册、LEI信息变更、LEI年检和信息查询服务,实现4000多家金融市场参与者的LEI赋码。
以系统化的数据共享为依托,上海清算所创新推出与欧清银行合作,通过金融基础设施跨境互联互通模式服务境内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发行“玉兰债”的业务,在不改变国际债券市场通行的名义持有制度、多级托管模式前提下,能够支持最终投资者参与债券认购和交易结算,同步提交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实现从名义持有人到最终投资者全过程的识别、穿透、监测和管理,在为债券发行企业提供投资者主动管理及债券存续期管理便捷工具的同时,也为境内监管机构对中资企业境外发债的事中事后动态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填补了传统境外发债模式无法穿透至最终投资者的空白,实现业务开通、系统联通、数据贯通的底层架构“硬核”创新。
展望未来,上海清算所将继续坚持以源头性的数据标准制定为基础,积极承担金融市场交易报告数据要素行业标准采标工作,牵头负责唯一产品识别(UPI),参与唯一交易标识(UTI)、其他关键数据要素(CDE)的采标,努力服务中国金融市场的交易报告与监管标准化水平提升,主体和关键信息识别效率和准确性提高,积极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夯实数据基础。
(栏目编辑:张丽霞)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