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筑牢“小站点”构建“大平台”,金融科技驱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转型升级
文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 杨超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电子银行中心总经理 艾雪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采取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四川农信积极响应国家“数字政府”“数字乡村”战略,紧扣全省“两项改革”,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借助金融科技全方位、系统化赋能,打造“基于云计算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集金融、政务、村务、电商、民生、物流等“六位一体”的惠农综合服务,助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数字化和公共服务便利化。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 杨超
针对难点痛点锚定位
四川农信根据产业、人口等选取省内多个县市以及行政村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需求和服务供给现状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乡村服务仍然存在诸多难点堵点。一方面,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最薄弱的环节,金融机构单一、服务匮乏等始终存在;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政务下沉难,村务“三资”管理难,农民缴费办证跑腿难,农产品上行不畅等。同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正全方位加大对“三农”各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镇村一级的便民服务供给能力。针对这些情况,四川农信提出“12345”乡村服务计划,即打造1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助力提升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数字化和农村客群获得感2个方面水平,服务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3个主体,疏通“数据、信息、协作、流量”4个孤岛,连接“政务、村务、电商、民生、物流”5端,从过去提供单一的金融服务向服务农民生活、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治理有效延伸,实现农村综合金融及便民服务“就近办、掌上办、代理办、自助办”,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线下线上融合聚优势
四川农信具备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全省最大的一张金融服务网络,5200个网点、2.6万个助农取款点、近7万台自助银行机具设备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深耕农村、贴近农民的线下基因为全省农信系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已建成西南地区银行业软件规模最大、业务处理能力最强的数据中心以及多芯混部、弹性计算、异地多活的“蜀信云”私有云平台等一批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亿级账户和交易,金融科技能力和应用日趋成熟,蜀信e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2100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根植于四川农信系统线下线上的整体优势,主要由智能终端APP、微信小程序和手机银行惠农服务专区3个相互连通的系统模块构成,通过线下1.1万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2.7万名金融联络员和蜀信e手机银行3个载体向农村客户提供服务。
其中,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智能终端专门定制21寸大屏,既适合农村客户自助操作,又可由服务人员代办交易,省联社“总对总”与11个省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接合作,系统内各行社与辖内相关部门、单位签订合作协议700余个,整合小额取款、贷款申请、“惠农惠民”一卡通、退役军人服务、农民工服务、“三资”公示、水电气缴费、物流快递等服务内容25类79项。手机银行惠农服务专区使用超大字体,采用智能语音技术,听得懂四川话,提供打工资讯、欠薪追讨、农技培训、四川特产、惠农理财等专属服务。
金融科技应用强赋能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光学识别等金融科技,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信用社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交易成本过高、信息不对称等难题。
一是该平台在“蜀信云”私有云上搭建,将智能终端APP、金融联络员小程序及手机银行惠农服务专区进行整合联动,构建了弹性、可扩展、可共享的资源管理体系,且依托蜀信云“三地四中心”异地多活架构设计及其具备的站点级和城市级容灾能力,切实保障业务连续性。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农村客户交易及行为数据,建成智能营销平台,实现营销活动配置化,基于客户标签提供精准营销和针对性服务;推出“蜀信e·贷”“蜀信e·小额农贷”等智能贷款产品,实现了实时计算、数字化决策、机器审批、独立自主的风控模型和7×24小时融资服务,业务办理时间由3~7天缩短至最短一分钟以内。三是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统计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到站人数,智能比对客户业务偏好,精准提供金融及综合服务。四是利用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联动公安部门信息数据,实时识别身份证件等信息,辅助进行客户身份核验;识别村务办理文件等资料数据,将原本手工办理的村务服务转化为数字化办理,提升办理质效。五是利用远程视频客服、机器人客服等手段,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实时辅助客户办理业务。六是通过LBS技术,为客户精准推送附近的银行网点、自助银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位置信息。
多方合作联动显成效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核心是金融以及泛金融服务,以此为基本立足点,向外扩展延伸,叠加满足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生活缴费、政务村务等便民综合服务。金融和便民综合服务融合相得益彰是该平台的鲜明特色。四川农信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村小商超等经营实体合作,探索出了“银政、银企、银商”等合作建设模式。银政合作方面,对接省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等政府部门,建立政银合作信息共享机制,筛选出74项高频的政务服务投放平台,并推动将自身金融服务、缴费业务向外输出嵌入到省农民工服务平台APP;银企合作方面,与省供销社、四川移动、人寿保险、京东物流等企事业单位对接,推进农资代销、通讯服务、种养殖保险、物流快递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落地。
通过多方合作,打通了与政务、村务、电商、通讯、物流、保险等合作主体的系统通道,形成整合银、政、企等多方应用的服务闭环,并融合银行、政府、通讯运营商、农民工服务平台、退役军人服务平台等数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初步实现“一点多能”“一站式服务”。截至2022年5月末,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线上智能小额农户贷款、惠农保险、扫码支付等金融服务9类80余项,社保医保、补贴查询等政务服务61项,水电气缴费、挂号就医等民生服务11类37项,村务服务覆盖76个区县,与2.28万个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占全省行政村(不含成都)的91%;平台电商专区上架2.3万款四川特产、农资农具等商品,联合京东、顺丰在7个地市试点村级物流。平台累计服务3572万人次,“蜀信e·小额农贷”累计向59万农户授信,贷款余额373亿元;向22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余额517亿元;与全省75个区县合作共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为180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支持11亿元。
图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金融联络员及蜀信e手机银行,线上线下联动为农村客群提供服务
下一步,四川农信将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以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让金融科技成果更多惠及“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栏目编辑:杨昆桦)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