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会的“大小多少”
温州教会的“大小多少”
温州教会被誉为中国的耶路撒冷,这样的评价在我小的时候就已听说,但什么时候开始,是谁最先提出来,却至今没有找到文本的确切记载。不过,从温州教会历史看,一直以来,温州在教堂数、信徒人数、牧者人数等方面在中国教会中为前列。这种赞誉,对于温州教会来说实在有一定道理,一方面说给温州教会一些刺激,使名声在外的温州基督徒更加热忱,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却成为温州教会的祸害,不少人以此夸口,并不自觉的活在这种虚拟的光环里。深入温州教会,不难发现今日温州教会外在复兴、实际中空的现状,处处蕴藏着危机,其事实不容乐观。本文,笔者用小学生惯用的“大小多少”来对温州教会的作稍微的反思。
一、教堂大教会小
到温州旅游或高速开车经过温州,你会在沿途看到不少教堂。这也正是温州教会展现给世人的最直观的复兴现象。单单在温州,教堂不下二千座。更叹为观止的就是温州教堂一个比一个大。若是稍微了解一下近三十年的历史,不难发现温州教会经过了两轮的建堂大潮。第一轮建堂大潮是因80年代的收回教产而来的修缮与建堂。这一轮在90年代初基本结束。教堂比较简陋,以有场地聚会为满足。到90年代中后期,又开始了第二轮建堂大潮。这一轮的建堂,以聚会人数增加,教堂不敷使用为由,加上信徒经济上普遍开始富裕,所以建的教堂普遍以大为主。该轮建堂持续至今,逐渐趋向大而豪华。当然,目前温州大堂中,以乐清柳市堂为最,被称为华人教会最大的教堂。
在教堂大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信徒人数不一定与教堂的大小成正比。除了在县城与经济富裕城镇的教堂外,不少在农村的教堂,信徒人数不容乐观。我们需要了解,温州教会计算信徒人数与其它城市教会不同。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教会以户为信徒人数计算单位,而不是以受洗人数计算。因此,温州教会现在统计的信徒数量不是受洗基督徒人数。温州教会估计信徒人数为100万,这不是受洗人数,而是以户为单位估算出来的。若以每户平均为4人计算,大概受洗基督徒人数不及25万。这个数据并不准确,因为这个数据假定每家有一位受洗基督徒估算,但不可否认,有一些基督徒家庭受洗人数是两人或以上,但有更多人家里没有一位受过洗的。因此,在表面复兴的温州教堂里,教会却是软弱可怜。
二、脑袋大生命小
在教会长大,我就在经历着教会形形色色的聚会。后来,自己成为一位传道人,就发现需要应付的聚会应接不暇。作为传统基督徒家庭的信徒,大多从小就参加许多教会的聚会,在潜移默化对圣经故事耳熟能详,对教会语言应用自如,对赞美诗歌朗朗上口,对圣经问题对答如流,对教会礼仪了如指掌。在这样的教会中服侍的传道人都有相当的压力,不是不能适应教会的传统,就是很难改变信徒的现状。
不能否认,在传统教会长大的信徒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但由于他们的对于教会、圣经、传统的了解停留在头脑的知识,他们只能称为基督教徒,信仰对于他们来说还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遗传。因此,温州教会流行的“老教友”的现状是很普遍的现象。所谓,“老教友,皮最厚!”就是指这样的信徒。
三、老板大牧者小
温州教会因为教堂多、信徒多而被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温州人因为特殊的商业头脑而被冠以东方犹太人的美名。在我成长的年代,温州男孩子可以读不好书,但大家都有同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位老板。因此,今日温州不管大小,老板遍地都是。当然,这些大小老板在教会中也普遍存在。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老板在教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我们不能说所有老板都是拜金主义,但这样的趋势不得不思考它的危机。我们也不能否定不少老板基督徒爱主爱教会,但事实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今日温州教会许多事工受益于老板基督徒的热心与金钱的便利,然而世俗化的危机已经愈演愈烈。
同时,温州教会由此延伸且必须重视的,就是在老板基督徒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时,牧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温州教会牧者聘任制度,使教牧变成一位雇工,其职能充其量只是一个经理,衡量他的价值的却是恩赐的大小与事工的多少。一位牧者感叹说:“温州教会是外行人管理内行人”,不能不说有一定的道理。很多牧者,在教会服侍中缺乏安全感,在压力与是非中服侍,频频换工场的现象普遍存在。可以预见,不以牧者为主导的教会,要不急速世俗化,要不教会无法健康成长。
四、恩赐大爱心小
在温州教会最被推崇的大概不是奉献的心,而是会说话的口。在不管是教会的义工,或是牧者,最能讨教会领袖欢迎的不是他的奉献的生命,而是讲道、教导的恩赐。许多次,教会领袖在谈及选苗时,最优先考虑的是口才,最容易被否定的则是口才不好。当然,这对许多领袖来说是很现实的问题,他们认为没有口才的传道人即便很有心志,也很难在教会立足,而那些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拥有超众的口才的人。因此经常听到有领袖提醒想奉献全职服侍的年轻人说:“你要好好考虑清楚,神是否真的呼召你,不然是很难服侍得下去的!”一般说来,这样的提醒的前提,就是领袖们已经认定这位年轻人不太适合,所以就劝他不要全职。
在选择或聘请传道人时,教会领袖也是以讲道恩赐为第一,甚至只要讲道好,连某些人品上的问题都可以忽略。而对于那些讲道上口才平平的传道人,则会忽略他人品方面的优势,从而否定他的服侍。因此教会给一些哗众取宠者留了地步,有些人可以凭满口属灵的话、天花乱坠的口才来迎合信徒的口味。那些忠心却恩赐稍逊的同工则被忽略。
五、信徒多礼拜少
从人数上看,温州教会的数量还是可观的,毕竟承认自己是“信耶稣”的人还是占了人口的八分之一。不过,教会却始终不能以这种外在的人数为满足。其实,这外在的数量最多是忽悠忽悠不了解温州教会的访客。而对于熟悉温州教会的人,不管是本地教会的人,或是关心教会发展的人来说,这里有着一个不能言说的隐痛,即参加礼拜的人数最多只能是信徒人数的四分之一。
曾有外地某领袖反复对我说:“你们温州教会好,很复兴,教会有钱!”他的意思是温州教会的复兴原因是有钱,而他们教会不复兴就是因为没钱。我很不客气的回答说:“温州教会最复兴的时候,不是有钱的时候,而是有逼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信徒增长了三倍。温州教会在近三十年里,教会钱是多了、信徒人数增加了,教会礼拜的人数却不一定增加,热心的基督徒人数也不一定增加。”金钱是教会复兴的一个小工具,但它却不能决定教会的复兴,反而令教会陷入世俗化危机的,很大程度上与钱有关。在生活安逸、平安稳妥、事事顺心的环境里,人就容易对信仰失去起初的爱心,甚至随流失去。对于信仰生活,则容易越来越冷淡,或者成为可有可无的形式。
六、教友多圣徒少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温州教会的教友是很多的,特别是以户为单位的计算方式,使信徒人数在表面上看已超过100万。但这种数据却不能成为我们盲目乐观的理由。实在地,在温州教会中,“老教友”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挂名基督徒、礼拜天基督徒、礼拜堂基督徒、迷信基督徒、功利基督徒、遗传基督徒等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许多人的眼中,基督教信仰与其它宗教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心灵的慰藉、劝人为善,教会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这种现象,绝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是经过几十年而“沉淀”下来的。从文革时期开始,教会没有经过正统神学训练的牧者来牧养教会,一直由文化水平不高的义工传讲信息。在特殊的十多年里,相信义工们的热忱服侍带来很好的果效。但改革开放之后,牧者没有恢复在教会中讲台供应的职任,依然由义工把持,这对于改革开放后,受形形色色的思潮与社会潮流影响下的教会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在义工主导的教会中,间接或直接地取代了牧者的权威,甚至有些教会否定牧者的作用,以致牧者的信息不被重视。而那些正在身体力行的义工们,会用他们非专业(是指不一定符合圣经的教导)的眼光来看世界,在信息的传讲上产生许多的偏差。
在信息传讲上听到不少义工说:“信耶稣是可以两手抓的。可以一手抓世界,一手抓耶稣。”又有人对那些忙于追求世界的信徒说:“其实信仰最重要的是在于心,如果你没有空来作礼拜,只要你有心敬拜,神也会喜悦的。”也有人对传道人说:“圣经里讲得都是对的,但现实却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或者教会里也流行说:“金钱不是万能,没钱则万万不能。”也经常有人说:“信耶稣不要信得太迷,只要有份就可以了!”“我不想什么公义的冠冕、生命的冠冕,只要将来能进入天堂的门槛内,或者呆在天堂的旮旯里就行了。”诸如此类的话,在温州教会甚是流行,对于教会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利,对于基督徒生命的塑造来说也产生很大的阻碍。在温州教会中,许多人满足于平信徒的信仰追求:有空来教堂、没空就“拜拜”;坐在教堂里,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睡。
七、金钱多奉献少
虽然温州以农村教会占主体,信徒中以“平信徒”居多,但教会在经济上面还是可以过得去的。当然,若从“十一”捐项的要求来说,温州基督徒的金钱奉献是远远达不到的。有意思且很讽刺的是,在如此经济富裕的温州,教会在竭力劝导青年弟兄姊妹奉献读神学、做全职服侍的时候,响应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在温州教会中,很流行的一句话是:“做传道人是没有出息的,没有前途的,注定要一辈子受穷的。”这种现象在经济越发达的城镇,越是明显。就笔者成长的镇来说,听说光是税收,就占了整个县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事实上,在这个镇里,愿意去读神学,愿意全时间服侍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现在教会在聘请传道人时,总是得将“橄榄枝”伸向外省,到处寻找合适的传道人来服侍。
笔者在服侍过程中,经常听到有弟兄姊妹来跟我说:“弟兄,你是有福的,能够全时间服侍,不但你蒙福,你们全家都蒙福哦!”我很乐意地回应他们:“是的。”有时,我也会稍显调皮地多嘴一句:“是的,这是特别蒙福的,要不要让这些福也给你们享受啊?”回应说:“怎么样?”“让你们儿子也去读神学啊!”我接着说。他们一般会很为难地回应说:“那就算了!做传道人很辛苦的。”
其实,在温州教会中,不是教会没有钱,也不是没有人愿意去奉献,而是教会没有建立好一个相对完善的传道人薪金制度、传道人聘任制度、传道人的权责分工等。在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温州教会在各种制度上却远远落后。在企业里,普通工人都可以享受各种保险制度的优惠时,教会还有人说:“我们的保险在天上,传道人要凭着信心度日,不用保险。”在一般工人的工资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传道人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经常有领袖告诉年轻人说:“在教会里服侍,你就得做好贫穷的打算,现在教会的工资大概只能解决你的温饱问题。”在义工主导的教会中,甚至还有人说:“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圣工,都没有拿教会的一分钱,你们读了几年神学就了不起啊,一出来就要有工资。”我想,在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时,许多年轻弟兄姊妹的奉献心志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有几次在讲台上,讲到相关的内容时,笔者心里甚是痛苦,就很不客气地对教会现象作以下的提醒:我们经常会祷告说:“主啊,求你复兴教会,求你兴起时代的工人。”但是为什么今日教会中许多年轻人不愿奉献自己?我想主要原因不是主不兴起他们,而是主要兴起他们的时候,他们被许多现实的困难给吓怕了。今天教会给予传道人的工资仅能解决温饱问题,那么他要结婚、生孩子,将来孩子要读书,自己要有住的地方。面对这些,不少人的心志就被吓回去了。在求神复兴教会、兴起牧者或传道人的同时,弟兄姊妹需要热心奉献金钱,教会需要改善传道人的待遇,解决传道人的后顾之忧。有人可能会回应说:“那传道人总不能因为金钱而奉献吧?他得学会过信心的生活。如果为金钱,他的奉献也不真了!”我相信传道人既然愿意奉献,就已经打算好自己将来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但现实的问题不能解决,青年基督徒的奉献心志就会受到挫折。其实,学习过信心的生活,是传道人服侍的本份。供应传道人生活所需,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教会必须努力的。教会绝不能减少传道人的生活待遇,制造一些“信心的功课”,然后告诉他们:“你们要过信心的生活!”
八、说话多遵行少
在以色列人的传统信仰中,“示玛”是信仰传承中极其重要的宣信经文。经文一开始就说:“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作为神的子民,最先运用五官中的耳朵来听命,而不是用口来说话。作为家长都知道,孩子是否听话,不仅仅在乎他是否记住父母说过的话,而在乎他是否按着父母所说的去做。在扫罗擅自献祭之后,撒母耳说:“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温州教会的基督徒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能说。从小在教会中长大,对于圣经上的话、教会的规矩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们虽然谦虚地说:“我拙口笨舌地,不会说话。”但对于教会的事情,大多都能指指点点,甚至有人可以分析得入木三分。然而,能说的基督徒却对于神的道却很多时候停留在“听听感动,想想心动,回家则一动不动”的状态。在探访中,曾听到一位长年不去教堂的教友说:“我去听了反而不好,因为不知者不罪,如果我听了,就知道了,然后若犯罪,那就是明知故犯了,所以我就干脆不去听算了。”在查经班里,不少弟兄姊妹对于圣经中的教导提出质疑说:“圣经里的话太难了,谁能遵行啊!是做不到的!”
九、争端多合一少
每当外出时,总会有人评价说:“温州教会是中国的耶路撒冷!”我则会无奈地回应说:“希望能有老耶路撒冷一样蒙福,但可惜很多时候跟现在耶路撒冷一样乱!”温州教会从80年代开始,经历了不少不合一的事情。有人将86年开始在瑞安、乐清等地发生的分裂现象称为“温州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温州许多教会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神学观点的不同,信仰传统的不同,或者追随牧者的原因,造成不少争端,甚至引致教会分裂。在某市、县的教会,分了再分,十几年内连续分了三、四次。
有人说:“温州的传道人,个个都很强,都可以独挡一面,但谁都不服谁,所以教会无法合一。”教会纷争其实跟这种“不服”的现象有直接的关系。传道者若能真的如保罗所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或者如他所提醒的:“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我相信教会的争端会销声匿迹,合一的服侍将成为教会新的气象。
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注:封面图片取自网络
更多文章:
欢迎关注:丰盛“书”房,为个人原创作品平台,您可以阅读到感兴趣的文章,包括讲章、灵修默想、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教会历史、口述史采访、基督教教育、信仰随笔等。可以直接点击下图,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