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节的由来竟有一段如此感人的故事(附广东各地清明习俗)

2017-04-04 河源日报微生活

河源人,河源事,值得您关注


今天是清明节,

小伙伴们,对于这个节日

除了放假、踏青、祭祖,

你还有多少了解呢?

看下去,你会有新的发现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


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半天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人们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但其已离家去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


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去。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

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

清明节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随小编

来看看广东各地的清明节习俗



河源


祭拜先人

河源人的祭拜有春秋两祭之分,多是选择从农历二月初二到四月初八这段时间祭拜先人。


杀鸡时,用鸡血把福纸点红,压在坟头称为“压纸”。鸡血纸没压上,就不能随便动坟,年年祭拜都如此。


祭拜的时候要注意“茶前酒后、左鱼右肉,水果在后”的摆放顺序。



做清明粄

”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这是流行于客家地区上千年的习俗,在清明节以吃清明粄为定俗。


先到野外采摘艾叶,剁烂成浆后与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即可食用。由于艾叶有祛湿、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了吃清明粄身体强健之说。




肇庆


食蔗食到尾

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


大人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东莞


拜山吃艾粄

东莞清明期间扫墓叫“拜山”,也叫“挂纸”。祭品是比较讲究的,如苹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节节高升,乳猪代表全家富贵。


客家人清明节吃艾粄有不同说法。在东莞凤岗传说是因为清明时节雷雨特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说吃了艾粄小孩子会更乖。



广 宁


搏头彩

肇庆广宁,称拜山扫墓为“修清”,指为先人墓地除草平整,把周围的环境修葺一新,拜祭祖先。


广宁人称,“修太公清”人人都想搏“头彩”,谁家“抢先修得太公清”,谁家就先得到太公祖的保佑,为一年的工作生活开了好头。



广 州


行清吃荞菜

行清,即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祭祀完之后分猪肉,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配上“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的人家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潮 汕


做朴籽粿


清明时节,气候转暖,朴籽树叶满丛嫩绿,民众便采摘朴树的嫩叶,捣汁和入米粉中,制成别具风味的潮汕朴枳粿。


蒸熟的朴枳粿,不但色泽青翠,有一股诱人的朴枳树叶浓香,很是惹人喜爱。



小伙伴们,看完之后,

是不是对清明节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也对中华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呢。



来源:惠州日报,网络

新媒体编辑 | 王小丫



广告


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在河源能称得上极致美食享受的西餐厅,一定是它!

警惕!手机号不用了你以为停机就行?真相你绝对想不到!

为什么肝癌发现都是晚期?身体这些信号要警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