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有感(二)
同道线上读书会之《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经历多次热烈的线上精读讨论后,已圆满告一段落。以下为几位书友的读书笔记,期待大家积极探讨交流。
马克思的几个核心观点及评价问题
——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文 | 沧木生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应该说是其巨著《资本论》的缩写或者说是《资本论》的理论介绍。当然,《资本论》的前几章又对这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说明。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几个影响比较大的观点,包括对价值的区分(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A)商品既具有使用机制,又具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的属性,而使物变成商品的关键是交换价值。也就是说,交换价值使得物成为商品,因为交换价值是经济关系的表现。相应地,劳动也具有二重性: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物化劳动),和生产交换价值的抽象劳动(社会劳动)。一般所说的价值,主要指的是交换价值,其本质是凝固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
(B)如果要用劳动时间来规定交换价值,个人的劳动就必须变成一般的抽象劳动(才能进行量化),这就是个人劳动的社会性。而交换价值表现的就是劳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这里却是被隐蔽在物的外壳之下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交换价值本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却表现为物的使用价值的内在规定性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我买了一台电脑,实际上,我是在和无数劳动者发生关系,有硅谷的科技人员,有资本链条低端的产业工人,也有顶端的资本家,但是这个过程的直接表示我用货币购买了电脑本身的使用价值,前述的关系被隐藏在物的关系之下。当然,这里说的货币是方便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
(C)因此,可以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一般劳动时间,而不是货币(马克思详细论述了货币产生的逻辑原因),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是流通手段。
这些论点比较有名,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首先,商品是不是只是以商品的形态存在?最近兴起的物质研究,其实就是发掘物的其他性质,比如礼物,虽然是商品,但又不完全是商品。而法国理论家鲍德里亚则挑战了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二分法,认为商品的价值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马克思将“劳动”视为外在的、商品性质的观点,也受到挑战。汉娜·阿伦特认为,劳动可以作进一步区分,分为工作、劳作。前者如教师的工作,其实不能以物化劳动的方式理解。当然了,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的观点是被很多学者抛弃的。首先,劳动价值论这个基础就遭受很多质疑。有许多无形的东西,也在创造价值,比如说承担风险、组织形式等。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资本论》)的方法论交待。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重申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历史的、总体的。历史的的意思要在历史情境中考察问题,不能将问题抽象为普遍情况(如一些经济学家的做法)。事件只有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发生,资本主义的生产与传统社会的产生虽然可以抽象出共性,但是差异更为重要、更具有决定性。总体的的意思是必须以辩证的眼光看到各个环节,比如说生产、分配、消费等问题,不能割裂来看,它们都和生产有关。
几句《导言》的摘要,对今天依然有帮助。
无论在不同社会阶段上分配如何不同,总是可以像在生产中那样提出一些共同的规定来,可以把一切历史差别混合和融化在一般人类规律之中。
那末,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
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2016年11月14日星期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心得
文 | 陈津
原先以为不过短短百来页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半个月足以。然而半个月下来,每天几乎都是在皱眉中啃书。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晦涩性、抽象性远超乎自己的想象,阅读马原著犹如走入深山之内,见山不是山,思想的真知灼见似乎都隐藏在云雾里。然而,在粗浅的阅读中,仍能强烈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蕴着强大而缜密的逻辑推演及高度凝练的思辨性。鉴于本人理解能力有限,半个月时间,对于该书未能做到彻底理解和融会贯通。没有充分的理解,便不敢妄谈批判。因此该心得我只能分享一些自己阅读中浅薄的体会。
马克思在《商品》一章中,一开始就指出:“资产阶级的财富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原素存在”。[[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P15][1]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的内在理路,必须从商品出发。
马克思规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即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人的需要是具体的、多样的。因此,使用价值因商品自然属性的不同而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在消费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在这里交换价值必须是无差别的、质相同,量不同的价值。它代表着所有商品内含着无差别的统一物。商品由劳动生产出来,它是人的生命力的消耗的产物。因此,商品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的劳动。交换价值由抽象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它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外在形态具体劳动创造,内在价值由抽象的劳动决定。商品是社会劳动的化身,是抽象劳动的结晶,是物化劳动。
商品只有顺利的完成交换的过程,其价值才能得以真正体现。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实际上体现的是不同劳动之间的交换。劳动规定着人的社会属性,劳动的交换更是人的社会性的交流。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主体性被隐匿,商品主宰了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被颠倒为物与物的关系,商品拜物教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因此,商品是物化的劳动的统一物,是异化了人的本质规定性的缩影。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P15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心得
文 | 王珈
本书是所有读过的非常绕脑的书之一了。经过粗嚼,除了一些小肉吸收了,大骨头完全还给马爷爷了。
现在就所吸收的做一个分享。
1. 以交换实现物品的价值。书中的例子很多了,就不赘述了。在此特别想聊的是,我觉得,钱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也就是说,那些存在银行里,以各种形式投资了的,都不是自己的钱,都是数字或者给了别人的,而只有自己实打实花出去,消费了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在你手上的钱只是概念上的你的东西,而花出去换得的服务、或者是实物才是属于你的。想到这里,我就觉得葛朗台真的太可悲了,死在了金子上。嗯,就像这次的双十一,我就知行合一地买买买了~
2. 当货币贮藏者的禁欲主义和勤劳相结合后,便成为了宗教上的清教徒。清教徒是勤劳的小蜜蜂,节俭的小蚂蚁,只买生活必需品,但却勤勤恳恳不为钱地努力工作。我很欣赏这群人,虽然他们的存在是不太利于贸易的,特别是全球性贸易。但人类拥有了太多的美好事物,欲壑难填,资源大都浪费在了奢侈品上。我倒挺期待大家可以将生活做减法,成为一个打折扣的“清教徒”,这对地球妈妈不是一件坏事。
以上是我的分享,虽然剖析的思想深度为个位数,但作为一个读马哲便会犯瞌睡的人来讲,能硬着头条晕晕乎乎看到现在,还是值得自我肯定的。哈哈~自我表扬一下~
编辑 / 琉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