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珠三角上百只龙舟浩浩荡荡划到这里,咁大阵仗究竟要做咩?

2017-05-29 佛山日报


▲一百多艘龙舟龙头被陆陆续续抬进勒流龙眼太尉庙内,等待点睛。



所谓画龙点睛

只有点完这笔朱砂

龙舟才算有了生命

划起来才会更加生猛

这就是传承600年的顺德勒流龙眼点睛习俗的核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08pik6e6&width=500&height=375&auto=0

▲顺德勒流龙眼村百余艘龙舟现场点睛视频。



在顺德

龙舟、龙船、龙艇之外还有龙虱

龙舟水、龙船饭之外还有龙形球场

这里有各种龙的故事

今天说的是

既有百条水龙、旱龙来到一个叫龙眼的小村

求一笔赤红朱砂开眼的盛典



昨天

正值“初三扒龙眼”

一向以宁静为常态的古老村庄龙眼变得异常热闹

龙眼环村河涌承载数百条龙舟

与蓝天云影相互映衬



▲来自四面八方的龙头正送往龙眼村太尉庙点睛。


▲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划着龙舟行驶在龙眼村环涌村河道上,前往太尉庙给龙舟点睛。


▲来自四面八方的龙头正送往龙眼村太尉庙点睛,所到之处,村民夹道欢迎。/ 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 孔渝 摄



▲百余艘龙舟集合在勒流龙眼村。


▲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带着小朋友一起参与活动,从小培养兴趣。



▲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划着龙舟行驶在龙眼村环涌村河道上,前往太尉庙给龙舟点睛,河涌两旁的市民纷纷伸颈侧目。



▲龙头被拆卸下来,等待抬进勒流龙眼太尉庙。


▲扛龙头。/ 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 何光尧 摄


▲一人龙头一人龙尾。/ 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 陈丽仪 摄


▲摸摸龙头,快高长大。/ 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 孔渝 摄


众多顺德市民和珠三角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穿越600年时空

体味龙舟文化的历史印记

感受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600年前的锣鼓声声似乎在村间回荡


勒流龙眼太尉庙内烟雾缭绕

两人高的龙旗笔直地竖立在庙门口

在锣鼓喧天中

等待从四面八方而来的群龙聚首朝圣点睛


▲各个龙舟都有自己的牌匾,图为龙潭光南社。


▲龙头被抬进庙内,媒体市民纷纷拿起相机手机记录。


▲龙头摆在特制的木椅上,等待点睛。


▲现场40多岁的点睛人梁汉勇正在龙眼村太尉庙中为来自四面八方的龙头点睛。



龙眼点睛现场熙熙攘攘,

这个环节备受关注。



▲这几年,前来参与点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 孔渝 摄


当天上午十点

珠三角各地一百多艘龙舟

如约齐聚龙眼村参加端午盛事龙眼点睛活动

此项活动在龙眼村已经延续了600多年

从上午十点持续到下午四点

所有龙舟水路并进

前往太尉庙参加点睛仪式



龙舟靠岸

龙舟手就卸下龙头、龙尾和龙牌登岸

从左侧门进入太尉庙内

由长者用毛笔蘸朱砂为龙头点睛

同时主客互赠礼物

“点睛”仪式完毕

再从右侧门出


▲完成龙舟点睛仪式的村民将龙头装回龙舟准备开始环村涌巡游。


上百只龙舟点完睛后

在鞭炮声、欢呼声中

在环村的河涌中穿行一圈或三圈

同时

勒流街道办还把众涌水上飘色、黄连龙虱和广绣

等岭南民俗文化共同呈现给广大市民游客



▲现场众涌水上飘色民俗正有序进行,河岸边的村民无不伸颈侧目。


▲水上飘色民俗活动浩浩荡荡。/ 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 蔡坚生 摄


据说

只有用朱砂点过睛的龙舟

才能划动得特别生猛

否则就成了“盲龙”

拖泥带水

甚至有翻沉之虞


▲现场一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坐在龙舟上。


▲现场小朋友们坐在小龙舟上体验划龙舟的感觉。


▲现场巡游的龙舟行驶在龙眼村环涌村河道上,小朋友们也来泡一泡龙舟水,清凉又有意头。


▲现场完成龙舟点睛仪式的村民将龙头拉出来让小朋友们摸一摸图个好意头。



近两年来

龙眼点睛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吸引了周边南海、番禺等地的龙舟队伍前来参加

龙眼也借助省级非遗申报的契机

打造以龙舟文化、生态观光、

水乡活动体验为主的岭南特色村落

全面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龙眼点睛民俗活动已经

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颇具影响力的龙舟文化盛会!

为我们的佛山龙舟文化

点个大大的赞!

今日精选


① 放大招了!这次,佛山五区要坚定不移干好这件大事……

 超方便!粤E、X、Y车主注意,微信交罚单现已五区通办!

③ 手机每天关机一次到底好不好?真相让人大吃一惊!



来源|视觉佛山

编辑|徐嘉楣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