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呜呜,我不想去上学……”
最近,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患者。说来也怪,一提到“开学”,原本活泼可爱的他们就会突发各种症状:有的表现为生理不适,头晕、肚子痛;有的表现为情绪上的不稳定,吃不下、睡不好,还会哭鼻子;还有的是既往诊断过心理疾病,明明已经恢复正常,到了开学季却又“旧疾复发”……
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海生介绍,这些患者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厌学。尤其经过超长的疫情假期,这些厌学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发酵和酝酿,即使是优等生也不例外。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真实心声:
“我讨厌做功课,妈妈还总是嫌我慢,嫌我不认真,烦死了!”
“一上学就要大考小考,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妈妈就会问,那个谁谁谁几分啊,有几个100分啊,真讨厌!”
“我上语文课头疼,上数学课胃疼,上英语课肝疼,上音乐课嘴疼,上美术课手疼,上体育课腿疼……”
对此,家长们焦头烂额,正所谓“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真是形象极了。
想要帮助孩子,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厌学?
1.躯体因素:一些孩子本身就有躯体疾病,如严重的心脏疾病,这使得他们无法适应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压力,也就自然不愿意上学。学习是他们额外的、无法承受的身心负担。
2.精神心理疾病因素:一些孩子正经历着心理疾病的折磨,例如,严重的抑郁障碍可导致孩子经常性情绪低落、反应能力下降,而抑郁障碍引起的敏感多疑又进一步破坏了孩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回避同学、躲避学校,产生社交障碍。
3.社会心理因素:一些孩子既没有躯体因素,也没有精神心理疾病,可是一提到“学校”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学校中与同学或老师相处出现了问题,如受到过语言、肢体上的伤害,或是校园霸陵的受害者,等等。
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对此,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海生给广大家长们支了几招:
如果发现孩子有明显躯体疾病和严重心理疾病,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当疾病缓解后,帮助孩子们进行身体和心理康复训练,重新回归学习生活的“正轨”。
02家长要教会孩子们如何辨别恶意行为和应对校园霸陵,教导孩子们在遭受威胁和痛苦时学会求助,以及面对不同情况应采取怎样的应对办法。
03改善孩子在学校中人际关系压力,如果孩子和个别老师相处不好,或者和个别同学之间关系不良,家长们要作为第三方适当介入,寻找合适的机会一起交谈,化解误会。
04面对孩子和父母谈条件才上学,如果家长草率满足一个条件,孩子还会有下一个条件。这时,不是一味满足他们,而是找个合适的机会和孩子“对决”与“和解”。
另外,张海生还提到,厌学好发于青春期,尤其是初二的孩子。青春期对于孩子而言,就像毛毛虫化茧成蝶必须要经历痛苦的“蛹”的阶段,他们会经历更多苦恼与困惑:有时什么也不想做,有时面朝书桌“神游太虚”,有时还会喜欢看原本不屑一顾的小说,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做。
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孩子仅表现为成绩稍有下降,在大人不怎么发觉的情况下度过“蛹”的时期。然而,如果这种“蛹”的状态比其他孩子更加持久和严重,就容易演变为厌学症。这时,家长要尊重并等待这种状态结束,相信时机成熟了,孩子就一定会走出来。
最后,张海生建议,每一个孩子厌学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厌学,心平气和地听一下原因,必要时到医院临床心理科接受心理疏导、治疗。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教学主任
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曾在意大利进修学习。目前任职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老年精神障碍分会常委,杭州市精神医学和心身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童精神障碍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医师分会委员,中华消化心身联盟浙江省常务理事,意大利安科纳联合大学国际心理健康组织成员。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行为干预,主持和参与省级、市级科研项目5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一键挂取专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