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个迷你电视剧的名字在各大公众号、影视讯息网站、KOL大V社交账号上纷飞:《伦敦生活》。被誉为“一代神级丧剧”的《伦敦生活》的第二季在今天获得2019年艾美奖最佳喜剧剧集等4项大奖,其编剧兼主演菲比·沃勒-布里奇同时获演员和编剧奖,可以说是非常实至名归了!
可能你没看过《伦敦生活》,但你今天一定刷到过这个视频:“当你只准备一份获奖感言,却拿下两个奖时”
《伦敦生活》最开始只是一部10分钟的单人喜剧,2013年,菲比将它扩写,并带到了爱丁堡艺穗节,初出茅庐就赢得了一个冠军奖项(Fringe First Award)。几年以后,它被BBC搬上电视屏幕,两季双双斩获了烂番茄100%的推荐率。今年8月,凭借《伦敦生活》和《杀死伊芙》成为时下最热编剧的菲比,再次把她的成名之作带回舞台,在西区温德姆剧院(Wyndham's Theatre)上演,完成了一个回归。小爱在激动之余,重温了一下第二季第一集那个被誉为“神级翻车现场”的一家人聚餐戏。那种看似其乐融融、实则极其压抑绝望的氛围,打破第四堵墙、戳穿可悲面具露出不堪真相的尖锐独白感觉莫名熟悉。
看到这里,小爱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我心深处》的操作吗?2016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正选剧目《我心深处》灵感来源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梅特林克的《室内》。它同样是设置在一个看似欢乐的家庭聚会上,窗户内的房间被布置得舒适而温馨。冬日最长的寒夜里,玻璃窗内,温馨的房间,一群朋友正在聚餐。欢笑、调情、玩笑、吃饭、跳舞……聚会上尴尬的事件和毫不留情的旁白逗得你哈哈大笑,然而笑声背后是可怖的空洞。因为观众很清楚,房间里的每个人都在假装,在掩饰。随着窗外一个陌生人的突然造访,有一个被掩藏在浮于表面的欢声笑语之下的秘密,被慢慢揭露……
这是一个对我来说,看上去极为非典型的戏。它的非典型并不在于没有对白,而在另一种戏剧结构上。在演出前的宣传期,我收藏了所有的推文但是没有接受任何剧透,一无所知地进了剧场。事实证明它给了我更好的观看体验。舞台布景玻璃窗后的家庭餐厅,布置完整而且温馨。说真的,每次见到这么温馨的家庭布景,我总会有点害怕。越是温馨的环境,越不知道会发生多么尖锐的戏剧冲突,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枪就响了。这个戏初看很传统,三一律,第四堵墙,走进剧场的时候,我在想竟然这么夸张地造了一堵真的墙在舞台和观众中间。房间里的老人和女孩在筹备一场聚会,宾客纷至沓来,演员一个个出场,每个人都带着枪。习惯了“第四幕要响的枪”的戏剧结构,这样的情景让人觉得“哇塞这戏这么刺激么”。可是它的非典型就在于此。这并不是激烈戏剧冲突前的温馨。事实上,没有枪响,甚至,没有尖锐的冲突。聚会上的陌生人虽然惹了麻烦但是并不是不速之客,看起来有些烦人的妇人却也带来了美味的甜点,看起来情投意合的恋人虽生间隙却也只是在日常范围内的裂痕,酒后的囧态也仅仅停留于此。大家寒暄、畅饮、歌舞、欢笑、祝福、意兴阑珊、纷纷离去。最终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去,老头和猎人对着玻璃窗看外面冬日默默地吃着冰淇淋,或许逃不过曲终人散的伤感,它终究从头温馨到了尾。虽然没有任何对白,但是那种冬日里的暖意,几乎透过玻璃窗,扑面而来。虽然在剧情介绍中写“随着窗外一个陌生人的突然造访,悲伤不期而至……”,陌生人提前告诉了我们的每个人的结局,就如同《红楼梦》中判词,可是,我想大概最大的善意在于,事实上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善终,虽然难以接受,但是也并不遗憾。它就如同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把某个瞬间凝固延长,然后再照着生活的既定路线继续走下去。他们在世界上一个接一个地离去,就如同从一场聚会中离去,虽然伤感,但是并不妨碍温馨。在这个戏的介绍中,写的是“少量台词”。一直以为少量台词是指辅助理解剧情的对白,直到剧中旁白出现的那一刻。说实话,在旁白出现之前,整个剧场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它安静得可怕,甚至没有音乐,隔着玻璃窗窥探房间内的情景,让人有一种偷窥的紧张和负罪感。旁白终于出现了,她解释或者说是猜测着房间内发生的一切。她说这个冬天“white,but black”。那时候突然想起了在英国那年,到伦敦近郊一个姑姑家过bonfire night。其实我本人对篝火和烟花并没有极大的兴趣,对那晚最深的印象,竟是回到房间之后,我蜷缩在卧室暖气旁边的白色地毯上和衣睡去,就如同在维多利亚时代背景的英剧中,围坐在壁炉旁的夜晚,贪恋着那种带着家的气息的温暖。我是从旁白者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开始哭的。这所谓的“第四堵墙”,不仅隔开了观众和舞台,也隔开了她,而她本应该是属于他们的一员。她说“Look,look them”。我想起那个弥漫着寒意的伦敦的冬天,我从宿舍门口的小花园经过,隔着花园的栅栏看着长椅上坐着一家三口,我站在那看了很久,那个小男孩就那样同样看着我。旁白的女人站在窗外,看着室内温馨的种种,我在一瞬间想起了那个栅栏外的我。
其实在戏曲舞台上,我极喜欢看鬼魂进门的桥段,锣鼓“沧浪浪浪”不知是人是风。最近在看阿瑟·米勒在北京人艺排演《推销员之死》的导演手记的书稿,提到他给扮演哥哥的演员说戏,演员问他自己扮演的是不是鬼魂,他说不,你扮演的是威利的记忆里的哥哥。旁白的女人是这家人意外过世的女儿,她说她想回到那里。但是,似乎她是谁也并不那么重要,她或许会是我们每一个人,活着的,或者死去的。她和我们一起,在第四堵墙外,听不到房间里的声音,就这么,偷窥着感知着猜测着,甚至只是想象着,那个所希冀所向往的地方,在某个瞬间,所发生的一切。水晶老师在策展人手记中写,“原来在这欢乐的表象之后,命运的脚步正悄悄迫近,你几乎想要急切地穿过玻璃窗,去叫醒这欢乐微醺中的人们”。可是,这里并没有发生什么鬼魂进门的桥段,更何况,叫醒了他们那又如何呢?我们都只是静静地看着,善意地留给享受欢乐的人们瞬间的温馨与欢愉。我们又似乎是房间中的每一个人,命运的未知或者已知似乎也并不那么重要,它总在那里等着我们,再它应该发生的那一刻,虽然难以接受,但终究是既定事实。而我们,不过是贪恋着当下瞬间的欢愉,既然未来都是未知的,那就让当下的这个瞬间欢愉得更用力一点好了。编剧梅特林克提出“静态戏剧”(Drama Statique)的理论——戏剧情节处在一个“一转而逝”的瞬间,对这个瞬间超越时空的描写与观察,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便不仅是生命中某一个激动不安的、稀有的顷刻——而是生命本身。在这静止的一瞬,人物、情节都是沉默的、行动缓慢的,而当生命进入这样的宁静瞬间,更容易体现那些原本不易察觉的本质与真相。可是后来我想,抛开戏剧理论回归戏剧本身,编剧在这里最大的善意,大概便是将那个可能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的“希望可以拉长甚至尘封起来变成永恒”的瞬间真的静止了起来,让每个人得以更真切且用力地贪恋那片刻的欢愉。水晶老师说:“在痛与甜蜜之间,我们终将记得甜,而忘记痛。”那,就把每个甜的瞬间过得更用力一点好了,毕竟谁也不曾预料,下一个瞬间,会发生什么。
今天在开场前见到水晶老师,可能是夏天的失约让她这次见到我格外惊喜。她跟我说好看的话帮她多宣传宣传,我就笑。其实水晶老师带来的戏,有很多都属于“兴奋得隔不过当晚就要熬夜码字”的那种。所以,码字这件事,其实区别只在于,是今天晚上码出来,还是明天晚上码出来而已。而我大多数时候,跟水晶老师说的都是谢谢。最近意难平的戏看多了,突然见到如此伤感却依旧温馨的小戏,本身也是一件极为温暖的事吧。(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碎时碎语”,文章首发于2018.10.24)
京沪双城 正在热卖!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正选剧目《我心深处》
关于人性的剧场作品
大千世界苍凉百态的微缩图景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正选剧目《我心深处》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Interiors
适宜年龄:12+
演出时长:80分钟
北京站
时间 | 2019/11/22-24 19:30
地点 | 北京·隆福剧场
票价 | ¥100/180/280/380/580
扫码购票
上海站
时间 | 2019/11/28-30 19:30;
2019/12/1 14:30
地点 | 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
票价 | ¥80/160/280/380/500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在大麦网购票
扫码在大剧院官网购票
你可能还想看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上海丨国际戏剧演出季
*9部剧目现已开票*
默剧丨安德鲁与多莉尼
哭掉隐形眼镜
9/4-9/10
形体剧丨反转地心引力
世界巡演第955场
9/12-10/2
默剧丨也许, 也许, 也许
一颗孤单的钻石
10/5-10/13
声音剧场丨一桌N椅
“麻将桌”上开音乐会
10/24-10/27
经典戏剧丨安提戈涅
说“不”的女人
10/30-11/3
舞蹈丨踢踏先锋
孤独的现代性
11/6-11/10
舞蹈丨虎生/虎生·童话
“色香味形”俱全
11/20-11/24
戏剧丨我心深处
一“窗”内外的悲喜人生
11/28-12/1
戏剧丨孤寂棉田
欲望,冲突与对抗
12/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