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大人 | 谢黛濛:汉服作便装,有何不可?

2017-02-14 小葵 福师大小葵


在古韵流淌的长安山下,有这么一个姑娘,长袍裹身,绣鞋履地,纵使是在汹涌的人潮里,她也翩若惊鸿,她就是谢黛濛,我校2015级社会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无论何时何地,谢黛濛几乎每天都身着汉服,无畏他人眼光,将汉服穿成了日常。



>>>>

我和她有段“情缘”


“我喜欢汉服,是受高中老师的启迪。他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先生,他的思想,他在传统文化上的造诣,对我影响颇深”。谢黛濛认为,汉服虽然仅仅是一件衣服,但其囊括的意义很多,她钟情于汉服,不仅仅是看中汉服外表上的华美,亦非受古装剧里“裙裾飘飞”的形象所影响,而是由于恩师传授给她的文化和思想一定程度上使她的思维开阔,并为她接受汉服文化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道路。



回忆起几年前接触汉服的零星记忆以及当初下定决心穿汉服的果敢,谢黛濛说,“我决心穿汉服是由于两个契机。一是有一次我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一个穿汉服穿出灵气的女孩——“璇玑姑娘”,当下我就觉得她超女神,也触动了我穿汉服的心;二是有一次我穿着汉服去三坊七巷,结果竟然被误认为是穿和服的日本人,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激励我坚持穿汉服的心。”


>>>>

我和她还有个约会


尽管大学有着一个相对开放、不受拘束的环境,但在茫茫人海里,汉服总是突出的。在鱼龙混杂的小社会里,身着汉服在迎来褒扬的同时也定会伴随一些异样的眼光和不善意的评头论足,然而这些对于现在的谢黛濛而言,已全然不在意。“我第一次穿汉服出去是大一的中秋,当时一路上都很尴尬很忐忑,我会时不时叫舍友帮我挡一下,但久而久之,会变得没什么感觉,他人善意的探究或是不怀好意的窃窃私语对于我来说是见怪不怪的事,我已经习惯了。”



“淡然如秋容,杳渺无津涯”也许便是此时的谢黛濛的心境,“其实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但是经常有人误认为我是少数民族的吧,我还是会笑笑回答他我是汉族的。”

  

谈及父母和身边朋友对她“把汉服当便服穿”的看法,谢黛濛说:“朋友都很支持我,但爸爸偶尔还会说我不够现实,不过相信有一天他会理解我。”


于她而言,汉服或是一种信仰,或是一种执念,或是传承汉服文化的媒介,穿上汉服,爱上汉服,她是义无反顾的。


>>>>

我愿和她长相厮守


“我喜欢汉服,不仅仅是因为服饰的华美。我真正喜欢的是汉服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汉服跟中华传统文化脱不开干系,而对古典文化有着浓厚热情的谢黛濛,更是在汉服背后不断地找寻心灵和传统文化的共鸣,她强调:“汉服,不是汉代的服装,而是汉民族的服装。”



谈及韩服、和服的来源,谢黛濛笃定地说“它们来自汉服”。史书上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中国”,可见谢黛濛的观点是有理有据的。“其实有看韩剧的朋友如果在看韩国古装剧的时候稍作留意的话,便会发现韩服是有中缝和接袖的,中缝和接袖是汉服的标配,但国内的古装剧却不比韩国重视服装的制作,服装的背后便是文化,从根本上说,他们比我们更重视文化的传承。”现如今的国人却将汉服与现代生活完全割裂了,“我觉得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汉服的发展始于黄帝时期的‘垂一长而天下治’,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封建文化的打压之大使汉服被一并纳为封建糟粕,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我认为这是很悲哀的事情。”她深知自己只是沧海一粟,没办法像方文山那样举办多场汉服活动推动汉服文化的发展。但比起说空话,她更愿意身体力行,坚持穿汉服,为传承汉服文化做出贡献。



谢黛濛想告诉大家:“正如‘重回汉唐’(汉服实体店)的老板娘吕晓玮所说的‘用体格穿西服,用人格穿汉服’,华服着于身,传承在于心。”




文案 | 校青通社采编部 林晓萍 郑佳星

编辑 | 校青通社微信部 夏仪

责任编辑 | 校青通社微信部 刘帆



近期热门文章

校徽表情包出炉!皮皮虾,我们走,去福师大!

师大人 | 吴疆:《中国诗词大会》幕后的神秘配音员

我的家乡叫大胡建,一个拍照不用滤镜的人间仙境!

我可能过了一个假年!如何拯救一个无聊的寒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