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毕业10年,比存款更可贵的,是她们做的选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麦子熟了 Author 居潇潇

作者:居潇潇 
公众号:麦子熟了(ID: maizi8090)


30岁时,银行卡上有多少钱?


7位数。


这段异常吸引眼球的对话,来自3个北大同宿舍女生毕业10年后的卧谈视频。



“北京大学”“海归精英”“创业博士”……


当这些闪亮标签齐齐汇聚于3位30岁出头的女性身上时,她们的视频短短3天内播放量超过100万,也填补了大众对名校毕业生的各种想象。



毕业10年,她们难得能围坐到一起,谈过往,谈未来,诉心事,论理想,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在她们坦荡从容的样子里,我们似乎看见了自己的人生。



01

好好读书,那是你看见未来的路


对大部分人而言,考上北大堪称世俗意义上优秀学子的终极目标。


哪怕99%的人无法真正实现,但依然会本能地对中国顶级学府抱有莫名的好感与敬意。


这种玄之又玄的好感源头,更是在这个视频里得到了解答:多读书,人生真的会变得不同。


《亲爱的安德烈》里,有这样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快乐。


在视频三位主人公的讲述里,处处体现着选择


2007年,嘻嘻、佳佳和世中从各自的家乡来到北京大学,进入元培实验班。



随后,嘻嘻从文科实验班转向新闻方向,佳佳从理科实验班转为政治经济哲学方向,世中则从法律系转到了中文系。


看似任性的选择背后,是她们愿意为自己人生试错的担当。


结束象牙塔生活后,她们继续踏上不同的人生旅途,或是出国留学:



或是去香港读研:



又或者留在北大读书:



毕业后也是分别选择外企、国企和创业公司。


在旁人看来,她们的履历中不乏兜兜转转和迂回放弃,但殊途同归的是,她们都在毕业十年后进入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阶段。


这期间,个人努力与“北大”两个字的背书,缺一不可。


谈到北大之于人生的意义,嘻嘻打了个比方:


我们的人生都是在平静大海上没有坐标的一艘船,但因为北大,这块磁铁在遥远的海岸线上,让我的船能慢慢地往那个方向去开。



在她们看来,北大出身并不意味着没有迷茫,但接受过优秀教育的人往往能比普通人更快走出迷茫。


记得佳佳在提及职场选择时,轻描淡写地举了个例子:


当时我们的同学中,最优秀的可能去了投行,然后是咨询公司,最后才是选择实业。


而她自嘲最次的实业,一如她曾工作过的劳斯莱斯,已经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顶级offer。


当我们平日里讨论教育、读书、学习的意义时,更多时候都在围绕“形而上”的意义去展开。而这三位北大毕业十年的优秀女性,恰恰在用最世俗的方式告诉我们:


学历和平台不同,你所面临的人生也会截然不同。


优秀的教育起点,也许无法决定人生的天花板,但至少能让人站上更高的起点。


无论何时何地,好好读书永远是人生的捷径。



02

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15年前,当这三个姑娘和另一位室友齐聚北京大学250宿舍时,同行一位家长笑着说:


四个女孩住在二五零,你们凑一块儿不就是千金?


如今回头看,这份十多年的情谊,的确价值千金。


读书时,她们是一起努力前行的同伴;走出校园,她们又是彼此支撑走过低谷的挚友。


嘻嘻曾说,佳佳是她年少时的人格建设模板:



当你觉得一个人非常优秀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变得有点像他。


所谓“愚者合群,智者同频”,能在人生路上早早遇到能同频共振的朋友,也是一种幸运。


人是环境的产物。就像《吸引力法则》所说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记得北大数学天才“韦神”韦东奕在网络上走红时,不少人认为他衣着简朴,拿着一袋馒头,口齿甚至都有些含糊,不像个“正常人”。


有记者在访谈里向另一位北大博士问及此事,那位博士毫不犹豫地说: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人,因为在我们看起来的正常和大多数人看起来的正常,之间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北大,这样的人你随处可见。他们也许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厉害的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就骑着很破烂的凤凰牌自行车。我们很多的老师,就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眼里的正常。


当一个人身处喧嚣嘈杂的环境,身边无人向学,沉迷游乐,被物欲裹挟,他是很难保持清醒的;


而当一个人身处质朴清净的氛围之中,人人一心变得更好,努力求学,他很难不被带动。


常有人质疑名校的含金量,事实上,名校带来的荣誉光环尚在其次。


在最顶尖的学校,和最优秀的老师、最优秀的学生在一起,拥有一份主动寻求向上的氛围和足够多的选择权,这才是名校给予一个人永远的财富。


人与人是不同的,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一个人的圈子,将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你的人生。



03

努力过后,记得和自己和解


2007年,小镇女孩嘻嘻第一次到达北京,坐上出租车前往北大,阳光透过沿途高楼大厦的玻璃外墙洒进她的眼镜。


她兴奋地说:我觉得我的人生要打开了。


多年后的今天,32岁的她素面朝天,随意地倚着床,和当年的舍友一起毫不在意地笑着自己当年的幼稚:


我的人生没有打开,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


这不是不接地气的凡尔赛,而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面对的课题:如何与自己的平凡和解。


现在的嘻嘻、佳佳和世中


世人眼中,北大是无比光辉的头衔,是与优秀直接画等号的经历,是可以变现的财富和人脉。


但某种程度上,北大也为她们带来了人生困境:高估和傲慢。


这是年轻的时候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却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人的通病。


用世俗标准来评判,三个人三十出头能有七位数的存款,已经是许多人达不到的高度。但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外界的高估、内心的挣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她们人生中经历了许多至暗时刻。


三人之中,世中曾一心一意想要走学术道路,她从法学系转到中文系,又在毕业后一路读硕读博。


但在她博士即将毕业的节骨眼上,她遇到了重大的坎坷:她所研究的课题已经有了重要论文发表。


这也就意味着,她必须从头开始。



当时的她,决绝地认为自己不再有足够的才华完成目标,在博士的第四年选择放弃,以硕士身份毕业。


多年过后,她不再遗憾,而是笑着说,其实不用对自己那么苛刻的。对于人生的山峰,未必需要插上翅膀才能飞过去。


再成功的人,背后也曾有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再有天赋的人,也曾一百次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又在第101次选择站立。


人生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如何处理最光鲜的时刻,而是努力过后,学着接受自己的失败,接受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结局,与人性深处的平凡和解。


当一个人学会与自己和解,才能减少内耗,协调内心,真正全身心地投入提升和成长之中。


04


整个视频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三个主人公发自内心地对自己感到满意。


毕业以后,我们开始拥有更多的生命角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职场、家庭和社会,更多层面的压力扑面而来。


我们似乎很难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意,时常在抱怨、悔恨、犹豫之中虚度时光。


她们则用自己的智慧和通达,涵养出一颗强大的内心,消解着日常产生的负面情绪。


就像佳佳说的:生的某些时刻,从上往下看,我们似乎在原地打转,但回到同一高度的平面,人生也许是在螺旋式上升。


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龟兔赛跑的故事人人都听过,但能像那只乌龟一样花笨工夫走到最后的人却寥寥无几。


我们要做的,就是换个角度看世界,最大程度地接纳自己。


人生不那么完美又如何?


人们都是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低头走就好了。


本文配图来源:B站@全嘻嘻

##20220416

本期活动

毕业多年的你和你的朋友过得怎么样,有哪些经验要跟大家分享的?在评论区留言聊聊吧!小北将从留言中选出两位幸运读者,送上今天的主题图书《影响人生的书单:来自百位大学教授的推荐》。

北大名师在侧,伴你共读好书。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直接购书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麦子熟了」(ID:maizi8090):聚焦国内新中产、新青年、新女性,坚持优质内容创新,分享传递美好生活。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愿每一个你活出自己的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