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最值得买的新书,跟着买准没错!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秋天令人睹物思人,也促使我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在这个时候,捧一杯浓浓的香茗,看满目浓浓的秋色,在这令人陶醉的氛围中,晕染一抹书香,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今天的这份书单,汇集了本年度最畅销的新书。上含天文地法,下近物理人情。


想了解文明的脉络,感悟人文的魅力?不妨看看《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国古典小说课》《驼庵诗话》《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电影的宿命:擦去符号的印记》《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


想体认法律的魅力,思考经济的逻辑?《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法制及本土资源》《解惑集:中国经济专题答疑录》《法学方法论》你一定不能错过。


想探寻物理的真知,发掘宇宙的奥秘?书架上怎么能没有《从零开始读懂量子力学》《元宇宙》?


想增进知识的积累,锻炼学术的能力?那就快快翻开《中西印哲学导论》《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英语说文解字》。



01

《元宇宙:图说元宇宙、设计元宇宙》


作者:2140    子弥实验室


全方位助你成为元宇宙架构师。


什么是“元宇宙”?


多元世界、虚实共生、沙盒游戏、无限创造、数字人生、创世系统、私钥经济、意识进化、 高度沉浸……这些全新的概念将在这个新世界出现。


“元宇宙”是重启新文明的的“元叙事”,是人类对乌托邦世界的思考和实践,技术、理想、 权力、资本与人性的较量将在元宇宙中展开,同时,元宇宙也会促进基础数学、信息学、生命科学、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和交叉互动。


本书以简单易懂的文字,搭配轻松诙谐的原创漫画,让更多人理解什么是元宇宙的 “宏架构”,了解从原子到比特的逻辑,明白智能合约、数学及NFT之间的关系,用图片解析未来世界,让你轻松走进虚实共生的数字时空,解锁人类新文明,设计属于自己的元宇宙。


02

《浪游记》


作者:王恺   韩松落   尼佬


自在、乡愁、尘间、味道、温度、遇见、阅世,共赴一场山川间、江河旁、城市中的豁然闯荡。”


一位是曾跑遍山川的媒体人,一位是深耕文字的作家,一位是行迹遍布海外的旅行家。


他们都是“七零后”,也是生活中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热爱旅行,并热衷于用敏锐的细腻笔触,无所掩饰地记录着行迹所至的那些小城镇的独特风物,那些被时间长河冲刷过依然感动人心的景致,那些奔波于尘俗生活中却依然充满质朴向往的旅人。


从兰州附近一座几近被遗忘的小镇,到长江流经的那座叫宜昌的城市;从湄公河畔王宫附近的古老银器店,到西湖边凌晨四点的茶会;从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脚夏尔巴人那碗豆汤饭,到印度那场与神庙频繁相遇之行;从寻觅真的张爱玲故居,到偶见西域的那片霞光……


在书中,三位作者“六手联弹”,写给读者的文字,不仅仅关于彼此的旅行,也关于各自人生某一阶段的旅程。沉淀下来,能读出光阴荏苒之后对生活细微点滴的耐心与从容,以及他们这一代人对朴素美好的本真热爱。


03

《中西印哲学导论》


作者:张祥龙


“面向21世纪的哲学,洞晓三大文明精神特质。”


一个世纪前,梁漱溟先生出版了现代哲学史上的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开创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先河。


一个世纪以来,比较哲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中国哲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西印哲学导论》就是硕果之一。作者张祥龙教授多年来在比较哲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作为国内和国际上多文明比较哲学的代表性学者,为深化哲学的理解、建构各文明哲学之间的对话,带来了诸多启发。


本书是一本带有普及性的哲学导论,按照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些主题阐发了中国、西方和印度三种哲学的观点,比如哲学的定义、终极实在、真理和知识、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等,在比照和互文中呈现不同文明的哲学特质。


04

《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


作者:田洪鋆   赵海乐


全面解答与研究生论文写作相关的各种问题。”


论文写作是教育界面临的痛点问题之一。这是由于:一方面,论文写作的底层逻辑是思维培养,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更侧重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缺乏系统而规范的写作课程教学,部分高校开设的写作课直接采用导师指导的实践课型导致教学过程不够科学化、体系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作者将微信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中关于论文写作的130余篇文章结集出版,分为写作意识篇、师生互动篇、问题意识篇、文献使用篇和写作流程篇。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惠及更多的师生。


05

《再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


作者:葛兆光


“著名思想史家关于禅宗历史的新探索。”


本书以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叙述6—10世纪中国禅思想史的脉络与演变。作者综合禅门史料、石刻文献、传世文集和敦煌文书,从历史、思想、文化意义及影响三个维度,考证、叙述禅史最关键的四个世纪中,禅宗及其思想的历史变化过程。在20世纪以来禅宗史研究的基础上,不仅修正了此前禅史研究的若干结论,而且对禅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若干与前人不同的新看法。


06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作者:[美]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

张卜天 译


科学改变了世界,而这本书改变了科学。”


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其影响不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学、宗教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首倡的“范式转换”,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


本书初版于1962年,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该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增加了加拿大哲学家伊恩·哈金(Ian Hacking)教授所写的导读。青年翻译家张卜天教授精心翻译了新的中译本。


07

《中华文明五千年》(彩图精装本)


作者:冯天瑜


全景展现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全球悠久的文明,它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人类传奇。《中华文明五千年》创新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它史料丰富、例证翔实、叙述简洁、笔墨精湛,从远古到近代,把五千年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精彩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美好而又深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借鉴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的优秀学术普及著作,它重理论、成系统而又多有史料的佐证,有描述、配百余幅彩色插图而又不乏精辟的警语,可以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它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提供一个指引,通过它可以学习和掌握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大有裨益。它是一部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整体形象的国民素养书,它让世人明知中华文明以独特的命运,延续至今的原因所在;同时明示读者唯有通过中华文明的道路,才能贴切理解现代的中国。透过中华文明的基因,可以预见生生不息的人类未来。


08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作者:宋修见


“在人类文明的大视野中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本书从认识与表述我们自己、从民族性格看中国文化、重新发现汉语之美、中国哲学与艺术精神、在庙堂与江湖之间、重新认识“古今中外”等六个方面探究了中国文化历五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所在,旨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域中深入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价值取向及其现代转型的复杂性,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现代性中应有的主体意识和本土立场。本书结构合理,逻辑清晰,举例丰富,篇幅适度,语言生动活泼,是一部适合当下年轻读者阅读趣味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09

《法学方法论(第4版)》


作者:[德] 托马斯·M. J. 默勒斯 

杜志浩 译


突破单纯的形式主义方法论,确立一种现代的法学方法论,为法科生、科研及实务者的日常工作带来直接增益。”


法学方法论蓬勃发展于对话与思维碰撞中。为结束冲突,法律人必须就争端作出判断。一个好的法律理由令人信服的同时也会令人印象深刻。当一个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不能直接从法律或以前的判例法中找到答案时,就非常具有挑战性。且在法律模棱两可或完全空白时,如何制订出一个好的法律解决方案?此时,掌握好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的基础就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论证模型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都是服务于此目的。


本书不仅要介绍经典的解释方法,还要在跨学科与法教义学的背景下超越之。具体的主题有:法源、古典与现代的解释方法以及宪法和欧盟法作为更高位阶法律的影响。此外,还有要求更高的法律之具体化(如处理一般条款、法官法和法律原则)、确定法续造的正当界限、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检验顺序,以及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件事实诠释学。本书介绍了最重要的论证模型并发展了现代的法学方法论。


本书目标“明确且不简单”:希望法律人能够逐步发展出解决以前悬而未决的法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对手——即使在争议中——也折服于法律论证的内容。


10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第2版)》


作者:荣新江


中古史研究名家荣新江教授,手把手教你进入学术的门径。”


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本书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径。举凡古籍、石刻、简帛、文书、图像以及今人论著、刊物都有它们的翻检之道,而对版本与校勘的把握、考古新发现的追踪,则有利于学识的积累和更新。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


11

《人间呐喊:解读鲁迅〈呐喊〉》


作者:孔庆东


“深刻解读鲁迅。”


作者用鲁迅般的敏锐,对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所有作品,或逐句分析,或就某一作品的某一问题(如意象等)进行深刻解读。孔老师用异想才思,将鲁迅小说创作背景、深刻思想、创作技巧等娓娓道来。解读同时或揭露人性,或直面困境,可以说孔老师的解读也同样是“为人生”“为人间”的解读。虽为解读,作者也从鲁迅文字出发,评身边事、当时事,或带我们了解语言使用的流变、地方风俗、社会状况,兴味盎然,无所不包。


从鲁迅的文字中,孔老师的解读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找到一条坚定的人生道路。


12

林毅夫讲习录


作者:林毅夫


“立足百年变局,回望千年历史,面向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详解关于中国经济的近两百个关键问题。”


“林毅夫讲习录”是林毅夫与学生的研习对话交流实录,生动地记录了林毅夫教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共同探讨学问之道的全过程。“讲习录”三个字的含义在于:“学问之道,讲其所未明,习其所未熟。” 丛书共包括三本:《解惑集》(已出版)、《园丁集》(已出版)、《切磋集》(待出版)。


13

《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


作者:林毅夫 等


展现真实的中国大经济面。”


《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根据当前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精选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两年来具有深度和代表性的演讲或专栏文章。旨在通过这些新的观点,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洞察经济转型方向,以更好地把握大势先机。


《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的内容涵盖大国角色、中美关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疫情与健康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中小企业融资、数字金融、数字化等一系列国家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挑战。所收录文章来自林毅夫(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世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周其仁(北大国发院教授),姚洋(北大国发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淼杰(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黄益平(北大国发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等北大国发院知名教授,还包括应邀来北大国发院发表演讲的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具有影响力的学者。


14

《觅食记》


作者:谢冕


用美食映照诗意人生、寻觅美丽生活。”


在潜心诗歌研究、文艺评论之外,学者谢冕对于美食,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体验和额外的寻觅经历。本书收入谢冕先生美食文字近三十篇,从惹人向往的“面食八记”,到“一碗杂碎汤等了三代人”;从游历山川的“小吃四记”,到“颐和园附近一家见证时代变迁的餐馆”;从知美味的“红辣仔”,到美食社交中的“论乏味”,谢冕先生笔下的美食文字,记略了因美食而遇到的人和事,耐读的同时,多了人生的滋味,淡然而不乏丰满,从中还可读出一位有趣且可爱的“觅食者”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谢冕先生对美食的兴致与热爱,映射出他的生活观念与人生态度,能真切感染后辈读者。



15

《从零开始读懂量子力学

(精装加强版)》


作者:戴瑾


“从零开始走进量子力学的世界。”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今天,量子依然是新闻热点。


本书将为广大科技爱好者系统、严谨地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读者需要熟悉高中物理和数学的相关内容,愿意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虽然量子力学是一门有着神秘面纱、打破生活常识、颠覆人类认知的现代科学,但是读者只要愿意随着本书一起思考,就一定能够清楚地了解量子力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最终全面认识它在科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对现代技术的贡献。


本书的叙述方式是一边讲解科学理论,一边介绍重要的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的应用。本书在第一篇中依次讲解了状态叠加、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基本概念;在第二篇中介绍了量子力学在凝聚态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对由量子力学催生的现代电子技术,也着重做了介绍。


16

《刑法的私塾(之三)》


作者:张明楷


身临其境学习分析刑事案件。”


张明楷老师一直坚持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在周末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2017-2020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讨论会”的内容实录合集。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再现刑法讨论会的精彩内容,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部门的法律人士和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7

《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


作者:曹寅


“一本精美小书,带你揭秘亚洲城市的现代化历程。”


基建作为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已然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本书探讨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基建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近代,西方殖民帝国和亚洲传统帝国,都在通过各种基建进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强化对国家的治理。本书以奥斯曼帝国、英属印度、英属锡兰、荷属东印度、湄公河三角洲以及菲律宾等地区为个案,以这些地区的饮水工程、港口建设以及自行车、缝纫机、发动机、厨房的推广为线索,用生动的细节剖析了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展现了西方基建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巨大改变。


作者在本书中将基建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设备都置于同一视域之内,呈现了基建以及现代化对于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还阐明了基建不是单向地在改变亚洲,它们也被亚洲进行在地化的重新诠释、改造和利用,从而展现了亚洲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与主动性。


18

《电影的宿命:擦去符号的印记》


作者:开寅


讲述电影思想与艺术的多元脉络。”


本书囊括十余年来作者对一些重要的电影文化现象、电影作品和创作实践技巧的思考与评介,分为专论、评论和杂论三个部分。其中专论部分集合了近年来作者关于电影类型、导演思维和电影节等特定主题的学术思考;评论部分精选了作者近来发表于各大媒体上的电影评论,仔细拆解电影创作艺术背后的内在思路与情感脉络;杂论部分则聚焦于对电影技艺和相关人物的精妙解析,从不同角度阐述电影文化的塑造和养成。


理论研究的背景使作者的论述更注重对于电影思想方式和创作方法的探究,以及对于电影艺术本身蕴含的本质意义的深入思考。同时本书又以敏感的触觉去体味每一部作品中浸透的动人情绪和细腻变化,去感受电影记忆带来的宝贵感官体验,形成了兼具学术研究和个人情感思索,将宏观视角和微观体验共熔一炉,以创造性的挑战意识颠覆常规认知并以犀利观点进行批判的独特文风,从中我们得以窥见一条延伸至外部世界的的电影思维之路。


19

《更好的老年:

关于老年经济,你必须知道的新理念》


作者:[美] 约瑟夫•库格林 (Joseph F. Coughlin) 著

杜鹏 等 译


把握老年经济的先机,成就更好的老年。”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积极养老,是当今中国社会应对老龄化的手段和目标,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本书从反思我们今天的“老年观”如何形成开始,以积极、新颖的理念来探索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并具体介绍如何运用前沿的科技帮助企业找到切入老年经济的先机。本书案例丰富,兼具人文关怀和实用性,能够为读者,尤其是相关企业家、设计人员、政策制定者等带来启发。


20

《中国古典小说课》


作者:周汝昌


讲中国古典小说就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周汝昌是中国当代研究古典小说的大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座妙趣横生,十分精彩。本书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扩充、进一步发挥而成的,它以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主要框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中理解小说的意义与价值,以富有特色的启发式、漫谈式语言,对中国古典小说做了详细的解读,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有现代转换。它从小说的文化、审美、社会等元素出发,进行综合的多视角理解,认为“三才主义”,即天、地、人“三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内涵的核心思想。本书通过“四大名著”让读者走进中国古典小说的多彩世界,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源头、发展、本质、特点等丰富内涵有广泛了解。本书对中华文化多有致意,弘扬家国天下的拳拳之心。对于今天的读者阅读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本书是一部难得的作品,也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普及著作。一起重温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让中国古典智慧走进我们的日常。


21

《大辩护——我和我的刑辩故事》


作者:赵运恒


在刑事辩护中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一位刑事辩护专业律师讲述自己从业二十年中遇到和经历的职场故事。开篇提出“大辩护”的概念和辩护方法,主张用策略性、综合性方法进行有效辩护。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从选择做律师,到选择做刑辩律师的历程,以及对律师执业中常见问题的观点和处理方法;第二部分则是一些大案要案和曲折案件等,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刑辩律师的办案过程和辩护技巧。


22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四版)》


作者:苏力


一部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是法律社会学及中国法治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曾获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奖。本书首版于1996年,2002年、2015年两次修订再版,本书为第四版。


全书以“法律多元主义”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法治”赖以推进的“本土资源”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有传统习惯的法律制度中吸取中国法治建设的营养的实践关怀和理论立场。


本书在国内较早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创造性地将法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知识和方法引入中国法学研究,充分展现出法治资源的复杂性、学科知识的不可分割性和多元方法的学术优势。


本书是法学文体写作的典范,此次修订,作者删去三篇文章,改正了原书编校中的错讹,重新调整了每篇文章的语句,使全书论题更为集中,语言更为凝炼,风格更为鲜明。


该书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资源的获取、对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完善仍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指向和理论价值。


23

《驼庵诗话(彩图精装本)》


作者:顾随 讲

叶嘉莹 笔记


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启发现代人找到理想的人生。寻觅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诗心,找回诗意栖居的灵魂。”


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听顾随先生讲中国古典诗词,笔记的主体整理为这部“诗话”式的著作。本书以彩色插图本的形式问世,也是最终定稿版本。它采用中国古代诗话的体例,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见长,而代之以言简意赅的片段,对中国古典诗词做直接性的感发,寻觅作为基因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诗心,找回诗意栖居的灵魂。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节。总论中涉及内容与欣赏、作诗与为人等方面;分论从《诗经》《离骚》开始,着重解读唐诗、宋词等经典。一段段文字妙语连珠,感受独具一格,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启发现代人找到理想的人生。它被誉为自《人间词话》以后,十分重要的一部诗话。


24

《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作者:张九辰


诗意动人的地球文明史诗。”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除了蓝色星球的自然容貌,地球还有另外一副“容颜”,这便是人类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思考,用文字描述、图像绘制、科学归纳、数据统计出来的“地球容颜”。她森罗万象、丰富多姿;她变化万千、日新月异。与“自然地球”相对,本书创造性地称其为 “人文地球”。


本书带领我们踏上人类认识地球的漫漫旅程。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始于古文明繁盛时代、自然哲学发展之际,终于全球化时代、“人类世”概念普及的当下。在三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在人文地球的巨大舞台上,群星闪耀,高潮迭起,人类一次次的探险与征服,造就了众多划时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篇章。


本书细腻讲述了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的科学故事和文明史故事,引领我们用动态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对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25

《洋为中用:中国法政知识考古》


作者:王人博 等著


王人博教授领衔的一场中国宪制文化知识考古。”


本书是王人博教授及其弟子对中国宪制主要概念、术语进行概念史与观念史探究的重要文集。


自福柯首创知识考古学以来,对概念的梳理成为学术研究中的一种“清新”范式。作为国内法学尤其是宪法学概念研究范式的圭臬,王人博教授提出通过宪法上的几个关键词、核心概念来阐释和理解宪法,成为国内法学尤其是宪法学研究范式的开拓者。这种研究方法既能通过概念阐释的方法达到学术训练的目的,又能管中窥豹了解宪法的意旨,兼具规范分析、语义建构和历史考据,成为中国宪法学研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本书即以晚清以来中国进入世界的大格局为语境,对人民、共和、宪法、国体、民主、民权等宪法上的八个词语进行细致入微的概念史与观念史考察,并详论其中西古今的转换、改造及其复杂性,生动展示出宪法概念、术语在塑造我们的宪法文本的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宪制文化和宪法学术。


26

《思诚与见独之间:中国哲学论集》


作者:杨立华


把握中国哲学的历史展开,理解最高实体在不同时代的揭示。”


本书精选了杨立华教授二十二篇学术论文,内容主要集中于儒家和道家哲学研究。其内在的线索是:理解最高实体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同时代的揭示,特别是尝试对天理概念的哲学内涵做具体地、精当地把握。


用儒家、道家这样的固化标签来把握中国哲学的历史展开,往往会错失哲学洞见的内在理致。作为生生之本和价值之源的道体在中国哲学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呈显,其中诚体(思、孟)和独体(庄子)的完整揭示是具有奠基性的。以“思诚与见独之间”为题,标示出作者独特的致思道路。


27

《读图观史:

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


作者:贺西林


“汉唐视觉文化研究的思考与心得。”


汉唐美术开创格局,成就风范,在诸多领域开后世之先河,启未来之风气,树时代之楷模,其以特有的视觉方式建构了帝国形象,描绘了现实生活,营造了死后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发掘迅速推进,视觉材料大量涌现,为汉唐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 


本书收录了作者历年来发表的十篇有关汉唐视觉文化研究的论文,并对其做了补充修订,依据主题和内容分为三编,即图像表征与思想意涵、图像考辨与知识检讨、图像传承与文化交融。作者旨在透过可视的图像和固态的物质遗存,揭示其内在逻辑理路和创造动机,进而实现重构历史体验的目标。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多年来就汉唐视觉文化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心得,所收录论文深化了多项研究议题,拓展了美术史研究的视域和格局,也为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提供了学术支持。


28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


作者:李溪


在文人之物中发现一个清澄、温情而深邃的思想世界。”


今天人们对文人之物总有一种闲雅自然的印象,其实,它们的诞生,皆曾经历过文人长久而艰辛的澡雪。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在这个文人所建立的意义世界中,物的面孔或许是无用的、丑怪的、斑驳的、平淡的,但这正意味着它们脱离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见,终以独我的姿态在天地间现身了。文人对物的书写,实际上也是在诉说他们自身。比起任何一种社会关系,这些物的意义都更为坚实、笃定、永恒。因此,他们常说,唯有这些物,才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更易的“知己”。




29

英语说文解字

(中英文对照版)(第二版)


作者:[美] 诺曼·刘易斯 著

王威   刘博 译


庖丁解牛般的单词艺术,让你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超级词汇量。”


《英语说文解字》从概念入手,分门别类将表达相同或相似概念的核心词汇组合在一起,考察这些词汇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在形式上,通过对单词词源、词根和词缀的研究,帮助读者掌握构词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掌握核心词汇的基础上迅速扩充词汇量。每一个英语单词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词汇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要素,是各种概念的活泼的表现形式。


全书编排严谨,内容丰富,每一章既有对概念和构词法的详细讲解,又配备了大量的练习和测试,帮助读者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此外,书中还插入了大量的典故、故事,各种学习方法的介绍和比较,各种奇特的语言现象的分析与评论,全书语言幽默生动,使读者轻轻松松地学到新词汇、新概念,真正体会英文书名Word Power Made Easy的涵义。


30

《诸仙纪》


作者:严优


比小说还好看的‘国潮神仙’知识大全。”


古人为何热衷修仙?他们是如何修仙的?


仙话“以记叙神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追求长生不死和自由为中心主题”;与神话主要反映不同民族在远古童年期的观念相比,仙话更多反映了中国漫长历史时期中不同阶层不断发展变化的某些“共识”,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


本书所涉仙话上起《左传》《山海经》,下至清人笔记与世情小说、神魔小说。本书对仙话的基本内容和类型进行了梳理,对带有原型意味的神仙故事及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讲述、深入的考辨和解析,对其历史形象的嬗递及其社会文化意涵进行了透彻的阐释,是一本可读性与学术性、新奇性与严肃性兼具的作品。


谈一谈今日书单中你最感兴趣的图书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

当当、京东双十一每满100-50进行中,打开手机APP参与活动吧。


-End-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往期推荐



长期断货的必备案头书,「宋朝GDP占世界80%」的误读就出自这里

这些“脚注刺客”改变了我对脚注的刻板印象

在壁画上读懂古人的一生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点赞、收藏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