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随笔】从光伏扶贫看能源公平问题

彭知军 天然气与法律 2022-04-23

专注于天然气领域政策与法律的公号,已通过微信原创和赞赏认证,业内关注超1.2万人。点击标题下方“天然气与法律”(蓝色字体)快速关注。小编微信:shanghailaoxin,欢迎添加。

文/彭知军

(笔名:南国疯子;微信号:pengmick。就职于某燃气企业,非主流燃气工程师,在期刊、报纸、公号等发表各类文章、论文50余篇。)

 

两个光伏扶贫文件的背后

2016年1月初。国家能源局再次下发通知(国能规划[2015]452号,http://zfxxgk.nea.gov.cn/auto82/201601/t20160106_2095.htm?keywords=),“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基本达到目前本省(区、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完成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其实,早在2014年10月11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引发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国能新能[2014]447号),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其实,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文件颁布的大背景,和经济下行、光伏“双反”、光伏大跃进、国内明星企业折戟等存在关联。

两个文件的间隔不超过一年半,不禁让人横生联想。经济持续下行趋势不减,传统能源价格“跌跌不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应减弱。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能源设施也是刺激的一个重要方面。2015年很风光的“风、光”到如今似乎也不怎么风光了,一如大家对电动汽车的看法。今天谈的不是政策和技术问题,而是想说个社会问题。笔者观察到,每当经济有困难时,农村都会被从遗忘的角落被拉回经济的视野,包括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工农业剪刀差(时至今日都存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事件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城市建设和城镇化提供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为质劣价高的商品提供市场倾销地(包括在城市工作生活的进城务工人员也属于这个市场),还有最近很火热地提出让进城务工人员消化住宅库存。我觉得都是“背后有深意”,再来看看光伏扶贫工程,则更多是为了消化国内淤积的光伏产能、以刺激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就业,和之前的农村沼气工程、家电汽车下乡相比,本质上无大多差别。

 

我所遭遇的能源问题

我觉得八九年前,家乡搞过轰轰烈烈的农村沼气工程,据了解正常运行也就一年左右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正常运行,之后大多遗留成了高级版本的化粪池,用来制作农家肥而已,我家里的沼气池就是这样子的。

我担心光伏扶贫工程也会如此,不是对产品技术和质量不放心,而是我们历来“重建设、轻维护”的理念,别说农村,看看城市的售后服务就可见一斑。一窝蜂办好事,结果总是不那么理想。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面临着能源问题,不说国外的。那些还在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生存、生活的人们都遭遇过、正遭遇着能源供应短缺问题,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能源公平问题。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乡村萎缩的过程中,以供电为主的基础设施老化之后就缺少了维修和更新的价值,由于各种原因还在原地坚守的人也势必会面临这个问题,光伏发电似乎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包括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很长时间都点“煤油”灯,煤油很难弄到,多数时候是柴油或汽油;如果是汽油的话,在里面放一些食盐燃烧起来会比较稳定。冬季的时候,油井排出的气体里含有气态汽油,在排气管口挖个坑,或者放个桶,一夜就满满的(低温冷凝)。这里说一下,我家乡是江汉平原腹地的鱼米之乡——潜江,附近是江汉油田所在地。借了油田的光,虽然通电是很早的,线路都是乡亲们集资建设的,一是输电能力不行,电损大,电压过低是常态;二是线路不可靠,大风都能吹断,特别是冬天的夜晚,经常发生;还有就是负荷过大导致的经常断电(变压器跳闸);再有就是偷盗电线的了。有段时间照明供电只有一根火线,零线是打根钢筋之类的在土壤里,用水浇湿,最好是撒尿,可能是因为尿液中的电离子丰富吧。

总之电力供应的质量太差。这样的供电质量只能用于照明了,白炽灯经常只能发出微弱的、黄色的光,像极了“小桔灯”,我们都称发光的钨丝象“红蚯蚓”。我有时半夜起来看书,照度仍然很不够。这种情况下,除了电视机,别的电器是很难开启的(那时各家各户连电视也很少)。

由于我们生产小队周边的农田没有被油井占据,所以我们生产小队也就没有独立的变压器,电源就得从旁边距离大约500米的另一个生产小队接入,这个生产小队的农田范围内有多个油井,每口井都有独立的变压器,不仅供应稳定可靠,还可以使用大功率的钨丝电炉,看看现在的电磁炉真是弱爆了,他们的电灯、电视、电饭锅经常因为电压过高而坏掉,关键是他们用电几乎是免费的(我们生产小队交的电费其实主要进了村干部的腰包)。我们生产小队的电价也是很高的,虽然当时每个月用电不多,但单价是很贵的,我记得从几角到一块多,用于抽水灌溉的电价会便宜一些,这个政策倒是和现在一致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季,抽水灌溉是生产小队一项很重要的活动,由于我父亲责任心很强,我们家连续几年负责抽水看管,现在看来属于劳务承包。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定,抽水作业都是间歇性的,主要是利用下半夜至早晨9点之前的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用低峰,能够保证抽水用电的电压;在极端时候,就直接拉闸限电了,急得那些想看神斗士、变形金刚等动画片的小伙伴象蚂蚁团团转,我更着急,因为我必须在一旁看守水泵工作。所以生产小队架设了两条线路,一条是供应生活用电,一条是生产用电,当时的“调峰措施”也真是简单粗暴;否则抽水作业根本无法进行,乡亲们为了农业生产也只好忍受了,失去了最基本的、唯一的文化娱乐(电视)、降温消暑(电风扇)。

大概到了90年代初期,生产小队电力供应才稳定了很多,这个时候电饭锅走进了我们生产小队的农户家,和别的生产小队相比,也几乎落后了5年左右。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错峰,由于电力不足煮成夹生饭的情况很常见。上高中在县城,在学校就没有供电的烦恼了,记得之前在镇上初中上晚自习是经常碰到停电的,那是最开心的时候。

家乡的供电情况一直持续到我读大学期间,搞了农网改造才彻底改善,一是电力供应较以前充足了;二是经济发达了,农村也有了更多的电器(其实也是97年金融危机之后扩大内需的措施之一)。既然要增加消费能力,保障电力供应也是必要条件。

 

能源公平问题

长大之后才知道,农田里那些密密麻麻的高压线路,原来和我们的关系不大,这些线路都是将葛洲坝和后来的三峡工程发电量输送到长三角的,那里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留了一些给湖北,但比例很小。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了,很多媒体予以了报道,耗时长达十多年,就像修长城一样。其实,在南水北调工程快要通水的时候,一个小型工程“引江济汉”建成了,因为考虑到汉江上游的水被送到北京了,下游的水流量必然受到影响,所以做了这个工程,江汉平原是粮棉产区。听说夏季也不像以前经常向河道放水了。

这不仅仅是基建工程,也是涉及能源公平问题。要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靠什么?就是增加供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就干了一件事情,不管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扩大生产、增加供应。中学政治课的一句话: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农村和偏远地区为什么穷?就是因为能源供应不足;生活满意度为什么不高?就是因为能源消费强度太低。说个简单的事情,小时候油田都是有供暖的,而农村则没有,我们看着那是掉着哈喇子的羡慕和嫉妒。

小到个人,能源公平问题也是人生起点公平的一个重要要素,能源让你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有更多的安全感,比如管道气和瓶装液化石油气(参见本人的拙文)、煤炭等相比,就更加安全、清洁,发生事故的概率更低,这是行业人士众所周知的。现在的你不是比过去的人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能够利用更多的能源。

当然,我现在生活在较为发达的深圳市,这里的各种资源也主要靠外部输入,对其他地方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本文纯是个人的一点感受,属于随笔。有关更深刻的社会、学术等问题可以阅读和参考相关的文献。

 

*更多公号精华文章,请点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E5NDUwNg==&mid=400295405&idx=1&sn=b862651792418773dff8356e0cf14b36#wechat_redirect

*或访问新浪博客“天然气与法律”:

http://blog.sina.com.cn/u/140695936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