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 | 当我们谈论“互联网+垃圾分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李佳男 环卫科技网 2022-05-17

来源 | 环卫科技网
作者 | 李佳男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这句几年前流行语,用来比喻互联网思维下很多固有的商业模式可能被颠覆。最近,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推动垃圾分类的话题又掀起了一波热度。

12月4日,住建部等12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及,“鼓励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移动端APP等技术手段,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相关产业发展。”

其实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垃圾分类,本不是新鲜事。无论是这几年互联网回收平台的兴衰,还是如今所有企业都在做的智慧环卫系统。但新鲜的概念之下,真正为企业创造出价值的,依然是环卫工人手中的扫帚罢了。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互联网与垃圾分类“合体”的正确姿势?垃圾分类所带来的“破圈”效应,能否成为破局的关键钥匙?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城市花园(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立平先生,后者有多年从事互联网行业经历,目前专注于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垃圾分类上的应用。
 
▲城市花园(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立平先生

以下为采访实录。

环卫科技网:付总您好,这几年也有很多企业依托于互联网,从事线上回收等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业务,但是很多最终结果不是很理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付立平:实体企业在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上还缺少外部支持。缺少真正懂实体企业的互联网软件公司的助力。

比如很多公司把目光放在了高价值可回收物上,将其作为盈利的方式之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怎么办?另外,可回收物的价值可能无法覆盖运营成本,还需要政府补贴。这其实是“实体+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实体”。
 
环卫科技网:这二者有何区别?

付立平:我可以举个例子,很多餐馆也会声称自己拥有点餐等“信息化”系统。但当美团真正来了以后,他们才发现,美团这种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不需要开任何一家餐馆,却依然可以满足成千上万用户的订餐需求,这是互联网企业真正擅长的东西。

很多实体参与互联网有一个很强大的理念制约,他们建设自己的信息平台,其实依旧是为实体服务或者通过“卖系统”赚钱。
 
环卫科技网:实体企业无法创造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吗?真正限制他们的地方在哪里?

付立平:这就像餐馆很难开发出“美团”;出租车公司也很难开发出“滴滴”。

我曾经帮助一家环卫企业开发过一个智能化系统,这家公司陆续投入了几千万,最终这个系统却瘫痪了。

分析原因,还是因为这家企业改变不了运用实体思维,重点依然放在怎样管理环卫运营上面。从事IT和互联网服务的员工在公司内并不被重视,最好的员工他们也聘请不到。

很多环卫公司也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但是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他们一般是聘请一支专业化团队,根据其他部门的需求,编制一套系统,我认为这并不是持续的。

这其实是此类公司的“实体基因”决定的,也就是隔行如隔山。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服务于大众,通过数据和流量,在体现出自身价值后,从其他途径来实现盈利。

据我个人了解,目前同时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芯片研发能力的公司在环卫和垃圾分类领域,城市花园是唯一一家。
 
环卫科技网:那么城市花园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付立平:城市花园是专注于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AI芯片、环保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科技公司。

目前我们的主业主要有三块:软件方面,主要是“花园城市垃圾分类系统”,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为城乡环境卫生提供解决方案的。硬件方面,主要是通过AI芯片,为智能设备提供了一个“大脑”,满足设备的智能化要求。另外,我们在研发一些AI环保机器人,能够释放人工,为垃圾分类赋能。
 
环卫科技网:您的介绍多少有些抽象,但我感觉城市花园更像是一个科技公司。不知道从科技公司的角度来看待垃圾分类会不会有些区别?

付立平:其实我们就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科技公司。我们是个年轻的企业,进入环卫行业时间也不久,但是我公司核心研发人员在与智能系统AI核心控制器机器人的平均研发年龄已经超过十三年。比如我们当初开发的打车APP比当下市面上的打车软件早半年时间,至今拥有各类专利。

关于看待垃圾分类的角度问题,我们确实有所不同。

这就像滴滴其实不一定了解出租车公司的经营方式,但是他们却通过自己的系统平台和算法,与广大的用户建立了联系。

同样,城市花园也不会实际运营一个项目,与环卫企业争夺市场。而是通过我们的技术为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运营。目前我们已经和全国20多个省市的企业进行合作,也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目前,我们与企业的合作形式都是免费的,而且是终生免费维护。
 
环卫科技网:免费合作的内容主要是什么?这一模式下又如何保证企业自身的盈利呢? 

付立平:具体的合作模式就是我们与运营环卫或者垃圾分类项目的企业合作,我们来提供信息化系统为垃圾分类赋能,这一过程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

其实这种免费的模式在互联网思维下并不陌生,如果看一下手机中的APP,其实99%都是免费的,他们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呢?这其实就是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最擅长的打法。

实体思维方式总是通过卖设备、或者卖系统赚钱。而互联网公司更看重的是“流量”。

垃圾分类将覆盖到千家万户,当这些居民的投放行为都将从我们的系统进过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流量,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流量价值转化成真正的收益。
 
环卫科技网:能具体说说转化的形式吗?

付立平:垃圾分类是涉及到千家万户事情。我们通过与企业和政府的免费合作,能够形成很大的流量入口。这里既有B端流量、G端流量,也有C端流量。这么大的流量,我们需要把它转化成价值,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实体是很难解决的。

例如我们在青岛的垃圾分类项目中服务了大约一百万户居民。

我们通过实体鼓励的方式奖励那些做好垃圾分类的居民:正确分类投放8-10公斤垃圾的居民,就可以免费获得一瓶青岛啤酒。

这时,居民就可以在自己的系统上看到“青岛啤酒为中国环保事业喝彩!”啤酒的品牌价值,是否就深入到了居民的心中呢?

青岛啤酒借此方式转换成的品牌效应,就会在这一百万户居民中,转化为经济效益。因为青岛市民除了喝青岛啤酒,还会喝崂山啤酒、哈尔滨啤酒等。我们利用了垃圾分类的环保概念,帮助了青岛啤酒在竞争中,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

在这一模式中,政府、运营单位、居民和第三方企业都得到好处。所以,城市花园作为平台的建设者也能够从中获益。虽然城市花园不会直接运营一个垃圾分类项目,但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都是盈利的。

当然,在这一模式下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居民需要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来使用我们的终端来参与垃圾分类。


环卫科技网:那么关于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我们是如何做的?

付立平:我们一直认为居民端是垃圾分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也是我们也是我们花了最大的投入和精力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思路主要是通过提升居民的荣誉感和带给居民类似“打怪升级”的体验。

例如我们在深圳的项目中,居民每次分类投放之后,垃圾的类别、数量等信息,在系统的后台和居民的客户端中都可以被看到。系统还可以显示出垃圾被运送到何处,分类后的垃圾产生了多少电能。

在成都,居民能够看到厨余垃圾能够产生多少有机肥或者洗涤用品。与之相对比,居民还能查询到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下,又会造成多少环境危害,厨余垃圾可能会被制作成多少地沟油。

如果居民一直坚持垃圾分类,他的一生为环境带来了多少收益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被统计出来。这就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荣誉感。

有很多居民反映,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手中的手机就成了一个智能的垃圾桶的硬件。垃圾分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打怪升级”的游戏体验,解锁各种“成就”时,也让居民乐此不疲的参与到其中。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即时反馈”,几乎所有的电子游戏都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让人“上瘾”。
 

目前各地政府都在通过立法来约束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但这种约束是强制性的,未必能够得到所有人的接受。而我们则是通过科技手段,去催生居民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他们去坚持。

我们在居民端参与垃圾分类的环节中还会继续加大投入,通过AI技术,提升居民体验,达到“无感垃圾分类”。
 
环卫科技网:您介绍的这套商业模式,我已经基本理解。但我认为其实还有一个隐含的条件,那就是我们的垃圾分类能够持续推行下去,才能获得足够的“流量”,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付立平:我认为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是一定能够持续走下去的,这也是我在别人犹豫观望时,义无反顾选择这一领域进行创业的原因。这一事业,无论在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上,都拥有非常光明的前景。

社会价值不言而喻,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提升市民的素质。而中国几亿人共同参与的事业其市场空间也必然成为一座宝藏。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思考将用什么形式来挖掘这部分市场空间,对于城市花园来说,答案就是应用互联网思维和科技手段。

另外,我们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推行垃圾分类,这种力度其实是不多见的。我认为垃圾分类在我国已经不是怎么做、做多久的问题,而是我们需要用一切办法把它做好,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

垃圾分类在日本做了40多年,韩国30多年,新西兰20多年,中国台湾地区40多年,他们都在越来越好,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难道我们有理由会停止吗?
 
环卫科技网:城市花园在未来还会有哪些布局?

付立平:在今年国内疫情平稳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中,我们的服务已经分布到了国内20多个省市。很多人说我们的步伐很快,但是我还感到不足。

我们的计划是在明年年底前,将我们的垃圾分类运营方案推广至我国46个垃圾分类核心城市;到2025年前,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垃圾分类系统和机器人,推广到国内所有293个地级市。为我国垃圾分类的智能化、数据化和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会保证3大核心主业的领先地位,加大3个领域的投入:

一是环保云智能系统持续升级;

二是大力投入AI芯片的研发,给更多传统装备制造商提供智能芯片。这些传统装备制造厂商就可以进行产业升级,成为智能设备制造厂商

三是环保机器人的研发与投入,让人工智能在垃圾分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另外,近期我们一直在探索与上游设备制造商的合作。比如我们可以帮助一些钣金厂等机械加工厂进行产业升级,以前这些厂家只能生产一些传统的电表箱、铁皮箱等,载入我们的芯片和系统后,就能够升级为“智能产品”,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环卫科技网:助力“产业升级”这方面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付立平其实我们是注意到到了这一新兴市场目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比如,拉萨如果有智能垃圾箱的需求,只能从江苏等南方地区购买,这其中有非常高昂的运输成本,但是本地的机械加工厂却没有智能化设备的研发能力。因为我们拥有AI芯片的研发和设计能力,就可以帮助其弥补这方面的短板。传统的分类垃圾箱只有三、四千元,但是搭载智能化系统的四分类垃圾桶的价格可能达到两万元,这就能够切实的提升企业效益。

我们最近与内蒙古包头市一家工厂进行洽谈,他们这些年一直希望能够产业升级,最终找到了我们。产业升级之后,内蒙古的智能设备的采购就可以在本省完成,节省了大量的物流成本。同时,这家企业还可以在当地为我们生产环保机器人,整个产业就完成了升级。
 
后记:对付总的采访中,提到最多的词其实是“赋能”。这个总是被高度抽象的词语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具体的商业模式。从自身定位,盈利模式,到未来发展,付总对城市花园的规划似乎都踩到了节拍上,不贪多,却足够锋利。

另外,付总并不觉得城市花园有任何“颠覆”的作用,借势和助力才是互联网思维最本质的功能。

又或是我们在繁杂喧嚣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中,忘记了这一思维模式最初的样子。

如果您想联系城市花园,可通过以下方式:
付立平:18610154852
李一锦:18601243328
李泽宇:15811430556

《环卫车队管理课程》重磅上线!

本次课程是由吕松老师和陈勇老师主讲,两位从事环卫行业管理多年,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沉淀,上课过程中会穿插生动的案例分享。

该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而细。课程内容涵盖了车队管理的方方面面,从环卫车队的人员管理到车队维修保养管理、收转运模式、环卫车工作量、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与效果等等,涉及整个车队管理的重要模块和关键环节。

课程目录
点击查看大图或滑动查看全部目录

2021年1月20日正式开课!
独家课程,想报名的抓紧啦~


有任何问题,
随时咨询班主任哦~
长按二维码添加班主任微信,
手机同微信:13370552853

点击【阅读原文】,
立刻报名!



 往期推荐

  首次公开发布!二噁英在线检测技术有标准了!●  国家发改委:重点围绕4个方面,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全国纳贤,深圳东风邀您一起共赢环保大未来!  这样管理车队,环卫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