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锡首次发现商周遗址!泰伯奔吴、开凿伯渎河无限接近不是传说!

江南晚报 2019-08-22



去年12月12日

江南晚报微信公众号

曾发布消息

伯渎河边发现商周遗址



今天上午

无锡梅里遗址考古学术研讨成果

新闻发布会召开

公布了梅里遗址考古重大发现!



考古过程及成果


梅里遗址主要分布在

泰伯庙和新友路之间

伯渎河沿河区域

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

另外梅村高中西侧临时停车场

也有零星分布



考古工作

共分两次发掘

第一次2018年9月开始,至2018年12月结束,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

(第一次发掘现场)


发掘共清理早期灰坑、灰沟等遗迹99个,出土了大量的印纹硬陶、软陶、夹砂陶和原始瓷片,主要器型有罐、豆、盘、鼎、釜等,主要纹饰有绳纹、梯格纹、弦纹、网格纹、波折纹、云雷纹、叶脉纹、席纹等。

第二次发掘2019年1月开始,至2019年4月结束,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第二次发掘现场)


第二次发掘为以后梅里遗址保护展示做准备,以配合保护展示工程为目的,所以采取了保护性发掘的方式,对发现的遗迹仅进行小范围的解剖或原状保留,大部分遗物也以原貌保留。


在不同遗迹中提取的3个碳样标本碳十四测年数据分别为:3540±30BP(BP指距今年代)

2540±30BP

2150±30BP

也就是早至商代,晚至为春秋战国


两次发掘共清理发掘

灰坑、灰沟、水井、建筑基址

等遗迹近200处

灰沟遗迹

灰沟遗迹


得到了部分未被扰乱的

地层堆积和遗迹资料


(南岸发掘区地层堆积情况)


并获取了大量的

印纹硬陶、软陶、夹砂陶

和原始瓷等遗物

目前修复的文物标本有100余件

(发掘出土遗物)


(考古发掘现场)


这些坑洞

就是当初考古挖掘的现场

梅里考古领队专家组成员刘宝山

介绍说

仔细查看现场土层,可以发现考古的土层相比于平时我们看到的土层更发灰发黑,所以又称之为灰坑



在古代,这些坑洞其实是古人专门用来丢弃废弃物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我们可以从灰坑中发掘出大量的古文物。


在无锡梅里遗址考古学术研讨会上

经过国内相关领域的

优秀专家学者共同论证

判断遗址时代跨度为

商代至春秋时期

文化因素

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

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



马桥文化时期

泥质红陶罐(左)、硬陶鸭形壶(右)



陶鬲(西周)左、硬陶瓿(春秋)右


原始瓷碗

左:西周晚期~春秋早期

右:春秋中期晚段


(发掘出土遗物)


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

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尤其是在泰伯庙、伯渎河

这样关键的地点

发现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

为泰伯奔吴等文献记载

和历史传说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考古研究线索

意义十分重大


(发掘出土遗物)


考古调查启动回顾

2018年8月

梅里古镇二期项目

正式启动

这是一个

以展示、体验吴文化为主题的

特色文旅项目



鉴于这个项目紧靠泰伯庙、伯渎河

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受无锡市文化遗产局委托

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

对梅里古镇二期项目所在地块范围

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



遗址未来保护


无锡梅里遗址考古工地

现场负责人李永军介绍

梅里遗址现阶段野外发掘工作

已经结束

也通过了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室内整理和考古报告

编写工作正在进行



为对遗址加以保护

将来会在这片区域上方

建造梅里遗址展示馆

实施原址保护展示

争取整个遗址展示馆项目

在2021年完成并对外开放运营


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办事处主任吴炜介绍,伯渎河是新吴区的母亲河,沿岸分布着张中丞庙、泰伯庙、泰伯墓、七房桥村、鸿山遗址等历史文化设施。梅里遗址的发现,与鸿山遗址互为呼应,更加丰富了新吴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见证了江南吴文化的孕育和发展。


梅里商周遗址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梅里文化小镇展示的重要文化资源,需要倍加珍惜保护,未来计划建设梅里遗址展示馆,实施原址保护展示。目前梅村街道委托国内权威文物保护设计专业机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展示馆概念性设计,方案已基本成型。


吴炜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坚持把遗址保护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同城乡建设发展相结合、同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改善相结合,着重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包括加快推进梅里遗址展示馆建设、持续开展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积极促进考古历史研究成果转化。


李永军也表示,今后考古所对无锡梅里遗址还要进行连续性的工作,配合保护展示工程需要,以聚落考古的理念和思路为指导开展深入系统的考古工作和多学科合作研究,把一个从3500年前延续至今的聚落居址立体、形象地展示给公众。


梅里遗址发现的意义在哪?


其意义在于,或将为泰伯奔吴(梅里)、泰伯带人开凿伯渎河(中国第一条运河)提供有力科学根据,且将中国运河的历史往前推千年。


伯渎河历史的尴尬:有文献记载却无文物实证
伯渎河原名泰伯渎。相传商朝末年,泰伯从陕西岐山南奔无锡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泰伯率领江南土著开凿河道,挖掘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即今天的伯渎河,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伯渎河。
无锡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陈振康说,关于泰伯奔吴的历史,尤其是泰伯开凿伯渎河,汉代的《史记》、唐代的《唐书地理志》、宋代的《咸淳毗陵志》、元代的《无锡县志》等历代文献上均有记载。
但关于“泰伯奔吴”的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网上甚至传出过历史造假一说,而所有争议的焦点都是因为没有考古发掘的支撑。




梅里遗址惊人:发现非自然河岸,属人工开凿

陶罐、瓦片等文物碎片,年代是在商末至周期间,这充分说明了这一带曾是先民的居住区。从自上而下发掘的土层来看,文化层堆积很丰富。文化层中发现的非自然河岸坡度,是陡峭的,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在伯渎河不远处,还发现了十几个春秋土墩墓,从发掘出的遗物来看,带有北方文明的形制。



遗址意义重大:中国运河史或将正式改写
京杭大运河目前是世界上公认的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这有沿线N多古代河床、码头等遗址发现佐证。如今中国大运河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隋代京杭大运河分4段开凿,邗沟、江南运河为借用古代已有运河段。
而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霸中原,在邗城(今扬州)下开挖“邗沟”,后成隋唐京杭大运河中最早的一段。
在这之前,公元前495年—前487年,夫差就挖了“吴古故水道”,从苏州,经太伯河(伯渎河)到扬州。到了隋代,又开挖了江南运河。可以这样描述伯渎河和“吴古故水道”、江南运河的关系——伯渎河是最早的一段,“吴古故水道”是它的2.0版本,而江南运河是3.0版本。
如今梅里遗址的发现,将正式把中国运河史从春秋时期推前到商周时期,差不多千年!这一时间段与泰伯奔吴的无限接近吻合,对泰伯奔吴(梅里)的进一步研究来说,也同样意义非凡。


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考古发现

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

无锡这片土地下深藏的历史~


END


记者:张月、张颖

责编:沛青

来源:江南晚报

晚报君近期精选推荐(戳链接)


预警!预警!今年无锡首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警方通报


历时八个月,他坐遍无锡285条公交线路,发现……

无锡历史悠久,真不是吹的!

,自豪!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