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麻了!组件、材料、电站应对“供应卡脖”之策
编辑 | 肖蓓
出品 | PV Tech 每日光伏新闻
连续两年的涨价行情,让不少光伏企业感受到了来自其中的压力,今年以来,“抢”料、“抢”硅片、抢购电池片、甚至“抢”组件戏码轮番上演。
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深入落实,我国多部委及地方政府自去年以来多次发文力挺,叠加全球能源危机影响,清洁能源需求陡增,太阳能光伏行业站上风口,各路投资争相涌入。
需求大增下,太阳能硅料的价格已创十年新高。然而,即便均价已超300元/kg,硅料行情还在一路看涨。
行业直呼,涨麻了!
硅料价格上涨持续垫高组件成本 ▲
迫于市场对硅料价格的高关注度压力,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告示称,为避免其发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决定暂停该采集价格的发布。
“面对硅料价格的不停上涨,我们组件制造厂的人每天在朋友圈看的第一件事就是硅料第几次上涨了。”近日,在TÜV莱茵2022“质胜中国光伏盛典”之“光伏组件供应链”媒体沙龙上,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中良坦言,今年组件企业承压最大,两头受压,上游涨价、下游压价。
张中良
山东润马光能总经理
组件厂应对“硅料卡脖”之策 溯源硅料涨价,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表示:“近几年,光伏行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市场需求、新增装机规模还是扩产速度都在快速扩大,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环节的扩产速度无法匹配行业扩张速度,就造成了在某一个时间点、某一个环节材料的供应问题。
不论是一般买家、电池厂、还是新跨界买家,大家为了保自身安全都去买硅料或囤货,就造成了硅料的紧缺,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阶段性问题,硅料是可以完全国产化的一个原料,只要能国产化,相信它的成本和量一定会没有问题。”
张海
锦州阳光能源总经理
当下,作为组件企业来讲,要做的是未雨绸缪,与上游做好协同,做好组件的供应保障。“我们从光伏行业不同时期的历史中吸取经验进行预判,加上自己的分析,来做好我们原料供应的基础保障,保证向与我们签署订单的客户交付组件。”张海说道。
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技术研发管理总经理徐伟智博士表示:“事实上,硅料的供需问题这两年一直存在,硅料新建产能达产周期在18个月左右,而电池片的扩产周期大约在半年,新扩的产能很快就被下游消化了。”
他表示,随着硅料卡脖的时间延长、上游产能投入越来越大,正泰也采取了更完善应对策略: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保供和增效降本。
徐伟智
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上游硅料方面,我们入股了多晶硅企业青海丽豪。而作为其股东,也和不少硅片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合作,这些都为我们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了源动力。”徐伟智说。 除了全产业链,徐伟智称正泰这几年在供应链上做了很多工作,不论是胶膜、玻璃等原辅材料,还是硅片、设备都与主流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从技术、降本等方面着手,促进了供应链的保供、质量,让工厂供应生产不中断。
“虽然今年硅料价格不断上涨,但包括光伏玻璃在内的其他一些辅材的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两者价格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对冲,实际上缓解了部分硅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中良对PV Tech说道。
(广告位)
材料、终端:市场倒逼投资、低价并非第一选择
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供应商之一,公司在光伏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在上游原材料和阻燃尼龙材料上。面对光伏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庄巍博士表示:“化学品的原材料供应其实也是有周期性的,而且周期性很明显。要打破这种周期性或者使供应变稳定,需要市场来倒逼,让材料供应商突破技术、加强投资,解决供应问题。
比如EVA胶膜,它就是一个投资问题,如果有投资,技术上是比较容易突破的,还有最近比较紧缺的POE,应对POE技术瓶颈,国内的龙头企业也在做技术突破,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突破。”
庄巍
巴斯夫特性材料中国区工业业务总监
巴斯夫把大量上游供应商急需的化工原材料以及下游客户紧缺的阻燃尼龙材料进一步本地化,比如在光伏连接器中应用的阻燃尼龙材料,三年前80%以上都是从德国进口,但到2023年超过80%的材料都将是从中国供应。
从长远来看,此举也能更好地服务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需求。这也符合巴斯夫的战略,即在贴近客户市场的地区生产,建立更短的供应链,更好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除了组件、材料企业,今年因涨价陷入供应链难题的还有来自终端的EPC、电站投资商们。对他们来说,确保稳定、价格合适的组件供应已成为推进电站项目的一个巨大挑战。
曾仁义
英联投资(Actis) 顾问
曾仁义很赞同徐伟智博士的降本增效,他表示,其实增效的部分就是降本。我们也很支持新技术,会跟第三方机构一起对新技术做评估。在谨慎选择下,也可以较早使用新技术产品,并做一些实际电站的评估,如果技术符合预期,我们会在下一个电站对该技术进行导入。
Baywa中国区代表李晓倩亦表示,作为买家,我们也不追求最低价格,因为低价不是可以持续的一件事情,而真正想要活得好、活得久,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大家都有饭吃。所以如何在市场波动不定的大环境下,买方和卖方共同建立双赢的“安全缓冲带”,既能保障双方的利益,又能抵抗市场的风险和冲击,是非常重要的。
李晓倩
Baywa中国区代表
“从分销业务方面来说,我们看到市场中的价格一直在变动,作为渠道商,对需求和库存有效及时的管理至关重要,合理地安排库存,及时的销售,可以将市场价格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一点,一些组件供应商给了我们很好的支持,比如跟我们建立一些即售的销售模式,其实就是相互建立了一个缓冲带,我们对价格的宽容度增加了,同时库存压力也变小了,所以是买卖双方都保障了收益,形成了共赢的模式。”
“换到项目开发和投资,之前我们全做项目开发,这些项目对组件价格比较敏感,价格上涨对收益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今年的情况实在是太特殊了,像俄乌战争以后,这些项目的终端投资方也变得有一些可谈性。
对于有可能的项目,我们有机会可以反亏为盈,对于真的不能谈的项目,我们也在考虑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用金融工具建立了公司内部的缓冲带,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收益,并确保对于供应端的及时履约。”李晓倩介绍道。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