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太震撼了!龙王三太子居然在清江还有段神奇的往事!
点击上方蓝字
耀哥故事汇
宜都地名故事第②期
01
合江楼(原名望江楼)
望江楼据传建于宋朝,民间有这么几句歌谣:
桥对桥,庙对庙,狮子对着狮子笑;
望江楼,楼望江,娘望儿来儿望娘。
当年,清江长江交界处住着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妇,无儿无女,以打鱼为生。一天,渔妇上街去卖鱼,渔夫出船去打鱼,江面突起一阵怪风,掀翻了小船,游来一条黑尾巴龙,把渔夫一口吞进肚中,接着黑尾巴龙把身子一抖,变成了渔夫。
黑尾巴龙到渔妇家没几天,渔妇发觉男人突然地性情急躁,皮肤粗糙,浑身冰凉,心里很是纳闷。黑尾巴龙渔夫见渔妇生疑,假笑着说:“人老了,血气差了,整天风里来雨里去,身子凉了皮肤粗了。”渔妇听黑尾巴龙这么一说,也就不再多疑了。不久,渔妇就有了身孕,怀胎十八个月,老渔妇生下三个男儿。
弹指一挥间,十五年过去了,渔妇的三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每到晚上,黑尾巴龙渔夫总要带着三个儿子出去玩一玩,一走就是好远好远……
一天,大梁仙山的祖师菩萨回武当路过陆城,见清江长江河面上有一团妖雾黑沉沉的,便高叫一声“不好”,按下云头落在水府庙后,变成一个化缘的道人来到渔妇家。恰恰这时黑尾巴龙渔夫不在,祖师菩萨就直截了当地问渔妇:“你与丈夫生活三十多年,没感到十五年前丈夫的变化吗?实话告诉您吧,五日之内你有灭顶之灾!”
渔妇听说有灭顶之灾,忙向道人细问原由。道人说:“你现在的男人不是你丈夫,它是一条黑尾巴龙,已在清江修炼多年,十五年前它把你丈夫吃掉之后,又借你的凡胎给它生了三条小龙。现在小龙都已长大了,端午节这天黑尾巴龙要带着小龙们起蛟,清江长江将会变成一片汪洋,这里和中下游的人们只有死路一条啦!”
“那……那怎么办呢?”
“端午节中午,你要多做些菜,把酒里放些雄黄,等它们喝醉了,我才有办法,不然的话,我也无能为力。”
渔妇听了道人的这些话之后还是将信将疑,晚上等黑尾巴龙渔夫带着三个儿子出门之后,渔妇便悄悄地紧紧跟随来到清江边的一片沙滩,看见自己的三个儿子倒地就变成三条黑尾巴小龙,自己的“男人”也哈哈哈哈地笑成了一条黑尾巴老龙,渔妇“啊”的一声昏了过去……
端午节这天,渔妇按道师所说的办了。黑尾巴龙渔夫和三个龙儿喝醉后,一个个也都现出了龙的原形。祖师菩萨抽出宝剑嚓、嚓、嚓三下砍掉了黑尾巴和两个儿子的三颗龙头,当最后一剑就要砍下去之际,渔妇猛地抬起了祖师菩萨挥剑的手,哭泣着说:“师傅,千万行行好,给我留一条龙儿吧,他们虽然都是孽种,但毕竟是我亲生的啊!”
祖师菩萨就从梁山顶托来一块大岩石,将没杀的小龙用铁锁链锁住,镇压在清江长江交汇处的南岸,并出资修了一栋三层小木楼安置渔妇居住卖茶养老,取名“镇江楼”。渔妇每天早晚都要到窗口望望锁压在江水中龙儿,龙儿也不时浮出水面看看茶楼窗口的母亲。由于镇江楼旁有一流水沟,行人来往吃茶诸多不便,渔妇就用卖茶的积蓄在流水沟上修了两座小桥、两座小庙、面对面还各打了一头石狮。渔妇死后,宜都人就把架有两座桥的地方叫“桥河”,又把“镇江楼”改叫“望江楼”了。
采录者:陈 波 徐荣耀
02
龙窝宝塔
“宜都县,三杆笔,宝塔立在龙窝里。”要说这句歌谣中的“宝塔”,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宜都陆城有个地方叫楠木岭。岭东濒临长江,岭北紧靠清江,岭南是一大片芦苇湖,清江边的人以跑码头、做生意过日子,芦苇湖的人则靠打鱼为生。
有一年,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在海底玩厌了,寻开心游入长江逆水而上,游至宜都楠木岭清江河口时,听到江面有叭叭叭、冬冬冬的声音,便变成一条鲤鱼跃出水面,这不看则已,一看不由得怒火冲天:但见江岸人山人海,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两条龙(龙船)正在江中急游,很多人在它们背上吆吆喝喝,有的在它们头上砍(站哨指挥),有的在它们背上锤(敲锣打鼓)。三太子牙一咬:这还了得,欺负到我神龙头上来了。它沉入河底现出原形,竖起尾巴一阵乱搅,江面上立刻掀起了惊涛骇浪,又猛吸一口气,卷起两个巨大的漩涡,把龙舟扯入江底。可怜刚才还吆喝抢标的人们,顷刻之间全部葬身龙腹。三太子哪里知道,这是清江边的生意人与芦苇湖的渔民们为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赛龙舟呢。
三太子吃饱喝足,也懒得动,当晚就在芦苇湖栖身。夜半,它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悲恸的哭声惊醒,扬起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轻渔妇正在哭叫淹死的丈夫。这渔妇虽然哀泪洗面,可比东海里那些满戴珍珠宝玉的蚌女还要强十倍。三太子当即摇身一变,成了一英俊后生,行至渔妇身旁说道:“小夫人,父母恩深终须别,夫妻情重必离分。人嘛,总是要死的。你年纪轻轻的怕什么,我来伴你怎样?”渔妇白了三太子一眼,呜呜地哭得更加厉害。三太子奸笑道:“小夫人,你若今宵许身于我,我让你夫君死而复生。”说完将渔妇一把搂进怀中动起手脚来,渔妇羞怯地闪过身子,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公子,您是那里人氏?贱妇失去夫君悲痛欲绝,你却要拿贱妇开心。不说你能使我夫君死而复生,若真能寻到我夫君的尸体,贱妇也愿……”说罢掩面不再做声了。三太子见状,欲火中烧,口中吐出一团白雾,现出原形,“哇”的一声吐出一大堆人尸来。恰在这时,半空中金光一闪,只听得霹雳一声,三太子“哎呀”一声惨叫,挣扎几下后便瘫在芦苇湖中不动了。
原来,这天楠木岭人赛龙舟,鞭炮震地,锣鼓喧天,竟然掀开了南天门,惊动了玉皇大帝,他老儿也带着众天王走出云霄宝殿,来到南天门外看热闹。兴趣正浓时,忽见小龙作孽,当即传下圣旨,命托塔李天王下界降魔救灾。李天王为救葬身龙腹的百姓,故变美女诱三太子吐出人尸,然后念动咒语,祭起宝塔,镇住了三太子。
三太子被李天王铁塔镇住,动弹不得,想起东海宫中好生快活,不禁伤心地大哭起来,一时泪如泉涌。说来也巧,那些人尸被三太子泪水一浸,竟然一个个如梦初醒,奇迹般地活转来。
斗转星移,随着岁月的流逝,千百年来,人们把托塔李天王镇三太子的芦苇湖叫“龙窝”(今陆城办事处龙窝村),泪水冲出的那条溪叫“马门溪”(龙窝村内),龙尾巴扫出的一条湾叫“宝塔湾”(今陆城办事处宝塔湾村),后人们为不忘李天王的功德,筹资在芦苇湖中建造了一座高矗入云的七层宝塔(宝塔湾村后的花果山上),由于这座宝塔建造在一条文风脉上,宜都后辈人出了不少文人墨客,于是,后来民间就又有了“三杆笔”的传说。
采录者:陈 军 徐荣耀
03
三杆笔
有人说,三杆笔指的是三个人,东吴陆逊、明代刘衡沙、晚清杨守敬。这三个人虽说堪称奇才,谓之三杆笔也当之无愧。然而,和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宜都县三杆笔却是两回事。细说起来话就长了。
传说明末清初某年,宜都毛湖淌龙潭河有一对王氏夫妇,年过五十,无儿无女。一个大雪天,老两口见一位蓬头垢面、塌鼻子、瞎眼睛、衣衫褴褛、浑身疔疮的老人倒在雪地上,就连忙扶到家中,先下了碗姜汤面给他吃了,又烧了锅热水让他洗澡,还找了几件旧衣服帮他换上,并腾出一间房屋安置他住下。哪晓得第二天早上,老两口起床一看,瞎眼老人不见了,床上却留有一张纸条:“六、六、六,三个一齐出。”
不久,王氏就有了六甲之喜,怀胎十八个月,竟生下三个男儿,老两口这才把瞎眼老汉纸条上的话对乡邻们讲,大家仔细思量,都说神奇蹊跷。村里一位私塾老先生还引经据典,为王氏三郎取名:老大王尧,老二王舜,老三王第。说是取的圣贤降世,三元及第之意。三兄弟也确实天性聪明,三岁能读百家姓,五岁倒背三字经,到了七八岁,竟使得一个个老先生在他们面前口称才疏学浅,抱拳惭愧惭愧了。十二岁那年,他们已是满腹经纶。王氏夫妇望子成龙心切,给三个儿子准备好行装,让他们去参加县考。谁知,当时的宜都县令是一个胸无点墨,靠钱买的一个七品官。三兄弟文章呈上,只惊得他目瞪口呆,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如此有才学,我这官还在宜都做得下去?便传王氏三兄弟上堂,劈头盖脸地喝道:“哪来的山村野童,也想做秀才,充斯文,朝廷的官有你等做的?来来来,老爷这县衙还正差几个仆人,王尧给老爷提袜,王舜给老爷脱鞋,王第嘛,就给老爷去倒夜壶。”一席话,只气得王氏兄弟三个眉毛竖、眼睛鼓、喉咙哽、脖子粗。三把两下撕了文章,头也不回地走出县衙。
他们含泪将实情向父母禀告,老两口顿时气绝身亡。三兄弟哭天喊地,痛不欲生。三年孝满后,他们听说原县令已被革职,便再次赴县应考。那晓得文章递上之后,半个月没有消息,细一打听,才知是没使银两买通关节。三弟兄平日只知攻读,哪知这些邪门歪道儿?他们所带的盘缠钱吃住都紧,又到哪儿去生钱送礼呢?待到红榜公布,果然榜上无名。三兄弟憋着一肚子气回走到楠木岭峰时,天已经黑了。忽然,一颗扫星从天际掠过,落在龙窝宝塔尖上,于是,三兄弟会意,投宿龙窝宝塔。这一夜,三人左思右想,坐卧不安,他们恨前任县令妒贤嫉能,恨而今县衙的一些势利小人,思量如果不得功名就此归家,莫说对不起父母在天之灵,也无颜见乡亲父老。这宝塔虽说破乱不堪,倒也寂静,正是读书的好地方,干脆一人住一层,认真攻读,发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后来他们又添置了一网一渔舟,三兄弟轮流到芦苇湖中捕鱼,生活十分清苦,处境也很寒酸。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十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时的王氏三兄弟,已是出口有韬略,挥笔成文章,天文尽知,地理皆晓。再次赴县,考上了秀才。时逢大比之年,天子开科取士。三兄弟朝龙窝宝塔拜了三拜,赴京会试去了。
三兄弟齐露锋芒、文章呈上御案,龙颜喜悦:“绝!绝!绝!三篇文章,篇篇锦绣,真是奇才!”可喜归喜,天子却犯了难,三篇文章分不出高低,这名次怎么定?再看卷末,三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更是大惑不解,传旨下去,宣王尧、王舜、王第上殿。王氏兄弟奏知详情,天子便按三人时辰先后,钦定王尧为状元,王舜为榜眼,王第为探花。一时,满朝文武,普天上下,传为佳话。
三日互拜,五日朝贺,三兄弟还乡扫墓省亲,他们不忘龙窝宝塔容身十载之恩,请来四方能工巧匠,重修了一座宝塔。
而后,乾隆皇帝游江南,微服来到宜都,见龙窝宝塔每到半夜子时就放异彩,甚觉奇怪,细访方知其中有这么个典故,感叹不已:宜都出奇才!王氏兄弟堪称天下三杆笔。一时诗兴大发,留诗一首:“状元榜眼探花郎,兄弟齐登龙虎榜,三杆大笔写青天,宝塔夜夜放奇光。”
后来百姓们思量这些虽是前朝之事,长的却是宜都人的志气。为纪念王氏三兄弟,筹资请来阴阳先生,顺着龙窝宝塔看地势,择定吉日建造了头笔(今陆城办事处文丰公园内)、中笔(今陆城办事处中笔村内)、尾笔(今陆城办事处尾笔村内)三杆笔。
从那以后,宜都更是文星高照,奇才辈出了。
采录者:周顺强 徐荣耀
文字 | 宜都地名故事全书
编辑 | 王念慈
编审 | 李广操 章黎
▲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查看往期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