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击上方蓝字
△ 能人回归创业,看中的是什么?又带来怎样的变化?今天,《三峡日报》头版报道刊发通讯《让服务照亮能人回乡路——宜都能人回乡创业调查》,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
让服务照亮能人回乡路
——宜都能人回乡创业调查
抓实项目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动力,是新的一年宜都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首要发力点。
从何处“招”?靠什么“引”?如何实现新作为?正月初八,宜都聚焦项目这个“一号工程”深入调研。一批特殊企业家逐渐浮现,他们都是宜都能人,曾在外闯下一片天地,最后都在宜都重新扎下深根。
吸引他们的,仅仅是浓浓的回乡情结吗?
昨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听回乡能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三天”赢来首家光学制造企业——
服务速度换来的回乡信心
工人在放料口放料,机器臂自动传输,经过6个封闭箱体的分步组装,6秒后,一个完整的镜头组装完毕。这家拥有全国首条全自动化镜头组装线的企业,就是去年刚把总部从中山迁到宜都的同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总经理张兵是个地道的宜都人。24岁南下打工,36岁在广东创办公司。
为什么在事业红火之时回到宜都?张兵用几个故事把这个问号拉直。
2010年春节,在老家的一场聚会上,多年在外打拼的张兵谈及未来发展时,无意间向在市国土局工作的表哥吴宏建说出了开分厂的意向。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事隔6天后的大年除七,张兵在广州的家中迎来了两位熟人:吴宏建和时任宜都市松木坪镇党委书记的刘贤全,二人特地来说服他回乡办厂。
“长期在外,家乡发展环境到底怎么样,我心里没底。如果没有十足把握,我也很难说服合伙人。”回忆当时的情形,张兵坦诚他的犹豫。
他试探性地向刘贤全抛出了一个“小任务”:希望在宜都注册一个劳务派遣公司。刘贤全拿着一张身份证和注册信息走了,3天后,注册好的资料送到张兵手中。
“3天!这个效率,让我们坚定了对家乡政府的信心。”张兵说,短短两个月时间,他的分厂森浤光学签约宜都,成为该市首家光学制造企业。
转眼,携产业回乡已有七年,张兵的企业发生了地理位置的“物理”变化,更发生了转型升级的“化学”反应,正从制造高清监控仪器、车载、行车记录仪影像光学镜头,跨越到镜头群组装配的产业链终端。
五十余次服务让企业“少跑腿”——
服务质量营造的回乡环境
2月27日,在湖北立得尔克新能源公司的厂房里,年产3000万只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正式投产,配套基建恢复施工。正在查看机器运转情况的总经理周连峰,从签约到投产,仅从深圳回来过三次。是他对投资“不上心”么?
松木坪镇党委书记王进道出了原委:“很多能人在外业务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扑在这些基础性工作上,我们提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就是为了让他们少跑腿。”
王进的话得到了该公司另一负责人熊金的印证:“家乡情结是最初的动心,真正让我们坚定决心留下来的还是政府从公司注册、开工前准备到工程建设的全方位服务。”
在他的手机里,一段视频清晰地记录着“全方位”服务:项目选址时,镇里的工作人员到处跑场地,每看一处就把周围的介绍和现场视频发给远在深圳的他们。
周连峰投资的是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瞬息万变,把握了时间就是把握了机遇。
年前一段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加之春节期间放假,项目配套的宿舍和食堂的工程进度几度被打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不保障好,最终影响生产情况。市场不等人,就在记者采访时,王进还在找项目施工方,再次优化施工组织。
一年来,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王进与乡镇其他工作人员到这个项目超过五十次。
“辛苦指数”换得“发展指数”。新年伊始,项目按照计划顺利投产,预计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1.5亿元,带动就业600余人。
一个组织“连”起来的乡情——
服务平台构建的回乡桥梁
“再投资,将产值扩大1倍。”
这是宜昌永鑫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万勇近期定下的“小目标”。
回乡10年,企业成功打入全国电路板刀具市场前三甲,在新三板上市,并立下目标冲击创业板。能在生养自己的土地,把企业稳步发展到今天,汪万勇感到很欣慰。
但把记忆铺开,沿着时空隧道穿梭,渐渐勾勒一条“偶然”邂逅“必然”的回乡路。
2006年,在宜昌市政府驻深圳办的倡导下,一批在广东的宜昌人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宜昌联谊会,当年就吸引了会员200余人。这其中,就有在外小有成就的汪万勇。
也就是在这里,汪万勇第一次接触到宜都市的领导,认识了在广东创业的宜都人。从此,这里就成了大家临时的“家”,家乡的变化、家乡信息就在此汇集。
“无论在外怎么拼搏,内心始终离不开家乡。” 这是汪万勇的真实感受,但回与不回,却关系自身事业走向,决择是个痛苦的过程。
“起初我担心供应链、人才方面的因素,迟迟没下定决心,借助联谊会这个平台的沟通,我坚定了回乡二次创业的决心。”渐渐地,回乡创业梦得到了最好的安放。
2008年,汪万勇以稀有金属循环再利用方案打响了在行业市场的第一枪,并担当起家乡“宣传员”,向在外打拼老乡宣传家乡,2012年就引回3个能人回乡创业。
一带十,十带百,通过粤港澳宜昌联谊会,能人回乡的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近两年能人通过招商回乡创业的项目达58个,协议投资额近42亿元。
来源 | 三峡日报
文字 | 记者 陈璐 通讯员 陈世琴 徐晓宇 秦 青
编辑 | 廖东亚
编审 | 李广操 党艳秋
新春走基层 | “土货”搭上电商快车,让舌尖上的宜都行走起来!
▲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查看往期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