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传染病“抱团”,预防知多少~
秋天是忙碌的好日子
人们忙着品秋雨、赏红叶
感受阳光的温馨恬静
秋天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好日子
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感受秋高气爽
现代中医专著《中医儿科学》总结了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各类小儿疾病的预防措施,愿孩子们都能以健康的身体对抗秋风。
常见小儿传染疾病
1
手足口病
症状: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传播途径:人群密切接触、分泌物及饮食。
易感人群: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
流行性腮腺炎
症状: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数以耳下部腮腺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
传播途径: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病例多发生在5—15岁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3
水痘
症状: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常伴有瘙痒。极少数情况会产生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
4
细菌性痢疾
症状:细菌性痢疾一般有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之后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便或脓血便。腹泻频繁者可出现口渴、心慌等脱水表现。
传播途径: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
易感人群:各年龄组小儿均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5
麻疹
症状: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经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人后90%以上易感者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秋冬季有效预防措施
1
优化环境
学校教室要定时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空气清新。班上如果有患病学生要劝其回家治疗,同时教室要进行消毒处理。
2
避免受凉
当早晚气温变化或孩子运动出汗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为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3
补充营养
注意多为孩子补充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
4
生活规律
保证孩子中午和晚上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
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
个人防护
教育孩子要勤洗手,加强卫生意识,不随便乱吃东西,注意防寒保暖。
7
免疫预防
疾病流行季节可到疾控中心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水痘等疫苗。
8
及早就医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出疹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预防秋季传染病
做好秋季身体保健
为了家人的健康,转起来~
编辑 | 王念慈
审核 | 章黎 陈昱池
监制 | 陈登良
▲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查看往期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