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宜昌“生态长江美如画 不为产值伤颜值”
人民日报人民网
“长江龙·舞起来”大型主题调研
采访报道首站湖北
点赞宜昌
“生态长江美如画 不为产值伤颜值”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人民网“长江龙·舞起来”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报道于9月在武汉新港启动。
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张林、武汉市委宣传部讲师团主任殷昌友为人民网长江龙·舞起来采访团授旗。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承担着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责任。因此,人民网将湖北选定为系列报道的首站。
本次主题调研采访活动预计从9月开展至年底,由人民网主要领导带队,总网各部门派出骨干记者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沿线地方频道组成联合报道组,在沿线省份陆续进行调研采访,推出一批现场感强、鲜活生动、有深度有分量的报道,讲好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的故事,反映长江沿线各地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最新实践。
来到“长江龙·舞起来”
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报道第一站
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
浩荡的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由巴蜀至荆楚,再从吴越奔流入海,一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的黄金水道,载着千秋乡愁,从古奔腾至今。
进入新时代,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省,以其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独特战略区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需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加法与减法、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面向全球68家媒体的150多名中外记者,阐释了长江大保护的深刻内涵。
秋高气爽,武汉东湖公园人气爆棚。绵延100多公里的东湖绿道,成为武汉市民以及外地游客户外亲水游玩的首选之地。同样的人气爆棚,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上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一艘艘从沿长江城市群运抵的货船依托新型多式联运网络,让曾经“九省通衢”的湖北逐渐迈向“九州通衢”,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视察湖北、考察长江时的话铿锵在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8月,湖北出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58个重大事项、9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3万亿元……以科技高度、投资强度、绿色程度、产业链长度、项目深度为内核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的“辩证法”,正在荆楚大地上生花结果,不断刷新着长江的生态“颜值”和产业“绿值”……
湖北宜昌猇亭区沿江的424公园,曾经是一片煤厂,经过5个月改造变成美丽滨江公园。(彭潇 摄)
漫步在湖北宜昌的沿江公园,松树、梅花、文竹随处可见,绿草红花交相辉映,在蓝天的映衬下,一幅大美的秋日滨江图景呼之欲出。沿堤望去,一片草木葱茏的宽阔绿色景观带映入眼帘。不看老照片很难相信,现在的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过去是一排临江厂房。
宜昌痛下决心,向“化工围江”宣战: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3年全部“清零”。 腾退长江岸线,复绿江滩。(彭潇 摄)
曾经,长江湖北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总长上千公里的沿江化工管道,并形成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2016年,宜昌痛下决心,向“化工围江”宣战: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3年全部“清零”。武汉腾退长江岸线,复绿江滩。新建的防护林,如一双绿飘带随江蜿蜒,长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修复。武汉和宜昌的雷霆万钧,只是荆楚大地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一个缩影。
湖北整治长江岸线的行动声震全国。一年里,长江干线367座非法码头被坚决取缔,一批码头规范提升,腾退岸线143公里。又一年,完成整治的码头全部复绿,面积达565万平方米,岸绿水净的景色重现长江。省委书记蒋超良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黄柏河是长江一级支流,被誉为宜昌的母亲河。宜昌黄柏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成效初显,黄柏河呈现出岸绿水清。(赵铎 摄)
大保护,推动大发展。湖北以长江大保护为机遇,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绿色发展。“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全省一年投资4959亿元,同比增长61.1%;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光电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夯实绿色产业;智能经济、共享经济等培育新动能,壮大绿色产业。
“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必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在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王晓东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高质量生态环境不仅换来了“江豚腾跃,中华鲟洄游”,而且吸引了大批新兴产业落户湖北。像宜昌这样“一面云山一面城”的图景,如一幅生态画卷正在荆楚大地舒展开来。
武汉阳逻港码头已建成4个集装箱泊位的靠港船舶提供岸电电源,只要从船上拉一根电缆,直接插到岸电桩上,就可以为船舶供电了。(赵铎 摄)
万里长江奔涌入海,在武汉东北角形成一座深水良港——阳逻港。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作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
5年来,湖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建设航运中心的探索、发展之路,建成了航运中心的功能框架体系。
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码头,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艘从上海运抵的全球货船正通过岸桥装卸集装箱运往码头。武汉阳逻港和武汉滠口铁路货站,由一条20多公里的铁轨连接着,集装箱的货物一下江轮,就可以坐上火车。到了滠口货站后,再编组继续坐火车发往全国,武汉新港正迈向亿吨级大港。
阳逻港连接着东南沿海和内陆,更连接着亚欧。曾经的“九省通衢”正逐渐迈向“九州通衢”,发展和保护长江的“弦”却绷得更紧了。
猛药去疴,黄金水道绿意盎然,长江湖北段沿线城市也在积极转型升级中,“老树吐绿发新芽”。
黄石东贝集团生产车间。以东贝为代表的“黄石制造”,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推进“二次创业”。老牌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周雯 摄)
看黄石——
因矿而兴,大冶铁矿,天下闻名,曾被誉为中国工业的“钢铁粮仓”。从前,冶金、建材等这些为黄石带来光辉工业史的产业,将黄石变成了一个不太宜居的“光灰城市”。现在,黄石转型升级,关闭“五小”企业、露天采石场,拆除非法码头,摘掉“光灰城市”的帽子,增添了绿色新活力。在全国首批11个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中,以新冶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劲牌公司为代表的四种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模式,被参评专家院士誉为“黄石模式”。
望荆州——
果断放弃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将传统印染企业纳入园区集中管理、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发挥农耕、水乡文化、红色旅游优势,旅游业实现新腾飞。2017年,荆州接待游客4160万人次,综合收入260亿元,增长30%。
“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推动长江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改变无处不在。
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沿江1公里严禁布局重化工及造纸项目;做加法,推进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和重大技改项目,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从“化工锁江”到“创新赛跑”,湖北省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动能,不断实现发展新跃升。
“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是我省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曹松表示,未来,湖北省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六大产业16个高端细分领域,使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湖北省力争到202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7%以上;产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下降;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
武汉市青山区素有“十里钢城”的美誉,曾经为新中国的发展挺起脊梁。青山江滩所在的武青堤静卧在长江边。就在几年前,岸线还被30多座砂场和码头占据着,滩涂杂乱,只有载着沙石砂石的大货车往来飞驰。
经过两期江滩改造工程,原来的陡窄土堤变身生态缓坡,杂乱滩涂建成“海绵”公园,集防洪与景观为一体,成为湖北首个“海绵”江滩,还一举收获了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
青山江滩上,一座巨大的塔吊引人注意。这座载重60吨、曾经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吊”的中江实业码头塔吊建成时,吞吐量达到每年3百万吨,年营业额3千多万元。
它曾见证了武钢的辉煌,现在将被改建成工业遗址公园。青山区城管交通局大队长涂忠汉告诉记者,为了关掉它,前后花了3年多的时间。但“经济账”上的亏损,换来了“生态账”上的盈利。
武汉汉口江滩的芦花栈道,人流如潮。(李长林 摄)
建设民生长江,离不开一个水字。武汉号称百湖之市,江堤外湖泊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江水的清澈与否。2017年初,湖北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从落实水资源管理、划定河湖水生态空间、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执法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面转入治理管护实战阶段,在种好‘责任田’、河湖综合治理、强化基础工作、严格考核监督上狠下功夫。”今年5月,省长王晓东主持召开了推进长江大保护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会议,要求湖北大力推动河湖长制提档升级。现在,河湖长制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健全,有13项指标被纳入2018年度市(州)目标考核清单。
26日,武汉东湖绿道边,“民间湖长”王晓红带领着学校三名学生志愿者,进行例行的巡查和采水取样。“我们每两周都会到东湖来,先采水取样观察透明度,再用化学方法测水的含氧量、氮磷总量和PH值。”六年级小朋友毛隆博告诉记者,这一年多来,他们用数据见证了东湖水质的逐渐好转,目前水质达到40年来最好的水平。
今天的武汉,已进入“最严护湖时代”:制定实施11部涉水地方法规和规章;将湖泊保护作为全市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恶性填湖事件实行“一票否决”;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以及“天眼”、无人机监控相结合,智慧化管护。
治山治水先“治人”,生态文明建设更要从娃娃抓起。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三峡工程所在地,保护长江生态使命重大。“生态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
2018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期间,做出重要指示“生态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宜昌开展的‘生态小公民’教育活动,是一个好的探索,要坚持下去”。
在湖北宜昌夷陵区东湖初中,学生正在上“生态小公民”课程。(周雯 摄)
走进宜昌市夷陵区东湖初中,704班朱梦妍认养了一棵紫叶李,并承诺“好好呵护它,不让它受伤害,让它茁壮成长”。翻开散发着墨香的《生态小公民》读本,宜昌近年来生态治理的重要实践跃然纸上:“清江库区养殖网箱拆除行动”“黄柏河的污染治理之路”“‘三峡蚁工’保护母亲河”……
站在宜昌磨基山森林公园,眺望长江两岸。(赵铎 摄)
今天的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陆续实施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继推出覆盖产业、城镇、交通等领域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道上,湖北的步伐也更加有力。
“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期间作出重要指示,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对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赋予历史使命、指明前进方向,擘画了湖北建设生态“颜值”和产业“绿值”的宏伟蓝图。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长江这条巨龙,在抬起龙头,摆动龙尾的同时正在湖北这块黄金腹地加强腰腹力量,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来源 | 宜昌发布 人民网—湖北频道
编辑 | 曹婷
审核 | 章黎 党艳秋
监制 | 陈登良
▲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查看往期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