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暖心路,事微情意真
故事的作者
是红花套镇财政所
一名普通干部董嫣紫
在这些年的扶贫工作中
接触了许多令人揪心的困难家庭
也见证了扶贫干部
一步步帮助他们走出困苦
走上生活正轨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
暖心扶贫故事——
故事一
讲述人:红花套镇财政所副所长 赵宗华
程阳(化名)是宜都一中的一名高一学生,他们家是贫困户,帮扶人是红花套镇财政所副所长赵宗华。一系列的疾病让这个家庭苦难重重:爷爷肺癌病逝,父亲脑癌手术后智力受损,丧失劳动能力,奶奶因患慢性肾病,已切除一枚肾脏多年。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是母亲。然而,母亲在饭店做服务员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况且她还要常年忍受肾结石的折磨。原本品学兼优的程阳(化名)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可命运却并没有优待他。
2019年初,他因头痛眼花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脑部有一颗4cm大的肿瘤,后又去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做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为高级别的脑胶质瘤。这个消息给原本就乌云密布、负债累累的家庭致命一击,母亲程春梅几乎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绝望之时,她想起了家庭的帮扶人,再三犹豫后,她拨通了赵所长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泣不成声,让赵所长的内心异常沉重,他同情这位饱受命运摧残的母亲,鼓励她一定要坚强,并且答应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她们家。
在所务会上,赵所长给大家讲了程阳(化名)的故事。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大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一是以财政所的名义给予2000元的慰问金;二是和村干部联系,发动广大村民为他募捐;三是和大病救助的网络筹款平台联系,帮孩子筹集手术和化疗费用。
通过财政所同事和村干部的不断转发,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水滴筹平台在短短三天就筹得了30万元,程阳(化名)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进行化疗。如今,他的治疗还在继续,我们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祷,希望16岁的少年能经受住命运的考验,在大家的关心和祝福中,期待他早日回热爱的校园,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故事二
讲述人:红花套镇财政所 董嫣紫
我也有帮扶家庭,有一个名叫小辉的孩子,让我十分揪心。孩子今年13岁了,出生时因为缺氧导致脑瘫,智力低下、口齿不清、行动迟缓。他的免疫力奇差,常常感冒发烧,一住院就是十天半月,大概是由于时常生病的缘故,他的双耳也渐渐失聪。“不住的流涎和呆呆的痴笑”是他给我的最初印象。他父亲小时候因车祸而导致后遗症,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也多次萌发想要离家出走的念头,父母都在外地谋生,小辉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爷爷奶奶勤劳乐观,他们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只是尽己所能地照顾这弱小的孩子,他们的眼中饱含爱与温柔。别的孩子一岁就能走路,奶奶教小辉走路用了十年。别的孩子三岁就上幼儿园,小辉大部分的光阴都在医院度过。在小辉很小的时候,有街坊邻居建议爷爷奶奶将他送到福利院或者丢弃在人多的地方。善良的爷爷奶奶却不忍心,在爷爷奶奶的呵护和陪伴下,小辉慢慢长大了,虽然,他走起路来仍旧缓慢和别扭,虽然他在特殊学校也没能学会生活自理,没能学会识字算数,今后的路依旧会充满未知和艰辛。但是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关怀下,他们一家人目前至少能吃饱穿暖,就医不愁。
我能做的十分有限,只是偶尔带一点小辉爱吃的零食,陪奶奶聊聊天,听她讲讲这些年的不容易。奶奶说爷爷的腿疼,我告诉他们我先生是骨科大夫,爷爷可以随时去检查和医治。奶奶感慨地说,小辉不幸,但又是幸运的,是国家的好政策给了小辉第二次生命。作为家人,永远不会放弃他。
大学毕业后,我曾在一家民间NGO(非政府组织)工作一年,我因此接触过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和职业的非职业的公益人。助人自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在一次又一次目睹不幸和对不幸的抗争中,我们遇见生命的顽强和人性的美好,因而更坚强、更博爱、更宽容、更豁达。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就像是一座座桥梁,一头联系着人民群众,一头联系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为了让贫困户们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他们怀抱对生活的希望和向上的信心,我们一直在努力着。
通讯员 | 董嫣紫
编辑 | 王念慈
审核 | 章黎 陈昱池
监制 | 陈登良
▲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查看往期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