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粤奋进•粤精彩⑩|各显神通!看看“新工科”建设有哪些“广东特色“?

广东教育 2019-03-29


从九月起,“广东教育”“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粤奋进•粤精彩”系列新媒体报道,通过走基层、说改变等方式,全面反映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各具特色、多点开花的新局面,及时推广各地各校最有突破、最有亮点的好举措。截至目前,已推送9期精彩内容,想回看最近三期内容的朋友,可点击下方链接回看↓↓↓


《粤奋进•粤精彩⑦|拼了!一起守护孩子们的体质健康》

《粤奋进·粤精彩⑧|健康第一!让孩子爱上运动,广东放出这些大招》

《粤奋进•粤精彩⑨|厉害了!看咱们广东特色“新工科”》




本期我们接力上期精彩

以点及面,重点剖析

一起来看我省新工科建设如何精准破题!



教育部部署新工科建设以来,如何厘清广东特色新工科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彰显广东特色,成为我省新工科建设破题的关键。不同的经济区域具有不同的产业特点,不同的学校也具有不同的定位和专长。如何根据自身优势,走出特色化新工科发展模式?今天,记者带您走进两所高校,看看他们在新工科建设道路上怎样各显神通。


促进产教融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有作为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制造业已经从过去的“佛山制造+全球市场”模式逐步走向“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模式。在这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作为佛山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院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定位和发力显得尤为重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郝志峰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承担的角色是‘世界科技’与‘佛山制造’之间的桥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郝志峰这样定位新时期学校的角色。这个“桥梁”,直白地说,便是产教研融合。直到今天,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依然面临着两大困境:高校和企业“双动力”不足致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难以落实也难以持续发展;工科院校对企业、产业认知不足,服务产业、引领产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强。为了破解这两大困境,从2015年开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首先在工科领域实施“双学院制”。


所谓“双学院”即是在各二级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产业学院,两个学院一个依托高校,一个紧靠产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实行管委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并设立专项资金以保障其正常运行。通过产业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现了与企业间的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课程共创、项目共研、就业共助、资源共享。

 

与企业共建实验室

2016年1月,依托于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一个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成立。该学院由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三方合作共建。学院根植产业、服务佛山、创新引领,集成三方优势资源,联合研发了“智能照明”“深紫外”等半导体核心技术并产业化,培育一批“国字号”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向导,实施 “3+1”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光电科技创新班”和“半导体产业创新班”,开展专业国际认证,以专利、论文、竞赛等成果获取学分,校企双导师制,共同培养创新创业的拔尖人才。


产业学院成立两年来,已在多方面取得进展。通过产业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7个实验室,并实施“3+1”实习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产业学院的专利研发和成果转化初见成效,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大赛屡获殊荣,创新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在推进的过程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发现产业学院并不能在所有方面满足学校所有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学校融合了“小班快跑”“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在同一个学院内打破自然班级的限制,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合在一起,由班主任指定适合于班级特点的学分替代途径,如发明专利、创新创业等,形成“小班快跑”模式。同时,将学生的第二课堂各项活动分为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实践、文体活动、社会工作6类课程,参与课程均可兑换学分,形成“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两种模式极大地扩展了产业学院的覆盖面,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产业学院全面铺开

截至目前,学校各二级学院相继与企业、行业协会或产业园区共建了26个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企业将产业资源、行业经验、职业标准、实习岗位、技术工艺等植入进来,高校负责提供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研讨、专项技术开发以及人力资源服务等,形成了“校企发展共同体”。





改革培养模式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行动

2013年,我国顺利加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这意味着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这对于高校规范化管理以及国际化办学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在部署新工科建设工作中,省教育厅提出鼓励高校全面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认证专家组现场考察

作为我省自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第一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很早便认识到,开展专业认证是提高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2014年,学校正式启动专业认证工作,学校所有工科专业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2015年,学校向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提交专业认证申请。


考查范围涉及面广和要求极其严格,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大特点,申请被受理的比例只有两成。面对近乎严苛的审核,学校认识到,专业认证不仅是对“专业”的检验,更是对学校整个办学体系的检验。因此,学校全体动员:校长张清华现场督战;副校长周如金统筹并参与撰写自评报告;化工、环境、机电等认证学院承担主体责任,同时学校各部门为自评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材料支撑。


最终在2016、2017年,学校化工专业、机电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分别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中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一成果标志着学校3个专业率先进入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的第一方阵,也为学校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在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中,学校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要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才培养的模式自觉性。”周如金如是说。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提出“教必蕴育,育必铸灵”的新思想,由此,学校构建了“双体系”的教育模式。“双体系”模式包含了产教融合的课程教育体系,该体系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此为“强筋骨”;还包括多维渗透的素拓教育体系,该体系旨在培养和锤炼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情怀、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此为“铸灵气”。“双体系”模式的建立旨在解决工程教育中存在的应用型人才应用素质、创新素质不精不全的现实问题。

 

学校团队连续多年摘得大奖

“双体系”模式是学校自2009年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划”,积极探索多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着力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创新实践和升华。学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多,全校超过700人次获得过国家级比赛大奖,1000人次获得省部级比赛大奖。学校特聘教授陈辉所带领的团队更是连续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道达尔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决赛银奖。团队内的所有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均获得过奖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粤 I奋 I 进 I 

粤 I 精 I 彩 I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教育杂志社

记者 | 李少杰

统筹 | 黄日暖


从九月起,“广东教育”将推出“粤奋进•粤精彩”系列新媒体报道,及时推广各地各校最有突破、最有亮点的好举措,大家记得关注点赞哦~

“粤奋进·粤精彩”系列最近三期回看↓↓↓

《粤奋进•粤精彩⑦|拼了!一起守护孩子们的体质健康》

《粤奋进·粤精彩⑧|健康第一!让孩子爱上运动,广东放出这些大招》

《粤奋进•粤精彩⑨|厉害了!看咱们广东特色“新工科”》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