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推出专栏(点此查看往期内容),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华南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农业硕士”)教育担当着培养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引领者和开拓者之重任。华南农业大学以推动农业硕士回归应用型人才培养本位为目标,提出“精准招生—靶向培养—溯源质控”的培养新模式。主要做法结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遵循农业硕士学科特点,一体化设计改革方案。一是根据需求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农业硕士8个培养领域与农业全产业链,设立农业硕士乡村振兴人才专项、农业硕士“兴农”创新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和专业实践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二是设立全程导向,延伸质量链。将前端延伸至招生环节,按照“问题导向、课题依托、基地支撑、指标单列”思路实行“精准招生”,末端延伸至“溯源质控”环节,强化质量监管“五个度”。三是强化质量导向,拓展培养内涵。按照“一核、二纲、三段、四驱”思路拓宽“靶向”培养路径,“一核”即以培养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二纲”指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三段”即“基地—学校—基地”轮训式培养;“四驱”是发挥专业实践、基地运行管理、课程体系、双导师制等核心要素的驱动作用。具体实施如下:(一)“精准”招生1.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一线的突出问题,征集入库项目。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导师与企业科研合作项目,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涉农科技服务平台,征集入库“问题清单”。2.设立“乡村振兴”专项指标。对入库项目进行遴选。3.遴选“乡村振兴”人才。根据拟录取学生学科背景、研究兴趣与“在库项目”进行“人岗相宜度”匹配,由校内导师、基地导师共同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二)“靶向”培养1.围绕服务乡村振兴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修订培养方案。突出综合性(研发—试验—生产)课程设置,鼓励“行业专家上讲台”,强化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开设面向新农科建设的新产业新业态课程,建成省级示范课程《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塑造学农知农爱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