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机才是我的爸妈,你们不是!”

广东教育 2020-02-26


今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沉迷手机现象成为线上线下讨论的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抓住设备控制,增设“儿童模式”;鼓励专属内容,促进适宜青少年的内容开发;做好立法保障,打造安全健康的青少年网络生态。


3月1日,腾讯方面透露,已经在近日再次加大未成年健康上网保护的工作力度,开始测试一项全新的“儿童锁模式”, 13周岁以下未成年新用户只有在其监护人完成“解锁”后才能进入游戏。


前言

在很多人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机而努力时,综艺节目《少年说》中却有一位小学生说:“手机才是我的爸爸妈妈!”




明知道孩子的自制力不够,却还因为“懒人教育”放任孩子“野蛮生长”。与其说手机毁了孩子一生,不如说,孩子没有自制力,父母却不去管,才是真正的毁掉孩子一生。


近年来由手机引发的连锁悲剧也是不胜枚举……


杭州滨江一小区,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从19楼坠下。事发前,家人发现女孩又在玩手机,提出反对意见后双方发生争执,随后女孩跳楼身亡。


 河南正阳县一位初二少年因玩手机被父亲批评,一怒之下喝了家中的农药。


 北京某中学,一名初二的男生因成绩不理想,被父亲没收了手机。索要无果后,孩子跳楼自杀。两天后,无法忍受丧子之痛的母亲,也跳楼自杀。



其实,使用智能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约束自己以及引导孩子,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今天为家长们带来下面4招,帮您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4招让孩子不再沉迷手机


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转移孩子注意力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密码!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


事实证明,一段时间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理性沟通,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游戏的世界,也可以视作是孩子为封闭自我而选择的另一个世界。而让孩子选择封闭和沉迷的,可能正是因为亲子之间的非理性沟通。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从此,孩子把父母的关心视为“控制”,而父母也不知道为何孩子会变得“不可理喻”。


看见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努力,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这些都是走进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步骤。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陪孩子时,不玩手机。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家长态度要坚定。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来源 | 综合自南方日报、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人民教育等


 权威解读: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

 教育孩子不能只靠老师,家庭教育很!重!要!

 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的演讲,引无数父母深思!

 这些学校招老师啦!想站上讲台的您别错过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

“广东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

政务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权威发布

沟通桥梁

服务平台

别忘了点个好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