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 | 大写的人生,不止撇捺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
面对着一群特殊的学生
无数次,当他们的眸
描绘世界的斑斓
无数次,做他们的拐
带他们去想去的地方
无数次,教他们张口说话
也不见有一次的应答
无数次,扶起,又倒下
一次次失败,又再重来
无数次,护他们于人前
学生成了老师的软肋
老师却成了他们最硬的甲
“人”字,一撇,一捺
大写的“人”生,不止撇捺
在9月10日教师节来临之际,“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南方号联合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平台、广东教育杂志社、华南师范大学共同策划专题——“大写的人生,不止撇捺”,对焦特殊教育老师,献礼教师节。我们邀请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特教老师,一起分享他们的特教故事。
※温馨提示:长按识别文中海报二维码,查看更多详情。
“罗爸爸”和他的“星娃”
罗润旺,是和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一起成长的一名特教老师,大学主修心理学,却选择了特殊教育。在大学的一次公益活动中,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特殊孩子。当他看到一个脑瘫的孩子费尽全身力气,才能用颤抖的手抓住玩具的那一刻,他被生命蕴藏的力量所深深震撼。于是,大学毕业后,罗润旺毫不犹豫地投身了特殊教育,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
罗老师说,自从当了特教老师,带了六年的“星娃”,他的生活变得非常规律。每天早上早早地赶到学校,开窗通风,然后到饭堂接住宿生。回教室的路上,和孩子们聊聊天: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早餐吃了什么,好不好吃?今天想做什么?有时候,能力好些的华华前一天晚上在宿舍发了脾气,不想让罗老师知道,就会想办法骗他;而每每这个时候,辉辉就会“举报”,华华一看事情即将暴露,就会观察罗老师的表情,然后央求他不要生气……这看似寻常的聊天对普通孩子来说,确实没什么,可是对三个中度自闭症学生来说,却不是一般的难。
有人曾问过罗老师:“你是怎么训练出来的?”他轻描淡写地说:“每次接孩子都聊,不要急,慢慢来,说得多了,孩子们也就会了。”如果你再问他:“训练了多久?”他会腼腆地笑笑:“辉辉和轩轩持续了两年,我‘儿子’长一点,五年多了,所以他比较会察言观色。”
罗老师的“儿子”叫华华,刚到康复实验学校时,几乎天天都发脾气,躺在地上大吵大闹,整个楼层都听得到。就是在那个时候,刚毕业的罗老师成了华华的“爸爸”;也是在那个时候,罗老师飞速成长起来:学习社交故事,利用社交故事提高华华的沟通能力;摸索代币制,运用代币制干预华华的情绪问题;研究视觉提示,采用视觉提示提升华华的自我控制能力……华华喜欢乐高,“父子”俩常常撅着屁股一起看图纸,现在,一般的老师玩乐高都不是华华的对手;华华想点外卖,“父子”俩拿着手机,一次又一次地操作,终于吃到了“奥尔良鸡腿饭”,从此以后,每当华华的代币累计到一定数目时,就被允许用“罗爸爸”的手机点一份自己喜欢吃的外卖;华华想当快递员,“罗爸爸”揽了部门所有老师的快递训练“儿子”,现在,华华记住了部门所有老师的名字,派发快递时几乎从未出错。只是,华华从不知道,每次他收送快递时,“罗爸爸”总是在看不到的地方注视着他……
反复引导,他终于急切地爆发出“嗯”的声音
七八年前,在宝安区做定向行走培训时,初次见到了王强。那时他已经十三四岁了,瘦高的个,微驼的背,紧闭的眸,没有言语,也不能独自行走。无论走到哪里,都用双手紧紧地扯着妈妈,就连吃饭也等着妈妈来喂。因而,在一群盲孩子中显得尤为特别。
机缘巧合,一年后,王强转学到我的工作单位,我对他开始了一对一的训练。我很清楚,任何项目的训练都只是形式,而任何有效的训练都需要找准孩子身心发展问题的内在原因。对王强而言,妈妈的过度帮助,导致了王强替代性的成长,形成了这样的认知:我什么都不用做,因为什么都可以靠妈妈;我永远没有错,因为什么错都是妈妈造成的;只要妈妈有错,我就可以怪罪她。
清晰地记得,刚开始练习爬行时候的王强,四肢直挺挺地撑着身体,连连叹气,拼命地苦撑半天,却不知道怎么交替挪动手脚的可爱与无奈。我便让他趴在我的背上,驮着他爬行,好让他感受我在爬行时身体的配合与变化。接着,请妈妈一起帮忙分解爬行的动作。一个人在前面手把手地教他挪手,另一个人手把脚地教他配合着挪脚……无数次地摔倒,又无数次地爬起来,这个像机器一样的家伙,终于像机器一样爬起来了;又无数次地同手同脚,到无数次地机械爬行,一两个月后,他终于可以像乌龟一样协调地爬行了。
成功地完成上下肢的协调训练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他生活自理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不仅会用手、会用脚了,更会摸索手脚的配合。一学期的功夫,王强学会了自己端饭、自己洗内衣、自己放音乐、和妈妈说几句话……
王强喜欢什么呢?缺乏视力的他最喜欢的是捏一点纸巾,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捻成一个小小的纸团,在几根手指间把玩。
于是,我示范性地演示道:“王强啊,你想捏小纸团吗?如果想,请点头,或者‘嗯’一声。”他沉默片刻,没有反应。接着,我又完整地重复这样的问句,并请妈妈轻轻按下他的头的同时,帮他说一声“嗯”,我便把一小片纸巾放进他的手中。他正想捏的时候,我一把夺回来,用清晰完整的话告诉他,这次是妈妈帮你完成的,你必须自己说“嗯”,或者自己点头,我才会真的把纸巾递给你。如此反复,在多次得而复失的焦灼中,他终于急切地爆发出“嗯”的声音。
慢慢地,王强终于明白,饭要自己端,衣服要自己洗,走路要自己迈开腿,要自己说话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需要……最近一次见到王强妈妈时,她哽咽了许久,长叹了一口气,最后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谢立瑶的十二时辰,除了他们,还是他们
谢立瑶,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高级教师,从事培智类教育二十多年。她的十二时辰都围绕着孩子们打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7:45
来到学校,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重新检查一下今天上课要用的资料和用具。
8:15
准时到校门口接学生,带学生按要求洗手,进入课室前还要测量体温。
8:30
是职高班的早练时间。跟职二(1)班的学生一起做预备运动、慢跑、投篮或体操,这也是谢老师一天仅有的体育锻炼时间。
9:00 - 11:20
上课时间。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职高班的课一般是连续上的。今天整个上午,都是职三(1)班的手工课。
11:20 - 12:00
是学生的午餐时间。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也是特殊学校的教学重点。在这段时间,老师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能力,还需要训练学生餐前准备和餐后收拾的技能。
12:00
学生开始午休了,午休由包班老师轮流看管。谢老师今天不用看午休,就回到办公桌前,一边吃着早上匆匆做的午餐。
14:30 - 15:50
继续上课,今天下午是职三(2)班的手工课。
16:00 - 17:00
学生放学后,抓紧时间准备明天的教学资料和用具。
18:00 - 22:30
通过微信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谌小猛:特殊教育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
谌小猛指出,一位优秀的特教老师应该拥有宽厚的科学人文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优良的特殊教育职业道德。从事特教,“三心”最为重要。第一心为爱心,爱人之心。当遇到长相和普通小孩有明显差异的特殊儿童时,缺乏爱心的老师是难以教育学生,甚至是难以自处的。第二心为耐心,切忌急于求成。“同样的知识,教普通孩子教一遍都会了,但教特殊孩子肯定要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学生才可能学会。”面对特殊儿童,老师们需要更加包容、有耐性。第三心为恒心,持之以恒之心。此外,特教老师还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专业之心,因为单靠一颗爱心的老师只能照顾好孩子,而不能教育好孩子。谌小猛一直认为,在特教岗位上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只要一直坚持在岗位上,“踏实做人,勤于做事”,最后还是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教师预备役,他们为特殊教育而来……
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学生 林淳
在我看来,修读特殊教育专业是一个坚定又带着使命感的选择。做好特教应该先感染身边的人,让他们对特教有新的认识。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但也有家人表示担忧。可能他们对特殊教育的了解相对片面,甚至存在误解。这也是我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特教老师的原因之一。我希望自己能抛开外界的褒贬,成为一个有韧性的人,人们不能把这个专业和这个行业神圣化,因为在我看来,读这个专业就像我读任何师范专业一样,这是我的工作,我需要花时间去做好它。
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 曾丹英
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和色彩,他们的美好值得被人看到。我当过一名自闭症小男孩的陪读老师,和社会上对“星星的孩子”诸如不愿交际、沉默寡言的刻板印象不同,这位在普通小学读一年级的小男孩社交欲望十分强烈,他很想要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但他不懂得如何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社交技能的不足导致他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小孩都不愿意交流,也不是所有的特殊儿童都像我们想的那么特殊,走近一点,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也很可爱。
我认为不管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教师需要学习和教授的东西从根本上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教学对象不同,因而需要运用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技巧有所不同。在接触特教之前,会觉得它很特别,但是当我真正接触了、学习了之后,就会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特别的事情来看待。
西南大学 研究生 林佳英
我在西南大学的研究领域是阅读障碍。阅读障碍在国际上属于学习障碍的一种,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在表征上和普通儿童并无明显区别,但他们的阅读能力是低于平均水平的。在国内,由于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还没有被纳入特殊儿童的类别,他们总会在班里被当作是差等生对待,从而失去了接受个性化辅导的机会。选择成为一名特教老师,就好像是有一种情怀,只要你学习了、了解了,就觉得没有办法再把它放下了。从本科入学时被动接受调剂来到特教专业,到如今稳打稳扎希望为特殊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学生需要我的帮助,即使只能做到一点点,我也很满足。
有些问题,可以自己找到答案;有些答案只有老师才能给予我们,比如,怎样写好“人”字。曾经不懂的良苦用心,现在字字如珍。老师,不仅教授知识,也为我们书写人生给出了方向。三寸讲台孕育万千桃李,一支粉笔写尽天地春秋。
内容 | 晁芳芳、沈光银、谢立瑶、肖艳林、尹晓丹、谭丽蓥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教育杂志社、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平台、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上下滑动查看)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