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吃这些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钱志亮工作室 Author 钱志亮
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可以说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曾经听过不少家长说:
“我们家就一个孩子,6个人疼,疼都疼不过来,怎么舍得孩子吃苦。”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家长:
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给孩子处理一切事务,舍不得孩子动手帮忙做事;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不忍心看到孩子难过、失望、受委屈······
然而,哪里有不需要吃苦的人生呢?在孩子童年时代,哪怕父母可以给他无微不至的呵护,可总有一天,他需要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处理各种困难和挑战。
没吃过苦的孩子,很难拥有沉稳、坚毅、耐性这些品质,通常缺乏独立性、责任感;心理脆弱、难以承受挫折;自控力差、不能坚持。
家长过度的保护、呵护、替孩子解决各种麻烦,看似是对孩子好,其实是本末倒置,当孩子需要独立面对真实的生活时,将无所适从、难以适应。
有远见的父母,就应该舍得让孩子吃一些苦,有吃苦的能力,才是真正对他未来人生负责。
吃苦不是目的本身,通过经受一些“苦”,孩子的心智、思维方式、性格品质会更加趋于成熟,这些内在的品质、特点又能进一步有助于他的人生发展。
现在的孩子,已经不需要也没必要吃从前一代人那种物质匮乏的苦,但以下三种“苦”,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吃。
独立、自理的“苦”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舍不得孩子晒着、累着、碰着、伤着,不给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
孩子习惯了安逸、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等到环境不那么如人意的时候,就会难以忍受、感到愤怒和沮丧。
从小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孩子劳动、做家务的机会,孩子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独立自理,那么不管在人生的什么时候,他都能好好地照顾自己。
在动手劳动的体验中,孩子也会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在遇到困境时更加积极乐观。
学习、自律的“苦”
教育圈中,“快乐教育”一度很流行,让孩子释放天性,自由、轻松、快乐地成长。
于是有些孩子想学的时候学学,不想学的时候就玩;报兴趣班,三分钟热度,上几天不愿意上了就直接放弃。
然而大多数在低要求、没有压力的“快乐教育”下长大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快乐是快乐了,却也失去了在同龄孩子中的竞争力:
任何学习、进步的过程必然是困难、辛苦的,需要经历一段枯燥、煎熬的过渡期,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个人的专注力得以提升、意志力得以磨炼、好习惯得以养成。
孩子年龄小,不懂得这些道理,家长不能指望他们自觉,一开始还是需要家长智慧的引导,陪伴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沉下心坚持下来,深入在学习或兴趣爱好中。
只有能够经受住这种学习、自律的苦,孩子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内在的品质也得到磨炼,对他的未来影响深远。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不能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强行逼迫,而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帮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兴趣;在他想偷懒、想放弃时,想办法陪伴他度过倦怠期、困难期。
受挫、失败的“苦”
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受委屈、吃亏、难过,总想让孩子一直处在舒适、满足的状态里。
玩游戏时,故意输给孩子;孩子和同学闹矛盾了,家长去找孩子同学理论;本来不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撒撒娇、哭一哭,就忍不住满足他······
被呵护得特别好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没有承担过自己行为的后果,心理韧性会差很多,扛不住事,容易被挫折打倒,喜欢依赖别人,缺乏责任感。
孩子经历一些挫折、真实地体会过难过、失望、生气、沮丧等情绪,才会真正地长大,认清生活的真相。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不缺挫折: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考试考砸、被朋友忽视、努力做一件事却没有成功······
父母要做的不是刻意制造挫折,而是在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正确引导他们。
不是帮他们解决麻烦,而是舍得让孩子体验那种受挫的感觉,帮助他们积极看待挫折、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在挫折中振作起来,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外,鼓励孩子多尝试、探索,允许孩子犯错,经历多了,孩子获得的经验教训也更多,内心更加强大。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授权转载
(上下滑动查看)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