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 广东答卷 | 省教育厅:心怀“国之大者” 培育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十年来,广东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年来,广东教育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总量和教育总投入位居全国前列,教育公平和质量持续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生活期盼,探索一条建设广东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创新之路。
“我们心怀‘国之大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系统谋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说。
奋斗岁月
加强党对广东教育的全面领导
每年岁末年初,广东省委教育工委都会准时召开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160所高校的党委书记逐一展示党建经验,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东地处两个“前沿”,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2019年4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确保广东教育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十年来,广东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职责清晰、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党建工作格局——
“第一议题”制度成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抓好省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落实,抓好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高校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不断提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全链条党建工作体系,至2021年底,全省普通高校党员32.74万名、基层党组织1.51万个。
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民办高校和中小学校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民办高校、合作办学高校全部落实选派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制度,夯实筑牢教书育人主阵地的“战斗堡垒”。
党建引领,铸魂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一代代满怀理想、追求进步的中大师生,在马克思主义旗帜引领下,积极投身伟大革命事业,主动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故事。”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为新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大学第一课”。
当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广东大中小学思政工作格局逐渐彰显,构建起“三全育人”新格局:省领导带头到高校调研思政课、讲思政课;广东在全国首创“思政第一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政课;成立12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设立11个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互学互鉴……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办好思政课关键是要创新思政课。
不断满足“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办好教育是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二孩和三孩生育政策出台,人民群众期盼更加优质的公办学位。
十年来,广东纵深推进“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战略。
优先发展教育,要优先保障投入。广东连续27年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位居全国首位,其中2017年至2020年全省实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是全国唯一连续四年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的省份。2021年全省地方教育总投入达601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379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6倍和2.7倍。
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推动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全部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2018年实现教育强镇、强县(市、区)、强市全覆盖,教育“创强”完美收官;2019年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达100%,国家反馈首次对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广东获得“优秀”等次……
基础教育发展要一手抓巩固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一手抓大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近三年来的广东省十大民生实事中,首件实事便是增加幼儿园、中小学优质学位。其中,2021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8.84万个,2022年增加公办学位约50万个。
“我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十年来全省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97.71万个;“十三五”期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23.4万个,新增公办中小学校623所;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广东教育改革成果正在惠及更多人,让更多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如今,全省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就读比例达87.27%,较2016年提高32.4%;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66%,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有学上”又“上好学”,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高校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一年前,汕尾、阳江、清远、揭阳4个地市拥有当地首所本科高校,梅州、潮州则新增当地首所公办高职院校,广东历史性实现本科高校、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
十年来,广东按照“一盘棋”思路,统筹资源,推动高校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特色发展、争创一流——
2015年在全国较早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并推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特色重点学科建设。2018年整合“双高”建设、“省市共建”等多个项目,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推动高校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特色发展。
历经多年的大改革大发展,广东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实现大跨越——
ESI最新排名中,23所高校153个学科入选前1%,较2017年增长173%,增幅居全国第一;新增普通本科专业1278个,60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58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8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其中2022年新增3所,占全国新增高校近一半。
实力大增的广东高校,不断加强科技攻关,攻克更多“从0到1”原创性成果,助力广东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揭晓,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个奖种中,广东高校表现突出,获奖项目占总数超八成;19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86项,占获奖项目总数近五成,充分展现了推动科技创新的高校作为。
职业教育同样前途广阔、大有所为。
如今,广东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拥有职业院校625所、在校生280.5万人,2021年全省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652.36亿元,每年为社会输送70万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广东聚焦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建设298个省级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和311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职业教育成为更多人选择的新赛道,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新起点上的广东教育,昂首迈进,步伐铿锵,必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赓续奋斗
全方位支撑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新征程上,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表示,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贡献教育力量。
一年前,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调整优化省市县政府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责任分工,明确不同层级政府责任。广东进一步优化完善高等教育省市两级办学、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办好基础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市县。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广东力争用15年时间,解决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全省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跨入国内先进地区行列。
增加优质公办学位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发力点。到2025年将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38万个,其中幼儿园33万个、义务教育375万个、普通高中30万个。到2035年,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有效解决“城镇挤”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大学是人才和科技的重要结合点。未来5年,广东将继续深入实施“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进入国家“双一流”计划的高校予以持续支持。
到2025年力争12—15所高水平大学稳居全国前列,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深入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振兴计划和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5年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有效对接,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级,重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广东将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建成广东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教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朱孔军说。
一线案例
三所内地与港澳合作大学均落子广东
加快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
今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开学典礼,545名新生、456名教职员工一起入驻崭新校园。这所大学将采用“枢纽”和“学域”的学术架构,取代传统学科学术架构的“学院”和“学系”,探索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学科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全国第三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其余两所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均落子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三地教育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入,优质资源汇聚,迸发强大合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8年来,设立本科专业25个、研究生专业32个,拥有在校生1万名,引进了500名国际一流专家学者,致力于培养学生兼具中国文化传统知识与国际视野、拥有独立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所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说。
粤港澳的教育合作基础深厚扎实。广东现有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17个,本科层次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2个,支持粤港澳高校联盟等40余个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发展,支持粤港澳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学生体育节、音乐节、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全省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近11万人,高校在读港澳学生1.3万人,规模全国最大。
6年前,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牵头组建粤港澳高校联盟,该联盟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开启新的引领之路。
“我们汇聚粤港澳三地41所高校,每年召开理事会和校长论坛,组织上千场粤港澳高端学术论坛。”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介绍,粤港澳高校联盟在海洋科技、超算、研究生教育等领域组建37个专业联盟,合力打造青年学者论坛,共建联合实验室,并积极探索开放共享线上课程。
根据规划,广东到2025年将新建3至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新设3至5所不具法人性质的合作办学机构和联合研究院。加快推进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一批港澳优质高校来粤办学。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合作更深入,越来越精彩。
来源 | 南方日报
(上下滑动查看)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