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讲坛|王国刚:“补短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

第四期:“补短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主讲人:王国刚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主持人:严金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但基础尚不扎实,“补短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需要着力弥补核心科技、产业关联机制和消费升级等短板,还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12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专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国刚,在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上,就“‘补短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发表演讲,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的大趋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教授主持活动。王国刚研究员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往哪走、怎么走”的问题越发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应该在哪里,这是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王国刚研究员首先对中国的经济情况进行了梳理:一是中国经济稳中有进。2019年,中国GDP在全球经济中属于高增长行列,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首屈一指,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基本面依然长期向好,有着较强的韧性和活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从物价看,CPI增长率2019年9-10月分别达到3%和3.8%,这主要由猪肉及肉制品价格上涨引致,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PPI增长率到2019年9月累计的负增长数值在96.71%,这意味着实体企业面临的经营运作业绩不容乐观;从消费增长看,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增长率在2011年底以后,持续下落;从投资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2011年底持续下落;从外贸看,在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2019年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63万亿元,增长2.4%;从工业增加值看,2011年为12.8%,但2019年10月仅为4.7%,给提高经济效益带来严重压力;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看,一方面在2012-2015年间连续出现负增长,2016年回到正增长以后,涨幅波动较大,另一方面,进入2019年以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持续为,1-2月份曾达到-14%,1-9月份为-2.1%,这些情况表明实体企业总体上的劳动生产率尚未有实质性提高。三是货币供给并不宽松。2019年10月,M2余额194.56万亿元,同比增长8.4%;M1余额55.81万亿元,同比增长3.3%;人民币贷款余额150.5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4%。M2的增长率和贷款增长率在名义上均高于GDP增长率;在货币供应量中,M1增长率自2018年6月以后低于GDP增长率,这表明实体企业面临着流动性资金紧张状况;M2中减去机构定期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资金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这一状况制约着债市、股市等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中国的确存在着进一步降低存贷款利率的政策操作空间,再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并相应地提高它们的资产利润率,但这一举措实际上涉及的只是利率与利润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分配比例调整,不可能促使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提高,因此,只能治标,缓解实体企业的一时之难,难以治本。要提高实体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最终还要靠实体经济部门的结构性改革。王国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补短板”是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都是做减法,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补短板”,难点也在“补短板”上。经济结构中的“短板”成因有三:一是科技进步不足,尤其是科技革命引致的产业革命,因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后发劣势”困境的关键;二是产业关联机制,应通过调整产业关联机制提高组织效率,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因此加快发展“互联网+”是有效途径;三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一些本应成为“产业”的行业活动因体制机制制约限制了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对此,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市场机制下,“短板”就意味着供不应求,是供给侧的短板,因此应该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弥补供求缺口。王国刚研究员提出,“补短板”还需着力弥补消费升级的短板。消费升级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的第一个20年战略发展目标温饱性小康在2000年实现;2000年后,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应该是向着消费结构升级方面发展。要真正解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必须快速增加消费性投资,也就是城镇化建设过程。城镇化建设过程就是民生工程,它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镇化应以“人”为核心,不应简单以人口城市化率来衡量,城镇化是满足居民“住、行、学”需求的过程。按照城镇的“功能”划分,中国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红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在推动力。

最后,王国刚研究员强调“补短板”还需要着力推进改革深化。“补短板”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将引致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家庭生活方式的大转变;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需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需要突破行政机制的限制,突破行政区划关系,尊重经济规律和落实法治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加大科技(尤其是“命门”科技)研发投入,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内实现核心科技的突破,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同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治理机制。


本期编辑:黄米佳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